文章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象棋资讯 >> 棋坛动态 >> 浏览正文

象棋世锦赛走近中国队教练组:象棋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时间:2025/9/24 18:40:00

这次参加农行杯第十九届世界象棋锦标赛的中国队,由张强和金海英两位特级大师组成教练组,其中浙江才女金海英作为世锦赛中国队教练,张强作为中国青少年队教练。而在实际工作中,两位教练不分彼此,每天聚集22名各组别参赛棋手一起集中研讨,兢兢业业……

     “这次参加世锦赛的中国队以年轻棋手为主,像男子组孟繁睿还不满18周岁,培养年轻棋手是象棋项目的发展趋势。通过之前两个阶段的集训,可以看到他们自身也非常努力。相信通过这次国际大赛,会让他们多方面地取得提高。”金海英介绍。这次参赛的中国棋手人数特别多,对队伍管理也提出了较高要求,两位教练出于激励年轻棋手成长的目的,还是努力地抓好每个备战细节,力拼佳绩。在棋手报到日下午,就召集全队开动员会,提醒年轻棋手赛场注意事项。在第一个比赛日,又主动提出设立专门的集中研究区域,帮助参赛棋手及时总结并准备下一轮对阵……这些措施,都有效地助力各组别的中国参赛棋手全力争胜。

    和其他智力运动一样,随着AI(人工智能)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很多年轻的象棋运动员在训练比赛时都痴迷于此,就有人认为现在教练的作用大为减小,24岁就出任北京象棋队主教练的张强指出:“熟悉AI套路,跟我们所熟悉的大师素质、思维方式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一把双刃剑,用的不好反而伤害会多于帮助。象棋不是光计算,更重要的是棋理。AI最终无法替代教练的作用,因为教练不仅教授‘技术’,重要的是传授思路,有时是‘严师’,有时是‘兄长’,有时则是‘助理’,帮助年轻棋手提高认知和基本功。”金海英也认为,AI固然能对一些高水平棋手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那也是仅仅是辅助,只是锦上添花!对青少年棋手我不是特别地建议大量时间用在AI训练上,这样会阻碍你自身的理解,挖掘潜力,只剩下单纯的死记硬背和依赖。”

    当然,一些海外竞争对手确实通过AI技术训练取得了提高,尤其以往中国棋手的布局优势不再,像张强提到:“以前吕钦老师他们和境外棋手对弈,布局15到20步优势就很明显,甚至已经拿下了。现在肯定不会有这样的差距,甚至一些高水平对手如越南的几个老棋手,在布局阶段和AI的着法、和中国棋手都接近了。其实这也是激励我们年轻棋手,要更好地提升自己中局和残局的能力,变得更加全面,这就是真正的大师素质。”对此金海英也非常赞同:“对手提高了,就会迫使我们自身提高,这就是年轻棋手成长、成熟的动力。”

     两位教练都有着高学历的背景,金海英是北大中文系硕士,而张强也毕业于北师大,他们都不视象棋为单纯的竞技,更强调它一种传统文化,要求年轻棋手不仅要追求技术造诣,还需要在思想、哲学、心理和历史文化等方面加强学习,提高素养。国家队集训期间,金海英和张强两位教练专门给全体队员开了两次“认知讲座”,从思想上和技术上进行讲授,从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三重境界讲起,还借助“93阅兵”和年轻棋手们一起研讨家国情怀,张强总结:“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必须在信心、耐心、理解力、全局观和价值观等方面超越对手,智力运动的魅力就在于此。象棋,是唯一有汉字的竞技运动,我相信随着我们年轻棋手素质提升,有助于推动中国文化走向全世界,而我们象棋运动也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象棋世锦赛相隔26年重回上海,对于金海英来说有着特殊意义——第六届象棋世锦赛在上海举行时,她作为中国女队棋手首次夺得世界冠军,晋升世界特级大师,“确实我跟上海很有缘分,99年作为棋手拿世锦赛冠军,这次又以教练的身份参加世锦赛……感觉这次大赛办得特别不容易,包括‘上海杯’在内一共是四项赛事加一个国际会议同时举办。以这么高规格密集地办好这么多赛事,可见上海举办象棋大赛的能力,确实符合国际大都市的称号啊!真的不容易。”

     希望中国象棋队的年轻队员们,珍惜这份“不容易”,在两位教练认真负责地带领下,取得圆满的成绩。

Tags:世锦赛 
作者:张晓露 来源:露港小镇 编辑:棋闻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