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象棋报道
  • 资讯文章
  • 竞赛规程
  • 象甲联赛
返回广象网主页 |
    欢迎您:请先 登录 或用QQ 微博 或 注册
  • 风格
    恢复默认设置
  • |
  • 展区
    文件集浏览
    图片集浏览
    Flash浏览
    音乐集浏览
    电影集浏览
  • | 搜索
广象网 → 象棋交流 → 资讯文章 → 下一个“胡荣华”在哪?单霞丽在象棋赛上给出答案
     
  • 新的主题 投票帖 小字报
下一主题 >> << 上一主题

  共有 1017 人关注过本帖

主题:下一个“胡荣华”在哪?单霞丽在象棋赛上给出答案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zq
小大  1楼 信息 | 搜索   时间:2025/9/24 19:56:00 [只看作者] 本帖ID:620196
  等级:论坛游民 帖子:13 积分:419 精华:0 注册:2015/6/29 19:57:43
下一个“胡荣华”在哪?单霞丽在象棋赛上给出答案

从公园石桌到世界舞台,从木质棋盘到文创精品,象棋,当然更多普通老百姓喜欢称之为“中国象棋”,正在雅俗之间寻找更宽广的生存空间。9月21日-9月27日,第十九届世界象棋锦标赛、第五届上海杯象棋赛在嘉定开赛。这也是上海时隔26年再次承办世界象棋锦标赛,来自世界25个国家和地区的183名世锦赛参赛选手,36名上海杯参赛选手将在一周时间内,征战楚河汉界之间。


赛场内外走动的单霞丽,别人与她打招呼时使用的称谓有好几个,有称“单大师”的(因为她早在1984年就获评象棋特级大师称号),也有称“单院长”的(因为她此前担任上海棋院院长多年),还有称“单老师”的(因为她在象棋领域也确实是一位老师),也有称“单主席”的(因为她目前担任中国象棋协会副主席),无论是哪种称呼,反正工作人员、棋手、各国或者地区协会的人士都知道,你指的具体是谁。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原图片


要聊象棋,单大师、单院长、单老师、单主席,是最合适的聊天对象之一。

作为上海杯从首届至今的开创者、亲历者,单霞丽娓娓道来赛事背后的变与不变、体育竞技与文化创新的探索与融合,以及象棋作为文化载体的“可能性、必然性”。


算上这次在上海入会的保加利亚,世界象棋联合会的成员单位总计29个。2023年11月份,第18届世界象棋锦标赛在美国休斯敦举办,当时的参赛规模是13个国家和地区的84名棋手。原本,第19届赛事的主办地是英国,但因为各种原因,英国放弃主办。


关键时刻,上海救急,并最终形成了与上海杯同期办赛的形式。而本届世锦赛参赛人数和国家地区数为历届之最,显示出象棋在全球范围内的活力与向心力,也显示出上海出类拔萃的办赛能力。


“今年是上海杯的第五届,而象棋世锦赛也落户上海,这是对象棋运动、对上海办赛能力的极大认可。”单霞丽很感慨,她说,2018年世界象棋规则就是在上海举办的亚洲象棋锦标赛期间统一并发布的,“围棋主要就中日韩三个国家玩,规则尚且很难做到完全统一,象棋整个东亚、东南亚都玩,欧美国家也玩,规则统一非常不易。七年之后,大家重回上海,共同参与世锦赛,与上海杯同步举行,具有里程碑意义。”


青少年选手踊跃

象棋迎来“新生代浪潮”

一个显著的变化是,今年两项赛事吸引了大量青少年选手。“报名截止后,仍有不少家长和教练发邮件希望补报,随行亲属也远超以往。”单霞丽认为,这不仅是对象棋的热爱,也是上海城市魅力与文化吸引力的体现,“很多海外家庭把参赛视为一次文化体验与亲子旅行。孩子在赛场里面下棋,家长在800年历史的嘉定兜一圈,或者去市区其它地方打卡玩一下,不少家长就是这样安排的。”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原图片


采访中聊到一个话题,就是中外青少年学棋的差异,单老师说,国内孩子学象棋的资源丰富,教练多、比赛多,提升路径清晰;而海外棋手则更多依赖AI与网络,但自学能力强。“这次他们面对面切磋,不仅是棋艺的比拼,更是不同训练方式与成长路径的交流,但这种交流的价值是很高的。”


霍震霆:

两代人的象棋情结

世界象棋联合会主席霍震霆先生此前曾亲临上海杯并为优胜棋手颁奖,今年开赛前,霍老再次来到上海,来到嘉定,参观象棋文化集市、去南翔古镇、品尝小笼包、为赛事及文旅呐喊助威(相关链接)。单霞丽说,其实22日当天霍老有点疲劳,本来想取消一部分行程,但最后想想还是坚持,这种对象棋的支持更多源于家族传承。“他常说自己的贡献远不及父亲霍英东先生。当天在南翔走访的时候,霍老还讲起自己父亲1986年资助亚洲象棋明星队访问美国加拿大的往事,当时胡荣华表演了蒙目棋,吕钦快马飞刀的棋风,印尼棋王余仲明的鬼异布局,都让当地人叹为观止。那次访问,在美国和加拿大种下了象棋发展的种子,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也直接推动了次年第一届加拿大全国象棋赛在温哥华的举办。”




象棋+文化

让千年棋道焕发新生

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党委书记贺凤翔在接受采访时说,象棋运动,既是体育事业,又是文化事业,对这个观点,单霞丽深表认同。她说现代象棋应该更多探索“象棋+”的多元路径:“加社区、加体育、加养老、加文创……这次比赛用的棋具质感出众,不少选手想购买收藏,这正是文化附加值。我们小时候用纸板画一下棋盘,或者用纸粘贴一下当棋子都玩过,再对比现在,一代代的升级感就出来了。”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原图片

单老师说,中国象棋从北宋的时候已经定型了,到现在正好1000年左右,一个千年传承的体育项目,其实就是一种文化,在象棋的竞技中,如果不跟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故事是很难讲的,推广也是做不下去的。所以将来做上海杯的时候,诗词、书法、画画、甚至篆刻、雕刻等,能不能也引入进来,作为整体象棋文化的一部分。“未来我们希望融入诗词、书法、篆刻等元素,让上海杯不仅是竞技平台,更是文化展示的窗口。”


天才可遇,更需勤奋铺路

谈到中国象棋,总会有棋迷津津乐道于胡荣华“胡司令”曾经创造的那么多经典名局。现在,下棋的孩子比以前更多,条件更好,比赛途径更多,当记者问道,如今这个社会,还能不能再被发掘“下一个胡荣华”时,单霞丽坦言“天才是可遇不可求的”。


“从培养的角度,年轻选手中会有一个个天才,或者在身经百战后冒出来,我看这些孩子,以他们的年龄来说,技术水平都不差,只是可能我们现在对孩子的要求更高了。以我们当年的标准看,现在下棋的孩子,真的很厉害了。现在大家训练方法多,生活条件好,各种辅助的设备也多,要冒出来的话,除了要有天赋,可能也需要勤奋。大家都知道胡荣华胡司令闭目棋下得好,但当时很少有人知道他晚上躺在床上都训练到12点,别人可能都以为他在睡觉。”


单老师还透露了一个有趣的细节,目前上海棋院给棋手们配置的训练电脑,可以远程进系统,到底谁登录进去了,半夜在训练了,其实后台都看得到,现在经常会看到有很多很勤奋的练习者,所以说,天赋之外,勤奋相当重要。任何一个项目出类拔萃到最顶端,肯定是天赋加努力。



点击在新窗口浏览原图片

最后话题落到“女性话题”,单老师说,她一直记着自己的恩师胡荣华说过这么一句话,就是男人下棋不稀奇,但如果一个女孩子下棋,往往吸引力更足、魅力更大,会吸引更多人对这个项目的关注。现在,至少从学棋的青少年比例看,从赛场上看,象棋早已不是一个男女比例失衡的项目了。


(来源:上海嘉定体育)



象棋白皮书(2022年版)---关于象棋现状的调查报告  回到顶部
下一主题 >> << 上一主题

RSS2.0 | Xhtml无图版 | Xslt无图版
页面执行时间 0.15625 秒, 5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