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加秒,可能是多打几将可以增加一点时间吧!
就你这样的认知水平,还敢来广网?好好看好这个比赛的赛制吧!每走一步加三十秒啊,懂不?
加秒制是产生LJ棋着的罪魁祸首!还是包干制来得干脆利落!本人组织比赛一律采用包干制。建议废除加秒制!
不同用时制度下的产物,当局者没办法,旁观者更没有办法。
试着对比一下:
1956年首届全国象棋赛是用秒表计时,每着2分钟,每局双方各有30分钟自由支配时间;用完自由时间后,必须2分钟一着,裁判读秒,超时判负。
之后的全国象棋比赛,大都使用双面钟,采用时间分计制,也就是每方每局100分钟40着,然后30分钟20着,再30分钟20着或15分钟10着,直至结束。【现在的国际象棋基本还采用这样的计时方法】
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奥运战略”的施行,我国象棋似乎进入一个“自残”阶段。体现在最高等级的比赛用时上,可说是多种多样,60分钟30着、然后10分钟10着的最为常用。甚至若干回合后即可不再记录,例如50或60回合,所以那个时期的象棋比赛记录大都不全。同时还实行了一日双赛、减少轮次,以期压缩赛期、节省经费。
最近十年左右,随着电子计时钟的普及,全国比赛渐渐地采用加秒制。先是80分钟+30秒、然后60分钟+30秒、45分钟+30秒、等等不一。业余比赛更是少得可怜,据闻有的比赛可以一天七轮!简直就是快棋赛,延续到今天还是如此。
减少比赛用时可以消灭封棋,这是它积极的一面,但也不可否认,在紧张的时间催逼下,对棋手也提高了一定的难度,漏着增多、循环反复频率增加,等等。
采用何种计时制度实际上也是如何科学比赛的一个方面,很值得我们去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