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象棋的繁荣时期,在家乡吕复,自小在上海长大的家父无疑是群众心目中的棋王,他自在六十年代初从部队退役回家乡后,在顾德富店一举战胜已称雄当地数十年的老棋王,之后20年间打遍周围无敌手,是当地公认的新棋王,但在家乡,象棋仍基本以民间自发交流为主,从未举办过比赛,直到1985年起才开始陆续举办了一些比赛,其中春节前(寒假期间)举办的1987年吕复乡象棋个人赛,是笔者首次在启东参加的象棋赛。
在这之前,吕复乡在1985年5月4日举办过一次青年象棋赛,参赛选手的年龄必须在三十周岁以内,结果比我大十多岁,与我在同一个村民组的严德周获得冠军,笔者那时还在初三读书,象棋水平只是在同龄人中还有一些优势,与成名的大人还没法下,家父在让我一车的情况下仍能与我胜负大体相当,故我还不可能参加那次比赛,但在我眼里,严的水平并不算很高,因为赛前严与家父下过好几次十番棋,家父大体可获80%的胜率,另外,我叔父黄金虎的象棋水平也很高,略逊于家父,严对我叔父黄金虎也未必能占到上风。
1986年吕四地区十多个乡举办象棋个人赛,这同时也是县象棋个人赛的选拔赛,前两名选手可取得当年度县象棋个人赛的参赛权,经家乡父老推荐,已称雄家乡棋坛二十多年的家父未经选拔就代表吕复乡参加了该次比赛,结果仅获得第三名,未能获得代表吕四地区参加县象棋个人赛的资格,冠军被建设乡(虽在数年前官方已将其改名为石堤乡,但老百姓仍按毛泽东时代的习惯将其称呼为建设乡)的剃头匠陈锦高获得,亚军也是建设乡的,据说他俩平时经常在一起切磋棋艺。
为了提高吕复乡的群众象棋水平,力争获得下一年度县象棋个人赛的参赛资格,民间棋风向来很盛的吕复乡在1986年举办了首次全民性的象棋个人赛,笔者那时还在常州读中专,未能参加该次比赛,家父参加了该次比赛,令人意外的是,平时在家乡一向所向无敌的家父因年龄上升,这次非但未能夺冠,最终连亚军也没有得到,仅获得第三名,冠军被那时在大仙桥(官方地图上将其称为吕复镇,但当地老百姓从来没有这种叫法)开饭店的张小林获得,在吕复乡医院工作的医生吴凤栖获得亚军。事后我们分析,家父下棋时走子太快,因那时比赛不讲究时间,只有走子特别慢时棋赛组织者才会催走棋,故家父的棋平时下还可以,到了比赛中一旦遇到走子较慢且水平也不弱的对手时常常吃亏,这个观点在以后的比赛中也得到了印证,这是后话。
1987年1月,吕复乡再度举办象棋个人赛,这次将举办时间提前到寒假春节前,于是笔者有幸首次在家乡的象棋赛场露面。笔者自1985年9月就读常州小中专后,象棋水平提高得比较快,1985年12月获班级象棋赛亚军,1986年春节连胜棋艺与家父大体相当,但喝了一点酒的叔父黄金虎多盘,1986年4月在冠亚军决赛中与高笔者三届的骆志强战成平手,最终加赛负于骆志强获校象棋个人赛亚军,但1986年7月校冠军骆志强毕业后,已升级为校象棋第一条好汉的笔者虽然已经迷上并开始主攻围棋,但在暑期里无人下围棋时并没有放弃对象棋的钻研,1986年父子三人和自小与笔者一起学棋,年纪与家兄同岁的黄成四人下双循环时,笔者首局虽然负于家父,但之后连胜五盘,最终积10分获四人中第一,家父最终积7分获第二,卫忠积5分,小时候且一年前的棋艺还一直高于笔者的家兄那次比赛发挥有点失常,仅积3分名次排在最后。
1987年1月份进行的吕复乡象棋赛共有11名选手参加,1986年吕复乡冠军张小林可能为保持荣誉,居然托病未参加比赛,好在其余知道参赛消息的名将基本上悉数上阵,包括刚参加好乒乓球比赛并获得名次的家父和叔父。比赛先进行一轮淘汰,产生前六名后再进行循环赛。
经过抽签,张能佐轮空,直接进入前六名,家父则抽了一个最坏的签,他的对手是1986年吕复乡亚军吴凤栖,在1986年冠军张小林缺阵的情况下,1986年亚军和季军首轮便相遇实在有点残酷,家父虽胜了第一盘,但由于下得急躁,第二、三盘接连失手,未能进入前六名。笔者的签抽得也不好,对手是1985年吕复乡青年冠军严德周,两人虽自小就认识,但之前在棋上也很少交手,笔者首局在优势下因漏着失手后并不气馁,连胜两局将严德周淘汰出前六名,叔父黄金虎的对手周少兵是当时吕复中学的老师,叔父首局因漏着白失一车失利后连胜两局,周在数年后获得过吕四地区整个教育系统的冠军,水平也是不弱的,只是这样的赛制让他难于进一步发挥他的水平。另外,赛前曾7:0战胜过叔父的吴林也进入前六名,前六名的最后一个名额为家兄所获取。
循环赛第一轮,组委会为防止作弊,要求我们弟兄俩先下,结果首局下成和棋,由于家兄走子较慢,加上是兄弟相残,故组委会没有催走棋,上午其他棋手下完了首轮决赛,而我们弟兄俩却只下了一盘,上午其他的战况为:叔父黄金虎胜吴凤栖,吴凤栖胜吴林。
下午比赛继续,组委会担心我们弟兄俩下得太慢,影响比赛进程,要求我们余下两盘放到最后下,以便不让已完成首轮对抗的其他棋手等待,于是我对阵当时在吕复乡税务所工作的吴林,笔者首局获胜次局弈和,前两盘取得一胜一和,组委会要求下第三盘,结果笔者获胜,家兄则与吴凤栖一胜一和一负各得1.5分。叔父黄金虎战胜张能佐,笔者接着对阵吴凤栖,这也是两人之间的首次交锋,吴不按棋谱走棋,他无论先后手均走飞象双边马,笔者则用盘头马进攻并首轮获胜,次局又是多两子大优,但在胜势下对方再度弃子时,笔者未经细算接受弃子,居然被对方双车炮形成绝杀!双方战成平手后进行第三盘的较量,笔者懊恼之际,在形成车马双士对车马光将的优势残棋下贪胜忘危,最终被对方车马冷着杀败,笔者1:2失手后,家兄也被吴林连胜两盘,但那时的比赛规则有点奇怪,0:2失手后也有一分进帐,故0:2与1:2的得分是一样的,而我对吴林2胜1和,从吴林身上居然取得2.5分!接着赛前并不被看好的叔父黄金虎2:0战胜吴林,连胜三场积分达到6分,居然露出了冠军相,并一雪赛前对吴林0:7惨败之前耻!家兄这时2:1战胜实力相对较弱的张能佐后,笔者开始与张能佐对阵,张因为上午抽签轮空后有事离开,故下午的赛事比较密集,由于之前张尚未开和,且前一轮被那时棋艺已略低于笔者的家兄打败,故笔者比赛时有点轻敌,首局在优势下因大意失手,此局急于板回,结果硬攻失利,而家兄对叔父黄金虎则下到了第三局,结果家兄在胜势下走出大漏着,最终1:2失利,至此,张能佐还有两轮未下,笔者还有一轮半未下,家兄还有半轮未下,其他棋手的比赛只剩下最后一轮,这时的积分为:叔父黄金虎四战全胜积8分,吴凤栖两胜一和一负积6.5分,家兄一胜二和二负积6分,其中与笔者只下了一盘和棋,还有两盘未下,笔者一胜一和二负积5分,吴林一胜三负积4.5分,张能佐一胜两负积4分。
这时笔者与叔父黄金虎对阵,之前笔者对叔父胜多负少,有一定的心理优势,故虽然首局弈和,但此局仍然获胜,比赛进行到关健的第三局,这时笔者的积分已经上升到6.5分,这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叔父黄金虎前面虽然已经连胜四场,但由于当时的赛制不太科学合理,积分也只有8.5分,如果最后一局笔者能够获胜,则积分将达到7.5分且还有两盘与家兄的棋未下,为了笔者最终能够拿上冠军,家兄最后两盘极有可能无心恋战而放水,而笔者只要在家兄身上取得一胜一和,再拿到1.5分就能使总积分达到9分而排到第一,故如果笔者对叔父的第三盘能够获胜,最终将以三胜两负的成绩盖过四胜一负的叔父拿到第一,这时组委会也对可能出现这种奇怪的情况感到无奈,为了使比赛能圆满结束,并不希望看到这种不可收拾的情况发生。但关键时刻笔者未能顶住压力,最终失手,未能创造奇迹,叔父黄金虎以四胜一和积9.5分的成绩获得冠军!其他几盘战况为:吴凤栖2:1胜张能佐,三胜一和一负积分达到8.5分获亚军,家兄最后两盘与笔者未下,各得1分,笔者最终一胜二和二负积7.5分名列第三名,家兄也是一胜二和二负,但积7分列第四,吴林最后一轮2:1战胜张能佐,两胜三负积分为6.5分列第五,张能佐一胜四负积6分获第六名。如果按1956年的全国个人赛先算场分后算小分或局分的话,三至五名场分一样,但笔者因与冠军打平而负于第六名,小分肯定也多,仍可列第三,家兄败于吴林,但他与二、三名战平,小分估计也要比吴林高一些,故最终的名次还是合理的,最后两盘笔者如与家兄下完且全取两盘,则积分可达到8.5分,与第二名吴凤栖一样,但由于之前笔者负于对手,仍有可能被排到第三,而家兄如果失利,名次将落到第五名,因时间已经太晚,故当时组委会和我们都认为最后两盘弟兄之间再下的意义已经不大。
1987年1月举办的吕复乡象棋个人赛是笔者首次在家乡的赛场上露面,由于在一天之内下的比赛轮次实在太多,笔者一天内完成的个人对局达到15局之多,故棋局质量不是很高,也未能有棋谱留下,这是遗憾之处,如能采用当下流行的一盘制的积分循环,则首轮因抽签碰到强手而被淘汰的棋手也有机会获得名次,比赛就更加科学,棋局的质量会更高,部分棋谱或许能够留下,这就更加圆满了。
事隔一年,吕复乡再度举办了一次象棋个人赛,笔者首轮2:0胜张能佐,接着又战胜吴林和叔父黄金虎,但叔父失利后退出比赛,使比赛最终无疾而终,笔者就此也失去了一统吕复乡棋坛的机会,之后吕复乡再也没有举办过象棋赛,笔者之后则被国家分配到吕四工作,并在1990和1991年连获两次吕四镇亚军。吕复乡则在1993年被志良乡合并后被划出吕四区,热闹一时的吕复乡棋坛就此降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