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象棋三剑客”——郑勤霖先生与我的棋缘二三事
引子——
自从1990年8月中等师范毕业参加工作以来,本人涉足象棋圈已经快整整25年了。细细回想,在自己坎坷的象棋之路上,有许多老师、朋友对我给予了极大的帮助、支持、鼓励和指引。自己时刻怀着一颗惶恐不安的心去感恩他们,心里时刻铭记他们的教导,为象棋文化活动的开展和进步,努力踏实做点小事,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纽约三剑客之一的郑勤霖先生与东平亦师亦友的棋缘——就是因为坚持了一份真实、一份真意、一份真情,让我没齿难忘。
缘贵于随,茨竹杯上初相识
记得最早与郑勤霖先生见面是在2011年3月19日的下午。当时我在担任重庆第三届茨竹杯象棋公开赛的网络报道员。(重庆茨竹杯象棋公开赛当时是在全国有很大影响力的象棋公开赛事。从2009年到2012年共举办了4届。)
第三届茨竹杯(蒋东平摄) 20113181424712608.jpg
我与本次冠军获得者姚洪新合影
我正坐在电脑前面发稿。这时赛场突然一阵骚动。一起和我搞网络宣传的茨竹镇政府干事蒋承才急匆匆跑过了,对我说:“赶紧过去拍照,问一下,好像来了位大人物”。我提起卡片相机,冲过去,看见赛场里来了位气宇轩昂的戴金丝眼镜、穿风衣的高个男子,我对他采访了几句,可由于环境太过嘈杂听不清楚。我便拿出采访本和笔,他在纸上写下:“我是纽约北美象棋协会主席郑勤霖。”我们交流的时间虽然不超过1分钟。但出于职业的敏感,我通过各种渠道初步了解到了这位郑先生的一些信息。
一张珍贵的照片:第三届茨竹杯上,郑勤霖先生观看特级大师柳大华对弈。
遵循父辈训导,竭力做大义善事
郑勤霖父亲郑维暄先生是位爱祖国也熱爱自己的侨胞,更为当地侨胞做出莫大贡献,在国内外华人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侨领,是美东地区制衣业的翹楚,他除了开设十数间制衣厂提供逾千人新旧中国移民人士的就业机会之外,还捐助美国福建同乡会、福建公所、长安联谊会大厦、林則徐銅像、松柏托儿所基金会等等慈善项目。在祖国改革开放时期,在中央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与他的皃子和其胞弟郑维暖先生(历任福建省政协委员曾榮获毛主席和周总理接见)共同参与福建省建设,建起了当时福州市最高的华盛大厦、永昇城大厦。现学军路100號是当时开发公司办公地方之一,也更是现郑氏家族的驻榕办公室,先后中央、省、市、区的领导人多次造访。在他自己的家乡(亭江镇),上世纪至今他己斥资了数百多万捐建亭江长安幼儿园、水利等工程。多次受领事馆和福建省人民政府表扬,省人民政府曾授予"培育英才"的横匾作为永久纪念。郑维暄先生不幸于2004年逝世,那时美国福建省同乡会给予他崇高的追悼会,美国纽约领事舘领事和纽约各大社团侨领都亲自到会参加,并分别做了重要的讲话,福建省政协主席陈明义、省委副书记黄瑞霖和省人大副主任张家坤等人均发來悼文以示追念。
002914vydcwp4dfkcykwii.jpg
002925yfi4izy5ix4yl4zd.jpg
郑维暄先生长子郑勤彬(己逝世)丶次子郑勤鎤先生、三子郑勤霖先生亦继承其父热爱桑梓,助教兴邦的理念,虽身处国外仍不忘祖国,参加了许多公益活动,对汶川等地地震、华南地区和福建地区水灾和教育捐资出力,1997年为庆祝香港回归,美国纽约华人响应中国领事馆的号召走上街头,举行盛大的游行,郑氏兄弟号召旗下的员工,组织了成一支宠大的队伍,参与到这普天同庆的盛事当中,为祖国争光,成为游行队伍中规模最大方队的队伍(当地各大報紙均有刋登)。
002930qrts9qetjrsjqqdn.jpg
002938r33kzkdx3fupp23f.jpg
002949gvly6iyybb3t30b6.jpg
现在郑勤鎤先生、郑勤霖先生在国外华人团体中也享有很高的威望并且担任重要职位,长期以来为纽约地区公益事业也做出很大的贡献。郑勤鎤先生现任纽约郑氏集团董事长,纽约华人车衣商会名誉会长,重庆融洋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纽约市议长亚裔顾问,美国福建同乡会常务顾问问,他曾支持华人参政和资助骆家辉参选卅长和刘悙逸为市主计长等并于1991年与電影明星成龙等人共获拿破仑杰出成就獎。
左为郑勤霖先生
郑勤霖先生同时也熟心於文化事业,积极推动国内外象棋事业文化的发展,將中国象棋文化带入联合国,现任重庆融洋房地产公司副董事长,北美(美国和加拿大)象棋联合会名誉主席,美国象棋协会名誉主席,纽约北美象棋协会主席,纽约琴棋诗画会董事,福建省象棋协会名誉顾问,美国福建同鄕会常务副主席等职务。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学军路100号的建筑是郑氏家族的祖屋。该房屋是郑维暄先生(时任美国福建同乡会榮誉主席)通过辛勤工作为其家人建造起来的落叶归根的家园,房子的一砖一瓦都凝结着他对家人的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在过去几十年里他们曾为本地的居民委会做出了很大贡献,例如:拉电杆增容、铺水管、建花卉绿化环境、修路、设消防點、居委会办公室增设电话等设备。街道政府为了表彰郑维暄先生先后曾授予他多面的錦旗,并誉他为"街道侨联名誉主席"。
人贵在真,会昌杯中见友情
转眼到了2011年的10下旬。由于四川南充市11月份将举行“南充汇昌杯全国公开赛”,我在做接受网络报名和咨询工作。记得那天夜已深了,我的手机突然响起,一看手机屏幕上显个“+”号,很奇怪。一接电话,原来是郑先生从美国纽约家中打来的电话,说“汇昌杯一定要来南充观摩比赛”。我也很兴奋。立即将这一好消息上报给了大赛组委会负责人。
郑先生这一次的到来,除了观战,还在比赛间隙通过我邀请了众多参赛高手共进晚餐,南充晚报记者陈思还以《纽约棋坛“三剑客”——郑勤霖缘结果城》为题发表了专访:
在本届大赛如火如荼进行期间,不但群英荟萃,慕名而来观摩的棋友更是来自五湖四海。其中从大洋彼岸远道而来观战的美籍华人郑勤霖先生无疑是这场棋坛精英盛会中最为亮眼的“超级棋迷”。
成功商人的象棋人生
1953年,郑勤霖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在家乡他度过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20岁时移居香港,直到1986年前往美国发展至今。提起郑勤霖的名字,在美国纽约华人商圈内几乎无人不晓,他的父亲和兄弟在美国商业领域都是杰出的华人企业家,而他本人也展现出出色的商业才华,经过多年在商圈的摸爬滚打,不但担任美国纽约郑氏集团副董事长,同时也是纽约福建华人商会的副会长。
“我小的时候不像现在的孩子那么幸福,有很多玩具可以玩。那个时候我主要的娱乐方式就是看别的大孩子下象棋。”郑勤霖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经历,谈到更多的是他与象棋结下的不解之缘。他告诉记者,从6岁开始学下象棋,他这一下就是半个多世纪。有趣的是,在郑勤霖家族里的其他家庭成员都没有下象棋的爱好,这也成了他的“个人专利”。
郑勤霖告诉记者,下象棋可以让他忘记烦恼,使他从中悟出很多为人处世的人生哲学。当年刚到美国创业时遭遇了很多挫折,是他人生中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但在象棋的陪伴下,帮助他走出逆境,直到事业的巅峰。
如今,郑勤霖的象棋造诣已经颇为深厚,提及纽约棋坛的“三剑客”,他就是其中之一,同时也是北美现代中国象棋运动的领导者。作为海外一流的象棋高手,著名特级大师徐天红、张强、阎文清都对郑勤霖的棋力赞誉有加。他曾在上海公开擂台赛上险些战胜特级大师万春林。2000年由美国中华公署在纽约举办的让三先一对五的表演赛上,郑勤霖以3比2力挫纽约群雄,轰动了美洲棋坛。同时他在著名的ICCS、FXQ、MXQ棋类网站都是积分名列前茅的顶级高手。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以棋会友郑勤霖来果城探访故友”一段: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次南充举行全国象棋公开赛,郑勤霖先生的到访绝非偶然,其中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我这次来南充除了看看下棋,还有就是想与象棋界的朋友们聚一聚。”郑勤霖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来南充,因为在这里有他一位老朋友——来自蓬安县的中国象棋国家一级裁判蒋东平。
“我跟郑先生认识非常偶然,记得那是在重庆举行的一次全国象棋公开赛上,我参与了比赛组委会的后勤工作,正好与到现场观摩的郑先生认识了。”担任本届南充象棋公开赛副裁判长的蒋东平介绍称,郑勤霖先生尽管平时工作繁忙,但依然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参加各地的象棋活动。原来,在本届四川南充象棋公开赛举行之初,郑勤霖先生从网上获悉了比赛的消息,同时知道蒋东平会参与裁判工作。他随即从远在纽约的家中拨打越洋电话给蒋东平,告诉他会来南充看一看。“我知道他工作非常忙,根本不确定他是否能来,没想到比赛一开始,他竟然真的来了。”蒋东平对于郑勤霖先生的如期到来感到惊喜万分。
11月23日下午,记者在比赛现场见到了郑勤霖先生,只见他一米八的个头,高大魁梧,身穿一件剪裁精细的黑色外套,花白的头发被梳理得整齐有序,再戴上一副金丝眼镜显得格外精神干练。他告诉记者,因为目前在重庆有房产项目,所以从美国回来以后就直接去了重庆,然后又赶到了南充。
据了解,除了做生意,象棋也是郑勤霖人生的一大事业,他不仅是一名棋坛高手,对于推动象棋事业的发展也功不可没。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中国象棋事业的发展重在发现人才与培养,单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才能够有力推动。”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郑勤霖一直在为这项事业不遗余力地做贡献,对海外象棋发展赞助颇多,从1998年起开始广泛赞助各种网络锦标赛。现在纽约各项象棋活动多由他赞助,历次中国象棋协会赴美进行象棋推广活动也均由他招待。他的慷慨好客甚至来到南充同样毫无保留,虽然在这里短暂停留,他仍然不忘记亲自做东,拜托蒋东平热情邀请参加本次大赛的棋坛友人们共进晚餐。
对于南充的印象,郑勤霖先生忍不住赞扬道:“南充这里的象棋氛围太浓了,我去了国内很多地方,举行同样规模的比赛都没见到过这么多爱好者来观战。”因为时间仓促,他来到南充以后就直奔市工人文化宫观看比赛,没来得及到四周走走看看,就在比赛即将接近决赛之时,郑勤霖先生忙于工作不得不提前离开,不过他表示有机会一定再来南充。
本以为只是普通工作中的一次交集,却不料为了共同的象棋事业成为了知己。
郑勤霖先生与南充象棋活动家何勇先生一起观战高手对决
郑先生出资,在赛场外搞了场棋手对抗赛
郑先生的眼中,流露出一种父辈的殷殷关怀之情
合影
感恩生命中的贵人
繁华散去,现实生活还要面对、继续。自2011年认识郑先生以后,我们就联系上了。在我人生遇到迷惑时,他给予我点拨;在我工作遇到困难时,他给予我支持;在我奋斗人生泄气时,他给予我鼓励。
郑先生作为北美象棋协会主席,也是全球知名的象棋活动家。他支持、赞助的海内外象棋活动数不胜数。
早在2013年8月底的一天,接到郑总(郑勤霖先生)电话,说他准备赞助福建永定,搞一个世界文化遗产与象棋文化相结合的“土楼杯”象棋国际团体邀请赛,并且安排我担任纽约北美象棋队领队一职。叫我先在家好好准备一下!
2013年10月底,福建“土楼杯”举行。我如期赴约担任美国纽约队领队一职。通过这次远行,使自己终于明白了世界之大,天地之阔。(这与一次即使很远的旅游之程在心灵上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真心感谢郑总的提携!
221652wwl4elyvk17v7h19.jpg
221955vyb0gsluuaucuuug.jpg
美国选手梅俊海比赛中 img_2133.jpg
img_2134.jpg
img_2149.jpg
土楼杯闭幕式
不只是象棋:蹒跚少女求学苦、爱心跨越太平洋
今年(2015年)
_dsc0831.jpg
_dsc0847.jpg
_dsc0877.jpg
刚在网上发出消息,郑先生便在微信上通知我,他在网上已经看见这篇文章,他对小女孩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决定抽出时间亲自到四川蓬安县亲自了解实情,并现场捐款。很快他便亲临龙云小学为无助残疾女生李应现场查实并捐助。
_dsc0530.jpg
_dsc0533.jpg
_dsc0655.jpg
_dsc0649.jpg
在捐赠仪式上郑先生做了如下发言:
數天前, 我在网络上看见蒋东平先生发表了一篇关于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龙云小学李应同学不幸遭遇的文章,对蔣先生此善举和政府相关部门、校方老師们、同学们以及社会上的人士对李应同学的幫助我颇为感动。因此我这次专门抽空到蓬安看看李应同学,当看到李应同学的真实现状时,我深感难过和不安。
为此我决定首先捐出3万元,作为李应同学的应急资金,以便李应同学日后的就医和就学。同时也希望未来会有更多人关注、关心和帮助李应同学。
我要说明的是,这笔资金只能用于李应同学的治病、求学,不能作为家中应急、父母家庭开支、修缮房屋等其他用途。在这里,我委托蒋东平先生來管理,同时希望校方来监督这笔资金,运作于李应同学的相应需求。我现將此款项交给李应同学并由她转交给蒋东平先生,存入李应同学专款专用帳下。
其次,我希望通过这次我所献出的微薄之力,能够牵动大家的爱心,向李应同学,伸出爱心之手,帮助李应同学渡过难关。
最后我也希望有关部门能为李应同学设立一個“李应捐助资金基金会”,使她能够得到更好和更多的幫助和照顾,同时也使將來有更多和李应遭遇相同的贫困孩子,都能得到同样的幫助。
郑勤霖
照片 096.jpg
照片 093.jpg
照片 124.jpg
照片 168.jpg
照片 176.jpg
照片 181.jpg
照片 211.jpg
前不久,一则反映蓬安县龙云镇中心小学残疾女生李应艰苦求学的帖子在网上盛传,这位少女的双腿戴着支架,让人想起双腿戴着支架飞奔的少年阿甘,不同的是,她只能拄着双拐,艰难地行走在求学路上。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美籍华人郑勤霖听闻此事, 奔赴蓬安县,向李应伸出了援助之手。昨(16)日,郑勤霖抵达李应所在的学校,向她捐赠了3万元现金。
天生残疾 少女渴望正常行走
当天上午,郑勤霖从南部县城出发,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蓬安县龙云镇中心小学。这是一个只有两栋楼房的学校, 全校师生共计350余人。
在一间简陋的教室里, 李应正在上课,她的双腿戴着支架,身后的课桌靠着一副拐杖。她说,她渴望像正常人一样行走。
听说爱心人士远道而来, 校方腾出一间会议室让客人暂时休息。据该校何校长介绍,大约一年前,李应的父母推着轮椅,把她送到学校读书,这个“特殊”学生的到来,引起了老师和同学的注意。
17岁的李应从出生的那一天起, 就被疾病纠缠, 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导致她的下肢瘫痪。小时候,她只能在地上爬行。
2012年,李应的父母借来10多万元钱,带着她前往重庆就医,然而手术并不成功,医生建议她截掉下肢。其后,又经过8次手术,她能借助拐杖,弓着身体走路。此后,她随父母到了北京,经过近300天的治疗后,可以借助拐杖直立缓慢行走。但是,李应的腿部肌肉已经严重萎缩。
坚强求学独自一人租房生活
为了给李应治病, 她的父母欠下了20余万元的债务, 已经无力支撑接下来的治疗费用。此后,李应回到老家龙云镇,继续她的学业。为了还债,李应的父亲前往江苏打工,母亲带着小她一岁的弟弟回了贵州老家。如今,李应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考虑到李应的具体情况, 校方为她准备了一个房间,水电费全免,她却婉拒了校方的好意。她说,这样做,为的是不让同学带着“有色眼镜”看她。在离学校不远处,她独自一人租房居住,自己照顾自己。
目前,李应读8年级。由于长期治疗,她在6年级至7年级的上学期中断了学业, 导致她如今学习相当吃力。 尽管如此, 李应从不放弃,在她心中,有两个心愿:一个是正常行走,一个是能考上心仪的高中。
为了方便李应上课, 学校把她所在的班从二楼调到一楼,特地为她准备了一把椅子。每天清晨,李应总是第一个到学校,她说,“我走得慢,所以早点走,而且我不想其他人看到我的样子,别人在背后议论,我受不了。”
每天清晨6点半到教室, 她开始看书,希望尽量补上落下的课程。 之后, 班长罗燕到了,去食堂帮她打饭。了解李应的人都说,她平时吃得很少,喝水也特少,因为这样可以减少上厕所的次数。为了方便李应,学校在教室旁给她搭了个专用卫生间。
每天放学回家,李应自己做晚饭,邻居阿姨帮她买菜。晚上,她用一个小时锻炼双腿肌肉,她相信,只要坚持下去,终有一天,她能正常走路。
不远万里美籍华人前来帮她
远在美国的美籍华人郑勤霖通过网络了解到李应的情况, 从太平洋彼岸飞到中国,看望李应。
已是花甲之年的郑勤霖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20岁移居香港,1986年前往美国。提起郑勤霖的名字,纽约华人商圈尽人皆知, 他的父亲和兄弟都是美国杰出的华人企业家, 他本人不但担任纽约郑氏集团副董事长, 也是纽约福建华人商会副会长。 值得一提的是,郑勤霖是一位象棋高手,此次南充之行, 已经是他第二次到访。 早在2011年,他受南充好友的邀请,观摩在南充举行的全国象棋公开赛。
“了解到李应的遭遇后,我感到非常痛心,希望通过我的绵薄之力,发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帮助她。”当天,郑勤霖捐助了李应3万元现金,用于她今后的治疗和学习。郑勤霖表示,他会继续关注李应, 如果李应在治疗和学习方面有什么需要,他会继续资助她。
在和李应的交谈中, 郑勤霖发现, 这个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关心。他和李应互换了联系方式,他希望通过更多的交流,帮助这个孩子克服心理障碍。
郑勤霖透露,他计划为李应设立一个基金。回美国后,他将把李应的情况告知当地华商,让大家来帮助这个孩子。 南充晚报记者 陈思 文/图
松子每随棋子落、棋里藏着最自然的感情、最真实的人生,我衷心希望“我”与郑先生的棋缘故事能成为“我们”与他的故事,并且伴随着爱心与希望,流传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