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校长,我想对你说几句话
在流火的七月,以火炉著称的山城重庆更是炎热难耐。
难辞朋友盛情,七月七日,如约而至,我再次来到山城,参加“中国·重庆”第三届“学府杯”象棋公开赛。在报到处报名之后,我拿起秩序册翻了一下,没有看到石安庆校长的名字,我感到很纳闷。这时,一个负责接待的老师安排一位小车师傅送我去宾馆,在去宾馆的路上,我小心翼翼地问他:“师傅,你们校领导班子换人了吗”,他答“是”,我又问他“那石校长调那里去了”。他说调另外一个单位去了。听罢此言,一个念头立即闪现在我的脑海,“这可能是最后一届比赛了,应该是最后的盛宴”。想到这里,一种失落感油然而生,我的情绪也一下低落了下来。
7月9日上午,比赛的间歇,重庆棋友柏林走到我身边,叮嘱我在石校长的纪念册上写上几句话,作为留念。老实说,经过几天的酝酿,我对石校长想说的话太多了。可是,在这比赛的间歇,又是在纪念册上,让我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出对我石校长最深的感情,当时,我思考了半天,也没有找到非常恰当的词语,只好临时写了几句话。回家后,坐在办公桌前,我才慢慢的掏出了笔。
近几年,全中国的棋友,乃至于全世界的象棋爱好者,都在盛赞重庆,都在羡慕重庆的棋友。他们称赞重庆的象棋赛事好戏连台,层出不穷,不仅有茨竹杯、会所杯、沙外杯,家园杯,学府杯这样豪华、高端、大气的公开赛,也有“渝黔对抗赛”,“南合对抗赛”等对抗激烈的精英赛,还有各县区开展的形式多样的公开赛、邀请赛、对抗赛。他们羡慕重庆的棋友,足不出城就能经常参加这些豪华的象棋赛事,经受大赛的磨砺,棋艺得以快速提高。
可以这样说,重庆主城区开展的大型象棋公开赛达到了两个明显的效果。一是为全国其他省、直辖市、自治区树立了榜样。近几年来,其他省、市之所以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的象棋公开赛、邀请赛、对抗赛,或多或少,都是受到了重庆的影响。二是为市属各区、县树立了标杆,重庆市辖各区、县也都纷纷以主城区为榜样,各种形式的象棋赛事得以蓬勃开展。
总结重庆的象棋赛事,之所以能够这样红红火火,引人入胜。是因为重庆有一批倾情热爱中国象棋,乐于为象棋无私奉献的人,是他们,主导了重庆精彩绝伦的象棋赛事,引领了全中国象棋的风骚。他们是周邦恒、石安庆、徐进、曹登驹、王钊远、胡智慧、张静、黄政、杨显波、吴兴华、柏林以及其他一些我还不知名的爱心人士。
尤其是石安庆校长,他的付出更多,奉献更大。作为一校之长,他既要为发展好教育事业,为国家的未来培养人才操心操劳、鞠躬尽瘁,而作为一个铁杆象棋爱好者,他的内心又充满了对象棋的热爱,这份热爱让他对象棋如痴如醉,难以割舍。为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他毅然绝然选择了办棋校,办棋赛,既为祖国培养人才,也为祖国培养棋才。于是沙坪坝少儿棋校诞生了,“沙外杯”象棋公开赛诞生了,“学府杯”象棋公开赛诞生了。
“学府杯”的举办,像一声春雷,响彻了沉寂的夜空,像一阵春风,吹皱了一池春水。全国的棋友乃至全世界的棋友奔走相告,于是,美国的棋友来了,台湾的棋友来了,香港的棋友来了,澳门的棋友来了,黑龙江的、新疆的、宁夏的、广东的,以及大江南北的棋友纷纷来了......柳大华来了,郑帷桐来了,充满稚气的学棋少年、退休的老头、长年战斗在棋海江湖的彩霸杀手们都来了。这里是战场,他们在这里撕杀,展现自己的绝世武功;这里是舞台,他们在这里拼搏,展露自己不凡的才艺,赢得自己的荣耀,谱写自己人生最美的华章。
“学府杯”是一座灯塔,他指引着全国数以万计的棋童,让他们在学棋的路上阔步前行,不致迷失方向;“学府杯”是一座高山,吸引着无数的英雄豪杰前来攀越,希望登上自己人生的巅峰;“学府杯”又是一个考场,那些退休的大爷也不远万里来到这里,检验自己这一年里又涨了几先。
我知道自己的份量,无法代表普天之下广大的棋友们。但此时,我要对那些稚气未脱的棋童们说,要对那些此时正鏖战在楚河汉界的江湖彩霸们,对各地棋王、冠军们说,对那些专业的、非专业的象棋人士们说,我将代表你们,向我们的大恩人,向为象棋事业付出了艰辛与汗水的石安庆校长,深情地说一声“谢谢你,尊敬的石校长,我们象棋人将永远铭记你的大恩大德,无论你走到哪里,我们都将默默地祝福你,我们将以你为榜样,谱写自己最精彩的棋路人生”。
作者:梁国志
还是说清楚,调哪个单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