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那些事儿
这两天听朋友说南昌市国庆节期间准备搞个公开赛,冠军奖金一万元,肯定有很多高手会参加,这下长假有地方去玩了!
一、高奖金比赛是否要有限制?
一般地方性象棋比赛奖金很少,冠军也就几千块,一旦过万常常会引来很多江湖豪强。譬如四驾马车一年当中东征西讨,靠比赛和彩棋过日子,自然是哪里奖金高就往哪里去。
水平较差的地方一旦有外地棋手参赛,优胜名次必然被过江龙瓜分,本地棋手兴许连个安慰奖都拿不到,这也常常会引起争议。
争议一:为啥本地好容易有个高奖金的比赛要给人家送红包?
争议二:真来几个特大大师下几盘棋就能提高本地的名气和棋手的水平?
争议三:一旦本地棋手被杀得名次榜上只能倒着找名字有意思?
争议四:高水平棋手来了,比赛的关注度就能达到赞助商的宣传要求?
在下看过因此吵得天翻地覆的时候,结果闹了半天也没个章程,因为极少参加比赛所以我体会不到他们的心情,只能非常奇怪的看着满屏的蜚短流长,就像菜市场大妈与小贩的争吵,多半毫无意义却又厮杀惨烈。
二、金钱与荣誉
很多时候接触的棋手们都羞于谈奖金,台面上只谈与象棋相关的技术方面的探讨或是棋人棋事。
难道真的对于金钱与荣誉都不在乎?也许只是中国人骨子里的谦虚与慎言!认为先低调了再说,没打好有借口,打好了拿了高奖金也不招人记恨!
君不见咱国家很多参加奥运级别的运动员,包括已经天下无敌了多少年的兵乓球,采访起来也是个个谦虚低调得不行,貌似拿到参赛资格都是中了头奖一般,还有谁敢说摘金夺银是手拿把攥?难得出个刘翔这样张扬外放性的,夺冠后豪迈宣言:谁说黄种人就不能夺冠军?亚洲有我,中国有我!把媒体们给震得一愣一愣的,开头那几年都被当成异类看待。
棋手重视名次与奖金并没什么可诟病的,就像上班打工拿工资一样天经地义。
可是当真的面对高奖金的外地比赛和低奖金的本地小赛事做选择时,棋手们会怎么选?抛去舟车劳顿和风险收益的评估以外,有多少棋手会因为家乡的荣誉选择放弃外地高奖金的比赛?
就像歌词里唱的:生命的尊严与生存的压力哪个更重要?
三、棋协的组织者们
前文所说在下极少参加比赛,更遑论与棋赛组织者接触,对于他们的认识多从网上来,说实话网上尖锐刻薄的评价不在少数,所以脑海里总有脸谱化的印象。
8月月赛赛后,南昌棋协主任徐强盛情邀请参加棋手的聚餐,作为免费打酱油蹭棋看的我前几次没好意思去,这次正好老婆没在家便厚着脸皮去了。席后本准备擦擦嘴巴开溜,不想被徐强叫住到他们的包厢里坐坐,进去后才发现都是棋协的领导和棋坛宿将。
新建棋协的蒋明玉老师早就认识——当然是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十多年前蒋老师棋力鼎盛时期是江西省的一流好手,曾经到萍乡参加江西省的全国团体赛名额选拔,其高超的棋艺令观战的我印象深刻。几次月赛下来与蒋老师接触,发现他为人和善,不拿架子,虽然随着年纪增长状态有所下滑,却毫不在乎成绩,面对年轻棋手的冲击也甚为豁达,常常自嘲只会下半盘棋。
南昌棋协副主席周永涛先生平时显得很是严肃,基本没太和他说过话。我进包厢时他正和蒋老师讨论下一步在哪举办月赛的事宜。听到进贤县棋手邬荣波说起他们自己县里面办个比赛有二三十人参加时,显得很高兴,然后连连问邬荣波如果月赛在进贤举行会吸引多少人参加。
我听到这忽然有种奇怪的感觉,这样一群棋赛组织人员都是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本来可以生活得更加轻松惬意,可他们常常为了举办一个没有赞助比赛,除了往里垫钱,卖力吆喝,极力劝说更多的人参加到比赛当中来,是为了什么?我数学不好,可是也会简单的算账,如此没有回报的努力必定是有意义和目的,我想了很久也没想出来,我不想用所谓的理想、追求这样字眼来给出结论,我怕会遭到不明真相的人骂我为人摇旗呐喊。
在网上发帖已经很多年了,无论是当时热点还是某些自己的胡思乱想,我都极少给出结论,除非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对错是非。更多时候我希望能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冷静的分析事件本身,当然鉴于势单力孤,资源匮乏或是笔力不逮,更多时候未必可以拨开层层迷雾看到本质。
所以写到这个单章时我很高兴有这样一群人,正在为我们钟爱的象棋奔走努力,他们不计报酬,不求扬名,只是一直默默的付出,这样的人值得敬佩!
最后祝愿这个传闻能成真,希望有更多高水平棋手来南昌参赛——至少作为一个看棋的人是这么想的!
时间要是允许的话,还真想去南昌走走,从没去过。
时间要是允许的话,还真想去南昌走走,从没去过。
宅男自然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