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讯 他曾没参加过正式大赛,却声名远播,被誉为“华南神龙”。他的一生与杨官璘纠结不清,他的辉煌与杨官璘同在一处,棋盘上共抗强敌,他的离去也与杨官璘直接关联,十局赛后从此枰上无神龙。他是中国象棋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相较“小神童”李义庭的远离枰争,同样使人叹息不已。
他,就是广东台山广海洋渡村人陈松顺。去年的9月8日,新中国第二位象棋全国冠军“小神童”李义庭因病不幸逝世,享年七十六岁。仅仅一年过后,今天的2015年9月28日凌晨四时35分,另一位雅称中与李义庭同具神号,并且同样因故远离枰争的象棋老前辈“华南神龙”陈松顺,也因病不幸去世,享年九十五岁。
比起李义庭,陈松顺是幸运的,因为他在另外的领域取得了成功,但他又是不幸的,因为连全国大赛的门,都曾未有踏进过。而对于象棋人来说,最年长的象棋前辈今晨的离开,无疑是非常伤心的憾事。陈松顺,究竟何许人也,时至今日,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和评论这位已远去的老前辈。
1920年,很有象棋“遗传”的陈家迎来了他们未来的大明星,南粤天骄陈松顺呱呱落地。陈松顺的父亲和叔父都极爱棋弈,陈松顺的父亲陈宏爵更是在“赌棋”中屡屡败北,初时年少的陈松顺向母亲告状,说父亲这样不好。后来陈父沉迷于此,小松顺也没得办法,转而自己学起棋来,揣摩父亲对弈的胜负所在,就此也棋艺逐步在自悟中高升。
十六岁时,一场棋赛第一次改变了陈松顺的人生,叔父陈宏达带着少年的陈松顺参加当时的地区大赛,结果陈松顺的表现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这个曾未正式习弈过的小家伙获得“台山神童”的奖状。转年,抗日战争爆发,陈松顺的家乡棋王雷法耀出国,把聪慧的神童托付给了当时极具名气的“粤东三凤”之一钟珍。
钟珍又设计把陈松顺介绍给了另一位高手冯敬如,有了两位高人的指点,台山神童即将成为“华南神龙”。随着全国抗战形势的紧张,生存环境异常艰辛、恶劣,彼时陈松顺的父亲又离世,家里的生意也倒闭,陈松顺带着一身棋艺,勇闯天涯!这一闯,是在枪林炮火中觅食,陈松顺在他的回忆中有说“今天到这,明天就得去那,否则日本鬼子来了,就不能安身了”。在最贫困艰难的时期,陈松顺一度化名为陈尘,在全国各地“赌棋”,开始黑暗的求生之路。
终于,抗战胜利了,新中国成立了,陈松顺迎来了自己人生的一个辉煌期。他与另一位同出广东的象棋大人物杨官璘一道,迎战上海、东北、全国各地的各路联军,战果硕硕,杨官璘获得了“棋坛魔叔”的美誉,陈松顺赢得了“华南神龙”的尊称。陈杨在当时代,成为了象棋最高实力的象征,这是第二次改变陈松顺人生的棋赛。
但他们每次出场,都是联手出战,二对二,双剑合璧、天下无敌,那么他们两人到底谁又厉害一点呢?这是个痛苦又难于取舍的事情,双方的粉丝相持不下,挺陈派和挺杨派互不买账,后来杨官璘的名气已然悄悄的超越了陈松顺,挑战了年长者的权威。要论起来,杨官璘的年龄和出道都比陈松顺要晚,在早期陈松顺甚至指导过杨官璘,对于这样的变化,陈松顺曾自我感言“杨官璘的声望已经危及我的霸主地位了,于是拥杨派和拥陈派,先是在茶余饭后唇枪舌剑,各赞其偶像,继而推波助澜,怂恿比武”。
十局赛,中国象棋历史上有名的十番棋大战发生,过程十分的惨烈,进行了两次,都以陈松顺的憾负告终。改变陈松顺人生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棋赛,落败者陈松顺选择退出棋坛。在回忆这个艰难的选择时,华南神龙坦承“或许是急躁冒进,或许是谨小慎微,两次都是杨官璘一局之优获胜,我无法自圆其说”。
之后1956年首届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杨官璘夺魁,陈松顺担当裁判员,从此开始了其特级国际裁判的另一条棋路。对此,陈松顺曾坦荡的解释“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参加全国比赛?这是因为第一届全国赛的规程规定:三十个城市各派一名棋手参加。我是败军之将,当然由杨官璘代表了。而我则参加裁判工作,一干就二十多年,无形中成了职业裁判员”。
回顾陈松顺的棋弈生涯,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水平是毋庸置疑的,与杨官璘可谓旗鼓相当,十盘棋一局之败何言优劣??若是某一盘坚持一点,或者小改动一下,战果就会急剧反转。我们时常也会想,若是陈老前辈参加全国赛,他会不会也能成为全国冠军殿堂中的一员,后来能不能与杨官璘一起联手再对抗胡荣华,中国象棋的格局会改变成什么样。
可惜历史的天空已经划过,华南神龙在裁判界和培养后人上取得了莫大的成功,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他是五羊杯二十多届的裁判长,他在吕钦、黄玉莹等棋王、棋后的成长道路上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曾被选派去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传播象棋文化,并且得到国务院宣传司的表彰,他还是广东省政协委员。
2012年中国象棋协会成年五十周年,陈松顺是突出贡献奖得主。如今,陈老前辈、杨老前辈都走了,广东象棋失去了两位巨匠,两面旗帜,不知在天堂,华龙神龙与棋坛魔叔会否再遇上对弈一局,想必从内心来说,双方本身是英雄惜英雄的。
(象棋王子)
1. 车一进四 象5退7
2. 车一平三 士5退6
3. 马三进四 将5进1
4. 马四退六 将5平4
5. 车三退一 士4进5
6. 车三平五 士6进5
7. 马六进八 将4进1
8. 车二平六 将4平5
9. 车六平五 将5平4
10. 马八进七 将4退1
11. 车五平六 士5进4
12. 车六进二
红胜
华南神龙陈松顺
1943年,侵华日军再次对湖南发动大规模进攻,企图和广东登陆部队连成一线。抗日形势非常严峻。湖南的民众纷纷向云南、贵州、四川抗日的大后方避难。在贵州的山道上,一位20多岁的年轻人正风尘仆仆地赶路。他自称来自广东,名叫陈尘,实际上,他真名叫陈松顺,是名震省港的年轻棋手,正凭借棋艺游走江湖。从肇庆、韶关、长沙、衡阳、一路杀来,一直还没有碰到对手。55年后,已经是中国棋坛名宿的陈松顺,回忆起这段少年往事颇为感慨。
陈松顺:1943年回乡下结了婚。结了婚之后没多久我就走出去了。首先到韶关,之后湖南的长沙失陷。失陷后就走,之后就走到桂林。不走呢,日本人一来你就不能走了。没有饭吃,那时人心惶惶,不走不行啊!公路有些就毁了,广东的公路毁了,到桂林那条线还有火车走的。我坐火车去,爬车顶啊!国民党逃难的那些太太,全家占完那些车厢。(我)爬车顶啊!在贵阳,我摆擂台。那里有个五羊酒家,广东人开的五羊酒家。有一个房子,它是茶楼来的,但是有一个房,我租了在那里住。写上海报,到处贴“象棋访友”。凡是能够赢我的,赢一盘,奖什么;赢两盘,奖什么;能够赢三盘,就奖一桌菜。一桌酒席,十个人(份量的)一桌酒席。三毛钱一盘,打擂台。很多人来下棋,一块钱、五块钱下一盘。让你一个马,就不是三毛钱了。让子啊,找饭吃,叫“跑码头”。
在那个时候,棋手都是靠游走江湖赌棋维持生计。在战乱时期更是艰难。
陈松顺:桂林也是一样,我在七星岩那里摆擂台。桂林又有飞机了,飞机一来,我们就走进七星岩,在里面下棋。如果找不到钱,交不到房租。下棋,人家不来了嘛。有时就没有办法了嘛。老板支持我,我的棋友很多,到哪里都有。有些人给点钱帮我付房租了。
陈松顺是广东台山广海人,1920年出生。家里开有“济生堂药材铺”。他的父亲、叔父等都爱好象棋。但是,父亲常在骑楼底下与人赌棋,输棋甚多。
陈松顺:听妈妈讲,赌钱不好。这样教我。我看见我爸爸,在街上,对面,我们铺子的那条街,和别人蹲在那里下棋,下象棋。整天输钱,他的棋很差。两毛钱一盘。(我)看着他输钱,心痛,就回去告诉妈妈听。妈妈说:“哎呀!不行的,他这样赌钱。不好的,叫他别赌了!“我都叫不了他不赌的嘛,不下棋。那我就想办法破坏,偷他的棋子。不想给他下棋(就)偷了(棋子)。结果他拿个瓦片当棋子,写上字又可以来了(下棋)。没办法,那后来,我自己投进去。看怎么样算胜负,怎么样可以赢钱。看看,自己就懂了。我自己还不知道我懂了,我又不敢跟别人下。后来,人家下完了,我就讲:“你走错了,你这样走不就好了吗?”“哎呀!”那个人讲,“对呀!”那我就知道自己比他好了。从此我(棋艺大进)。后来我的叔父搞了一个祠堂,在祠堂里头搞了一个棋社。
记 者:你叔父也喜欢下棋?
陈松顺:喜欢下棋,搞一个棋社之后,我就到那里找一些旧棋谱。打了几天几夜,打了棋谱之后,我的棋艺一下子就高起来了。后来附近那些对手,叔父那些对手下不过我。原来比我高很多,后来下不过我了。
片花
1935年,叔叔带陈松顺参加了台山的象棋赛,是六十多个参赛者中最年少的。经过激烈搏斗,终因实战经验不足而被淘汰。陈松顺虽然未进人前三名,但是因年纪最小而且棋艺出众,大会特别奖给他一个银鼎,称为“神童特别奖”。
陈松顺:后来大会给了我一个特别奖“台山神童”。因为我已经赢了很多人,就是小孩子像我有这么高棋艺的没有了。从此,台山县很多地方下棋的人都认识我了。有的请我去下棋,有的来我的乡下,来广海跟我下棋。
小松顺出众的棋艺,吸引了这次比赛的冠军,斗山棋王雷法耀。在以后,雷法耀以师傅身份常常给小松顺以指点。
陈松顺:雷法耀又是台山人,叫镇口,斗山一个区,一个小地方的人。他是华侨,很有钱的。他见我是小孩,就教我下棋。我回到广海,他就用写信的方式教我,剪一些报纸给我看。后来有一个叫钟珍,他是真正的师傅,高手来的,“广东三凤”之一。到了我们台山,雷法耀和我,叫我去他的铺子。他在一个镇,镇口那里做生意。(我)同他一起去那里,住在那里。和他下一下棋,从此就认识了。认识他后,他就留下几个棋局教一下我,指点一下。我的棋艺又有进步。
在钟珍的悉心指导下,经过几年的磨练,陈松顺的棋艺逐渐趋向成熟,后来跟随钟珍到港澳行走江湖。在香港时,他曾对抗过“四省棋王”董文渊,取得胜利。又以“联军”的阵容,对抗“七省棋王”周德裕。但是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攻占香港,滞留香港的一些职业棋人顿时陷人困境。有的竟然饿死,陈松顺只得逃离香港,回到故乡。但不久,他耐不住乡间的寂寞,开始远走他乡,继续以棋为生的江湖生活。
陈松顺:昆明有一间叫望海楼,在昆明有好几个地方下棋的。有一间望海楼专门叫书棋茶社。专门下棋的,围棋、象棋。我一去到昆明,棋友就介绍到那里谋生。
化名陈尘的陈松顺来到昆明后,贴出了以棋会友的告示。当时在云南最负盛名的,是“云南棋王”杨礼源。他有非常多的徒弟和崇拜者,大家凑了三万彩金,和其貌不扬的广东人陈尘赌棋。杨礼源以为胜券在握,竟从让单马开始。
陈松顺:他六十多岁了,又抽大烟,当然下不过我。初时,我装傻,不说自己是高手。他让我,让我一只马。那我当然赢。后来平着下,赌彩,赌得很大。他没钱了,当地的人帮着他,给钱他跟我下,大概现在人民币一两千块一盘。帮着他,我赢了他。他输给我,输了之后,再下几场之后,他就病了。
杨礼源这一败一失,导致一气一病,卧床不起。这下陈松顺就闯下了大祸。
陈松顺:袁忠虎的儿子,袁忠虎是云南龙云部队的一个旅长。他的儿子开戏院,(叫)南京戏院。就在望海楼附近,叫袁经理。他可凶了,要我给钱给他治病。我赢了他的钱,给回他的还多。后来更惨,他死了。他们说我气死了棋王,又要我给钱买棺材,我亏本了。
“广东陈尘气死杨礼源”的新闻,轰动了云南棋界。化名陈尘的陈松顺被尊为大师。前来讨教的人络绎不绝,推动了当地的象棋热潮。陈松顺还被聘到昆湖电厂工作。我什么都不懂,做什么工作呢?会计科的科长,给一个过帐员的工作给我。1948年,陈松顺从昆明回到广州。这时候老一辈钟珍、冯敬如等都已作古。除了“四省棋王”董文渊,另一位棋手已声誉鹊起,他就是杨官麟。
陈松顺:解放后,跟杨官麟有十局比赛,下过两次,都输了。八盘棋之前我没有输,有赢有和,没有输。下平了,八盘棋以前,都平了。就是第九盘,第十盘。输多一盘给他。两次各下十盘。这是影响一生的。
杨官麟是东莞人。五十年代初征战上海,杀败众多高手。在广州棋坛,有人倾服陈松顺。有人倾服杨官麟,双方棋迷互不服气,杨陈对决之战不可避免。
陈松顺:心情不好,精神不好。我比他大,年纪比他大了几年。他正是(棋力)往上(阶段),我是已经成名很久了。我在香港还教过他下棋。
片花
上世纪五十年代,广州棋坛非常繁荣,水平居于国内最前列。有“棋城”之称。这吸引了全国大批高手前来挑战广州的棋坛双雄陈松顺、杨官麟。
陈松顺:后来两个人共同对外(赛棋)。广州没输过,都赢了。两个人对外(赛棋),最高(水平)是广州。其它省市(高手)没有两个人,所以(组成)联队。武汉跟沈阳。上海有两个高手:何顺安、朱剑秋。我们到上海去比赛,也赢他们了黑龙江和北京联队。
记 者:他们联合起来也下不过你们?
陈松顺:下不过,全部输了。那时候,我跟杨官麟一道没输过。后来就分开来摆擂台。上海有一个大新(公司游乐场),有一个大世界(游乐场)。大新(公司游乐场)有一个棋坛,董文渊在那里主持的。大世界这边有一个棋坛,就是朱剑秋跟何顺安主持的。我在两边都有下棋,但是主要是在大世界。杨官麟主要是在大新公司,经常在那里表演。全国各地的高手来,都是在那里表演。当时来讲大概十块钱一场,出场费十块钱,不管胜负。1955年,香港跟广东比赛。省委宣传部搞的。当时吴南生同志搞的。这个比赛是我跟杨官麟两个人,对香港两个高手曾益谦、黎子健。对香港的比赛当时最多人,万人空巷。广播天天在说着“炮二平五马二进三”。全市都有,很多人来听,家里也收听。这个收获很大,政治上影响很大。原来共产党还是会搞这些文化活动的。人民都知道了,时间一长就要宣传,轮船也有转播。那时候就是这次比赛影响很大,以后就是省港澳(象棋赛)了。(下棋的时候)有上万人看棋很平常啊!到文化公园,很平常啊。那个文国飞很称赞:“你们真本事。我们一百多人下棋没有这么多人看,你们两个人下棋这么多人来呀。”
对于陈松顺来说,“文革”是他象棋生涯的转折点。之前他以棋赛为主,之后他以棋事为主,长期出任各大赛的裁判、裁判长。在1982年创办了《象棋报》,还出国讲学,为象棋走向世界进行“游说”。更重要的是和其他象棋界朋友,一起倡导创办了“五羊杯象棋冠军赛”。
陈松顺:苏少泉是《羊城晚报》体育部的部长。他跟北京《新体育》杂志总编谢总,大家谈起来,要搞一个有影响的杯赛。这个比赛就是他搞起来的。第一届比赛就有杨官麟,只有三个(全国)冠军(参赛)。最有影响的是冠军赛。杨官麟、胡荣华,还有一个就是柳大华,湖北的。就是这三个人。我当裁判长,他们比赛,三个人。不是我跟他搞的(比赛),但是我有份。一路都是。后来搞到第四届、第五届。杨官麟就没有参赛了。年纪大,退下来了。成绩也不好,就下来了。下来之后吕钦就上去了,吕钦一路打下来,得了七八届冠军。现在到许银川也是得了六七届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