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象棋成型至今已逾千年,许多与其同时诞生甚至更晚发明的游戏都已经消逝在时间的长河之中,而象棋却因为她无穷的变化,简单的规则至今依然绽放着独特的魅力。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人类对未知领域永远充满好奇,总会用自己的智慧寻求真理和真相,象棋作为对抗游戏,也一直在被研究规律和变化。
通过几百年前的古谱,我们可以看到古人研究和总结象棋规律的才智。无论是《橘中秘》还是《梅花谱》对于开局的演变,变化万千,攻杀精妙,现在还是很多孩子学棋的必读经典,而《适情雅趣》和《梦入神机》等棋谱中所载的各式江湖残排局更是波云诡谲,意味悠长。
近代象棋蓬勃发展,开局百花齐放,残棋定式逐步丰富,水平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些加深了弈人对象棋的理解,也增添了兴趣。
正文:
象棋会有一天失去她的魅力,和那些曾经的游戏一样消失历史当中吗?
随着高手的深入研究,和软件的兴起,象棋布局日新月异,很多开局已然成为定式,变化基本已被穷尽,是否终究有一天象棋的所有开局都会被研究透?最终都成为定式?如果那一天到来象棋作为竞技体育就失去了意义。
“千古无同局”常被人们引用来感叹人生无常,可是现在比赛中同局的现象绝对不罕见,例如八大和棋谱,例如某特大因发明了新和谱,更网友戏称“某和和”,这类开局到网上随便一搜,就能看到雷同的对局比比皆是。这些说明象棋的潜力在被大幅度的开发到一个瓶颈,很大一块的布局方向潜力已经枯竭。
年青一代的高手们通过高配置的软件对布局的研究可以拆解到残棋甚至终盘,这些棋手实力逾强,研究得逾深入,象棋的变化就逾被总结得更清楚。这里似乎形成了一个悖论,我们都期望高手水平越高越好,这样就能给我们展示更加精彩的棋局,可是越是如此,象棋被研究透彻,最后终结的步伐就越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象棋大师也是象棋的终结者。
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会发生什么?也许在《棋艺》上看到的梦幻版场景真会上演。
我们假设一下,N年以后,某次象棋比赛中,进入决赛的不是象棋大师们,而是两位记忆大师。
张大师端坐棋盘面前,闭目良久,轻轻地吐了口气,没有去挪动棋盘的棋子,而是淡淡道:炮二平五
李大师单手托腮,目光凝重,思虑半天皱着眉道:马2进3
张大师眉毛一挑,冷冷道:帅五进一
李大师面色凝重,埋头苦思一个小时,才开口道:我败了,我穷尽变招记得三千伍佰六十七路变化,不想阁下居然多记住了一路冷招,佩服!
于是张大师获得冠军。那象棋棋手呢?哪里还有棋手,所有象棋变招的正确解法都已经拆解出来形成定式,无须创造力的象棋只需要记忆,象棋也只是被用来作为测量记忆的工具,就像圆周率小数点后能够记得N位一样。
平时大伙下棋,不再说要杀死你,而是要凭记忆记死你!
这一幕会出现吗?我不知道,至少在我们可以预见的未来似乎不会出现。我们的象棋大师们就像数学家接力破解格尔巴德猜想一样,终有一天会破解象棋所有的秘密,那也是人类智慧的极致,但也是象棋的悲哀——希望这一天越晚来临越好!
確實有此擔憂
一个记忆力超强的人花上N多时间可能会记住一棵小树上的每一片叶子的大小、形状之类的参数;依此类推,他可能会记住一片树林里每片叶子的参数吗?一片森林呢?
也许若干若干年以后,电脑和人脑能完美的融为一体,任何一个人都能记住全球树叶的参数。那时候幼儿园的小朋友首先学习的可能是怎么在河外星系生活,象棋消逝与否还重要吗?
一个记忆力超强的人花上N多时间可能会记住一棵小树上的每一片叶子的大小、形状之类的参数;依此类推,他可能会记住一片树林里每片叶子的参数吗?一片森林呢?
也许若干若干年以后,电脑和人脑能完美的融为一体,任何一个人都能记住全球树叶的参数。那时候幼儿园的小朋友首先学习的可能是怎么在河外星系生活,象棋消逝与否还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