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制很好,棋局精彩。看钟胜的两局,感觉蒋王不堪一击,有失冠军和等级分第一的说水准。这里边一定有猫腻,各位看官别急,早晚水落石出。。
啥叫“番棋”啊?就这两盘也算“番棋”啦??那2014年王天一也是在半决赛时一胜一和击败许银川的;那说明许的番棋也是短板了??啥逻辑哦
这次的冷门首先是赛制的特殊性造成的,一开始就进行淘汰赛确实增加了爆冷的可能,尤其是个人赛,看来个人赛在职业棋手心目中的分量还是很重的,王的失利与心理因素可能不无关系,放到普通的淘汰赛中其他棋手爆冷的机会会小很多。另外结合最近几年个人赛年年出新冠军的现象更说明棋软时代棋手的成长路径会比以前快很多,而要再次出现像当年的胡荣华和许银川那种在一段时间内具有统治力的棋手是非常困难的,在棋软时代讲统治力是一件让人怀疑的事情,选择任何一路棋在软件的拆解下都可以做到让对手难以战胜。王和当初许的棋路对比也说明现今在软件的辅助下选择对攻性较强的棋路可以有比当年足够多的勇气。棋软的普及让比赛不同程度的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竞技的意义,象棋的竞技性在人工智能的协助下已打折扣,变得更适合作为理论研究的对象
胡荣华年轻时棋不错那是事实。但十连冠是时代造就的。因为那时的象棋没有经过系统的研究。我们来做个假设:胡荣华年轻40岁。以他当年的棋力,放到现在的赛场上,他能一次夺冠就算天大的了不起了
以下是引用天使在巴黎在2015-11-25 19:46:00的发言:
这次的冷门首先是赛制的特殊性造成的,一开始就进行淘汰赛确实增加了爆冷的可能,尤其是个人赛,看来个人赛在职业棋手心目中的分量还是很重的,王的失利与心理因素可能不无关系,放到普通的淘汰赛中其他棋手爆冷的机会会小很多。另外结合最近几年个人赛年年出新冠军的现象更说明棋软时代棋手的成长路径会比以前快很多,而要再次出现像当年的胡荣华和许银川那种在一段时间内具有统治力的棋手是非常困难的,在棋软时代讲统治力是一件让人怀疑的事情,选择任何一路棋在软件的拆解下都可以做到让对手难以战胜。王和当初许的棋路对比也说明现今在软件的辅助下选择对攻性较强的棋路可以有比当年足够多的勇气。棋软的普及让比赛不同程度的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竞技的意义,象棋的竞技性在人工智能的协助下已打折扣,变得更适合作为理论研究的对象
我原来一直在想有没有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下出一模一样的棋,后来我觉得我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我认为你的担心也是没有必要的,人脑和电脑始终还是不一样,再者目前的象棋软件在残局阶段还是很差的。。。电脑辅助训练和作弊始终是两个概念。
以下是引用天使在巴黎在2015-11-25 19:46:00的发言:
这次的冷门首先是赛制的特殊性造成的,一开始就进行淘汰赛确实增加了爆冷的可能,尤其是个人赛,看来个人赛在职业棋手心目中的分量还是很重的,王的失利与心理因素可能不无关系,放到普通的淘汰赛中其他棋手爆冷的机会会小很多。另外结合最近几年个人赛年年出新冠军的现象更说明棋软时代棋手的成长路径会比以前快很多,而要再次出现像当年的胡荣华和许银川那种在一段时间内具有统治力的棋手是非常困难的,在棋软时代讲统治力是一件让人怀疑的事情,选择任何一路棋在软件的拆解下都可以做到让对手难以战胜。王和当初许的棋路对比也说明现今在软件的辅助下选择对攻性较强的棋路可以有比当年足够多的勇气。棋软的普及让比赛不同程度的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竞技的意义,象棋的竞技性在人工智能的协助下已打折扣,变得更适合作为理论研究的对象
我原来一直在想有没有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下出一模一样的棋,后来我觉得我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我认为你的担心也是没有必要的,人脑和电脑始终还是不一样,再者目前的象棋软件在残局阶段还是很差的。。。电脑辅助训练和作弊始终是两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