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决赛阶段,第二天和第三天都是和棋,多少令人遗憾。
估计后面的棋也是和棋多。
建议明年决赛阶段做以下调整:
每盘均有胜负。具体方法:
1、慢棋,胜2分,和1分。
如慢棋是和棋,则进入下面的加赛,类似于今年个人赛,但是计分的。
2、如慢棋和,则分先加赛快棋。胜0.8分。
3、快棋两盘均和,则谁也不加分,进入分先超快,胜加0.5分。
4、如和,则谁也不加分。继续进行和棋黑胜制。胜者加0.3分。
这样,虽然前面和棋,但后面还有棋,棋迷看起来还很过瘾。且以后好区分名次。
比如慢棋和了,但快棋胜了,则一人得1.8分,另一人得1分;超快胜了,则1人得1.5,别一人得1分;
和棋黑胜制下,则1人得1.3分,另一人得1分。
这样,时间越充裕,越能体现水平,则胜者加分愈高。
以上方法,请探讨、改进。
(今天想到一种可能,如果按照以上的积分制,会不会两人在下慢棋时默契和棋,因为那样两人都会积1分,然后其中一个人还可以多积一点。所以想到改进办法,慢棋和棋,两分每人1分,加赛快棋时,赢的人得的分从输的人的那1分里扣。比如快棋胜者得1.3分,输者的1分减掉0.3还剩0.7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2-10 14:23:22编辑过]
当年银荔杯和嘉丰房地产杯曾经用过2-1.25-0.75-0的赛制,不过后来被放弃了
以下是引用rippner在2015-12-8 9:50:00的发言:
当年银荔杯和嘉丰房地产杯曾经用过2-1.25-0.75-0的赛制,不过后来被放弃了
愿闻其详。
第二天王天一胜赵鑫鑫,不是全部和棋。
激烈的只有淘汰制,积分的都一个鸟样。
最好是分组决出4名,然后双败淘汰,每次对局分先两局。
双败是保证每位棋手都至少对上两位对手
以下是引用dou03282在2015-12-8 9:56:00的发言:
愿闻其详。
就是慢胜2分,快胜1.25,快负0.75。无限加赛直到分出胜负。至于为什么被放弃我也不知道,有可能因为无法避免人情棋,积分小数点后位数太多,无限制加赛导致太累等原因
以下是引用lxpxt在2015-12-8 10:42:00的发言:
讨论规则的棋迷休矣,有些人对规则横挑鼻子竖挑眼,什么样的规则在他眼里都有不合理的地方,殊不知,棋手也是人,他下棋是为了他的职业,为了吃饭,不是为了棋迷好看!对规则改来改去,恰恰说明对象棋比赛的不尊重,君不见国际象棋的规则朝令夕改吗?棋迷对什么样的规则都不会满意的,因为众口难调,尊重下我们的棋手吧,他们在那么冷的环境下为棋迷奉献精彩对局,再不要挑剔这个挑剔那个了!
按你这个说法:今年个人赛和碧桂园赛的规则制定者就是大逆不道了。
因为这两种赛制在该项赛事中原来没有采用过,就是你说的“改来改去”。
正因为这是一种“职业”,才不是个人在自己书房里凭个人喜好而定的事,
它有观众,有市场,有收入。
“什么样的规则在他眼里都有不合理的地方”,往大了说,这正是人类前进的动力,
否则都认为现在的是合理的,是不需要改进的,那还进步个啥?
关键看是不是出于善意,您说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2-8 10:52:27编辑过]
以下是引用lxpxt在2015-12-8 11:06:00的发言:
我已经说的很明白了,一项游戏,首先要有游戏规则,什么样的比赛规则是最好的?没有定论,但大体是能够反映和衡量参赛棋手的水平的规则就是好规则,冠军能够体现水平最高的棋手的水平就好,但同时要考虑时间因素,因为比赛预算的原因,时间不可能拖得太长,其他比赛中讨论规则的棋迷很少,唯有象棋棋迷对规则好像苦大仇深,我们是否应该尊重赛事主办者,尊重棋手!因为规则一旦制定,也是经过主办方深思熟虑的!如果纠结于规则,则欣赏不到棋手奉献的精彩棋局,也会使冠军黯然失色!
目前的双循环赛制,就是时间拖得长的赛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