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棋事钩沉
施伟峰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厂洪中心小学任教。学校在三厂镇街上,离家三四里地。家在西厂角新马路向南的青三村(后并入镇西村),村里棋风颇盛。茶余饭后,杀上几盘,平添许多趣事、乐事。
游击队长·乡村棋王
村里棋迷聚集最多的地方是村中主干道厂洪路旁边的青三理发店。店主秦启贤出身书香门第,父亲秦步青是海门山歌《淘米记》的导演。秦启贤头脑聪明灵活,只因家庭成分不好,加上腿有残疾,才学了理发的手艺。他理发的速度极快,擅推小平顶,又有一手修面的绝活,象棋和二胡是他工作之余的两大爱好。
理发店里放了副象棋,顾客等候时可以摆弄。村里的棋迷经常到店里对阵,去的较多的有化肥厂的厂医施云星、棉纺厂的车间主任宋晓明、幼儿园的门卫杨云权、钢丝绳厂的总账会计周培基等,秦启贤忙完了手中的活也会上场。可能是出于职业习惯,秦启贤下棋的速度极快,眼睛看着棋盘外,嘴里还念念有词,却往往声东击西,让对手不知不觉中了圈套。大家上当的次数多了,就给他取了个绰号叫“游击队长”。
村里下棋名气最大的要数茅秉生了。老茅退休前在厂洪供销社工作,负责包家桥门市部,店面外常放一棋摊,下棋者众。老茅参加镇上的象棋比赛得过冠军,也在县里或是供销系统的象棋比赛拿过名次,是公认的“乡村棋王”。老茅家门上有副手书的对联“秉性喜书法,生平好象棋”。联语嵌入姓名,表达了志趣,倒也生动传神。老茅退休后赋闲在家,时有象棋爱好者登门拜访,手谈求教。老茅很少到理发店下棋,可能是上了年纪的缘故,偶尔与“游击队长”交手,却也难占上风。
瓜果助兴·彩棋遇警
在青龙港码头摆放象棋残局的樊仁民有次经过青三理发店,看到有人下棋便停了下来。对弈者轮番向老樊发起挑战,却一个个败下阵来。老樊见无人上场了,正准备离开。只见秦启贤开口阻拦:“还有我呢!”两人再摆擂台,秦启贤充分发挥游击战术,车炮灵活调度、进退有方,竟将老樊杀下马来。经此一战,青三理发店声名大振,到店里下棋的村、镇乃至市内外象棋高手渐渐多了起来。
节假日常来下棋的高手有董杰、蒋佰辉、钱锦昌、樊仁民等,我和邱卓斌、仇惠炜、曹晓强等经常和他们下,进步也很快。为了提高兴致,大家在下棋时先买些瓜子、水果,边吃边下,谁下输了就去付账。每局终了,胜者欣然,败者也不懊丧,付完了瓜果钱接着再下。有次大年初三,海门市冠军东洲中学陈松柏老师上午专程从海门赶来,一众人下棋到深夜方才散场。
有年冬天,泰州的象棋高手吴平(2014年获江苏省湖桥杯象棋锦标赛冠军)到海门来,晚上就在镇西村里下彩棋。董杰、王建中等人轮番上阵,一直鏖战至深夜。忽然发现窗外有几个人影,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三厂派出所的联防队员。他们看见这么晚了屋里还亮着灯,几个人聚在桌边聚精会神,以为是在打牌赌博,走近窗边才发现我们是在下棋呢。可能其中也有象棋爱好者,不顾天气寒冷,竟在窗外认认真真看了好一会棋。
盲棋设套·挚友深情
随着棋艺水平提高,大家还尝试着下盲棋。有时双方都下盲棋,有时一方下盲棋、另一方下明棋。有次我执红盲棋对仇惠炜明棋,事先我从老樊那儿学了一个对付半途列炮的布局陷阱:炮二平五,马8进7;马二进三,车9平8;车一平二,炮8进4;车二进一,炮8平5;车二平五,炮2平5;马三进五,炮5进4;马八进七,炮5退2;马七进五,炮5进3;车五进一……此布局的精妙之处在于红棋面对抽将垫窝心车。仇老师依计而行,一步步落入圈套。至此,红棋兵种齐全,子力出动快,最终取得胜利。此后仇老师进步神速,隔年一起在如皋师范参加培训,晚上宿舍里没有棋子,两人盲棋对盲棋,大战五十多回合,双方绞尽脑汁、平分秋色。下完棋已是深夜,两人却大眼瞪小眼均毫无睡意,大概是盲棋促使大脑皮层高度兴奋的缘故吧!
在村里和我下棋最多的还得数邱卓斌,我俩在三厂小学、海门中学初中部时是同班同学。初中住一个宿舍,夏天午休时不睡觉,拉下蚊帐在床上下棋。工作后在青三理发室下了不知有多少盘,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后来在市级象棋比赛中也相遇过很多次,互有胜负。象棋是我们共同的爱好,也加深了我们的友情。卓斌种植的葡萄品种优良、又大又甜,每到夏天他总会送上好些,给棋友们免费品尝。
棋友们在一起的时光总是那么欢快、那么开怀!乐在“棋”中,“棋”乐无穷,如果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那乡村象棋往事一定会是每个棋友心中珍藏的美好回忆!
乡村棋事钩沉
施伟峰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厂洪中心小学任教。学校在三厂镇街上,离家三四里地。家在西厂角新马路向南的青三村(后并入镇西村),村里棋风颇盛。茶余饭后,杀上几盘,平添许多趣事、乐事。
游击队长·乡村棋王
村里棋迷聚集最多的地方是村中主干道厂洪路旁边的青三理发店。店主秦启贤出身书香门第,父亲秦步青是海门山歌《淘米记》的导演。秦启贤头脑聪明灵活,只因家庭成分不好,加上腿有残疾,才学了理发的手艺。他理发的速度极快,擅推小平顶,又有一手修面的绝活,象棋和二胡是他工作之余的两大爱好。
理发店里放了副象棋,顾客等候时可以摆弄。村里的棋迷经常到店里对阵,去的较多的有化肥厂的厂医施云星、棉纺厂的车间主任宋晓明、幼儿园的门卫杨云权、钢丝绳厂的总账会计周培基等,秦启贤忙完了手中的活也会上场。可能是出于职业习惯,秦启贤下棋的速度极快,眼睛看着棋盘外,嘴里还念念有词,却往往声东击西,让对手不知不觉中了圈套。大家上当的次数多了,就给他取了个绰号叫“游击队长”。
村里下棋名气最大的要数茅秉生了。老茅退休前在厂洪供销社工作,负责包家桥门市部,店面外常放一棋摊,下棋者众。老茅参加镇上的象棋比赛得过冠军,也在县里或是供销系统的象棋比赛拿过名次,是公认的“乡村棋王”。老茅家门上有副手书的对联“秉性喜书法,生平好象棋”。联语嵌入姓名,表达了志趣,倒也生动传神。老茅退休后赋闲在家,时有象棋爱好者登门拜访,手谈求教。老茅很少到理发店下棋,可能是上了年纪的缘故,偶尔与“游击队长”交手,却也难占上风。
瓜果助兴·彩棋遇警
在青龙港码头摆放象棋残局的樊仁民有次经过青三理发店,看到有人下棋便停了下来。对弈者轮番向老樊发起挑战,却一个个败下阵来。老樊见无人上场了,正准备离开。只见秦启贤开口阻拦:“还有我呢!”两人再摆擂台,秦启贤充分发挥游击战术,车炮灵活调度、进退有方,竟将老樊杀下马来。经此一战,青三理发店声名大振,到店里下棋的村、镇乃至市内外象棋高手渐渐多了起来。
节假日常来下棋的高手有董杰、蒋佰辉、钱锦昌、樊仁民等,我和邱卓斌、仇惠炜、曹晓强等经常和他们下,进步也很快。为了提高兴致,大家在下棋时先买些瓜子、水果,边吃边下,谁下输了就去付账。每局终了,胜者欣然,败者也不懊丧,付完了瓜果钱接着再下。有次大年初三,海门市冠军东洲中学陈松柏老师上午专程从海门赶来,一众人下棋到深夜方才散场。
有年冬天,泰州的象棋高手吴平(2014年获江苏省湖桥杯象棋锦标赛冠军)到海门来,晚上就在镇西村里下彩棋。董杰、王建中等人轮番上阵,一直鏖战至深夜。忽然发现窗外有几个人影,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三厂派出所的联防队员。他们看见这么晚了屋里还亮着灯,几个人聚在桌边聚精会神,以为是在打牌赌博,走近窗边才发现我们是在下棋呢。可能其中也有象棋爱好者,不顾天气寒冷,竟在窗外认认真真看了好一会棋。
盲棋设套·挚友深情
随着棋艺水平提高,大家还尝试着下盲棋。有时双方都下盲棋,有时一方下盲棋、另一方下明棋。有次我执红盲棋对仇惠炜明棋,事先我从老樊那儿学了一个对付半途列炮的布局陷阱:炮二平五,马8进7;马二进三,车9平8;车一平二,炮8进4;车二进一,炮8平5;车二平五,炮2平5;马三进五,炮5进4;马八进七,炮5退2;马七进五,炮5进3;车五进一……此布局的精妙之处在于红棋面对抽将垫窝心车。仇老师依计而行,一步步落入圈套。至此,红棋兵种齐全,子力出动快,最终取得胜利。此后仇老师进步神速,隔年一起在如皋师范参加培训,晚上宿舍里没有棋子,两人盲棋对盲棋,大战五十多回合,双方绞尽脑汁、平分秋色。下完棋已是深夜,两人却大眼瞪小眼均毫无睡意,大概是盲棋促使大脑皮层高度兴奋的缘故吧!
在村里和我下棋最多的还得数邱卓斌,我俩在三厂小学、海门中学初中部时是同班同学。初中住一个宿舍,夏天午休时不睡觉,拉下蚊帐在床上下棋。工作后在青三理发室下了不知有多少盘,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后来在市级象棋比赛中也相遇过很多次,互有胜负。象棋是我们共同的爱好,也加深了我们的友情。卓斌种植的葡萄品种优良、又大又甜,每到夏天他总会送上好些,给棋友们免费品尝。
棋友们在一起的时光总是那么欢快、那么开怀!乐在“棋”中,“棋”乐无穷,如果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那乡村象棋往事一定会是每个棋友心中珍藏的美好回忆!
三厂棋事钩沉
三厂原为常乐南湾,因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而盛,为海门第二大镇。文化底蕴深厚,象棋基础扎实。聊记棋事,以飨棋友。
棋摊·棋室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厂洪中心小学(现三厂江海人家酒店后面)任教。因为爱好象棋,工作之余喜欢去棋摊闲逛。其时东厂角(掘青公路与三厂中华路交界处)邮电局旁边有个修车铺,摊主张雷池摆了个棋盘,经常有人在那儿下棋。
有天中午棋摊旁聚了一群人,坐镇棋摊的是个中等个子的中年人。观战者告诉我今天下的是彩棋,五元一盘,还让了个马。我正在讶异之时,让马的中年人一个妙杀,对方措手不及,只好红着脸认负。众人纷纷赞叹,有人问获胜者尊姓大名,只见中年人头也不抬,只是拈起一枚棋子在手中。旁边有熟悉者解释:让马获胜者姓瞿(海门沙地话与“棋”同音),名卫忠,在厂洪供销社工作,号称“小霸王”,乃本地象棋高手也。
那时棋摊上高手不多,水平较高的钱灿明、姚家魁等常在三厂文化站棋室。负责管理棋室的平狗是个残疾人,棋艺却很不错,寻常人不是他对手。经常和平狗下彩棋的有贩鱼的小杨、搬运站的小潘(退休后在老家包场,2014年海门农运会象棋赛获亚军)、自来水厂的“小炉匠”等。那时三厂职中的袁志刚老师是三厂镇象棋冠军,和平狗下彩是1赔5的。尤建仁在南通工作,棋艺水平已大涨,节假日回三厂也到棋室坐坐,只是鲜遇对手。有次蒋佰辉也到棋室来,平狗肃然起立恭称“蒋老师”,蒋却因有事驻足片刻就离开了,大家遗憾未能一睹高手棋艺风采。
棋社·棋友
94年后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文化站棋室出租改为服装门市,棋迷们失去了一个活动阵地。直到98年围棋选手毛志平在原海门第二人民医院东边开了个棋社,三厂的棋类活动才又活跃起来。那时棋社里经常聚着顾杰、周忠禹等围棋选手,偶尔还有人在那儿打牌。我在棋社里结识了樊仁民、董杰、胡建平等象棋高手,棋艺水平有所长进。
我和樊仁民在棋社对弈最多。老樊刚刚退休,曾在海门县级比赛中得过名次,以前常在青龙港码头摆放残局。在棋社我和老樊成了忘年交,他借给我看朱剑秋著的《屏风马专集》和胡荣华著的《反宫马专集》,给我讲行棋切忌“空、软、劣、败”,并介绍曾获多次海门冠军的董杰等高手与我对弈。我和董杰首次对局时形成单马士象全对车兵的残局,董在本可取胜的情况下似乎留了一手,被我以马换兵和了,后来我和董也成了很好的朋友。
那时我习棋的热情很高,经常和老樊、董杰相约下棋。有时在棋社,有时去老樊家里,经常在一起下棋拆棋的还有蒋佰辉(退休后在三厂)、邱卓斌、仇惠炜、钱锦昌、曹晓强等。蒋佰辉是海门老一辈棋手的代表人物,象棋理论水平较高、善于提携后进。董杰实战经验丰富、中后局势大力沉。两人对青年棋手指导帮助较多。老樊的爱人非常热情好客,每次去总是泡上茶水招待,有时吃饭也在老樊家里。然后几个人鏖战至深夜,意犹未尽时还要来个盲棋或双打。毛志平棋社搬迁到海门、老樊家拆迁后象棋活动阵地先后转到了沈铁山(蒋佰辉师弟)油漆店、曹元(曹晓强父亲)眼镜店、工商银行后面钱灿明车库等处。
棋赛·棋魂
三厂组织的棋赛不多,和开发区之间搞过几次友谊赛。开发区有蒋佰辉、胡建平(老家江滨)、吴进军、王建中、王国达等,三厂有我和董杰、邱卓斌、仇惠炜、老樊等,双方互访了好几次,总成绩开发区占优一些。四甲队来访过一次,许志明、胡秉礼、朱新康与三厂教工队(我和钱锦昌、仇惠炜)旗鼓相当。陈松柏率海门少年队(黄帅杰、郁秉荣、朱欣毅等)来三厂进行过老少对抗赛。董杰、胡建平分别与邱建新进行过“彩棋十番战”。朱永炎、茅和丰等来三厂参加过一次小规模的“迎春杯”。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兴起,三厂世外桃源组队参加首届海门市象棋联赛,并承办了“长城汽车·苏洪鲜食杯”长三角城际象棋邀请赛(原“江海杯”)和海象联世外桃源专场比赛,冠名海门象棋队在南通象棋团体锦标赛夺冠。三厂人杰地灵、群英荟萃,崇文乐弈、棋道有魂,必将有更多象棋人才脱颖而出,成为海门象棋之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