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史》出版发行
近日,由象棋名宿刘道平和张丰编著的《中国象棋史》一书,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从象棋的起源、早期的雏形、象棋的定型与发展、明代象棋——鼎盛期发端、清代象棋——从鼎盛期向稳步期演变等五个方面,全面阐释了我国象棋的悠久历史和发展历程,以及对周边国家棋类发展的影响等,图文并茂、内容翔实,是一部极具文化和史料双重价值的史学专著。
该书由陕西象棋名宿刘道平和张丰应原国家体委的邀请共同发起编著,刘道平去世后,由张丰先生独立统筹完稿,前后历时三十余年,可谓呕心沥血,锲而不舍。
上海书店出版社杨柏伟总编亲自担任责编,对全书进行了严格审订校勘,著名书法家钟明善题写书名,象棋特级大师吕钦、徐天红、于幼华等题词,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西安市文史馆馆员朱文杰撰写了出版前言,对本著给予高度评价。
作者之一:
刘道平(1930- 1995),陕西咸阳人。曾任亚洲象棋联合会裁判委员会委员、中国象棋推广改革小组组长、中国象棋史编写组召集人、陕西省棋类协会副主席、西安市象棋协会主席、象棋国际裁判,是著名象棋活动家。一生倡导象棋,培养了一大批象棋人。著有《对刘克庄“象奔”诗的研究》《北宋象棋盘考》《从历史书目考已佚古谱》《北周武帝与象戏》《古代象棋史的分期》等多篇象棋史论文。
张丰,陕西西安人。棋文化学者。原中国象棋推广改革小组六人成员之一、中国象棋史编写小组八人成员之一。《象棋大百科》编委、《围棋与名城》丛书编委、《棋海新友》棋史研究专栏作家兼特约编审。从事象棋活动数十年,现为西安市棋协顾问。参与国家体委组织的中国象棋史编写小组,和已故刘道平先生共同撰写古代部分的史书。著有《象棋弱胜强战例》《象棋成名局赏析》等,主编《西安象棋五十年》《西安围棋六十年》。
写在《中国象棋史》出版之际
朱文杰
象棋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与西汉初期,这在《楚辞》里就有记载。再有象棋棋盘以“楚河汉界”划分,使之又具有了项羽与刘邦楚汉相争的历史印迹。
象棋是中国国粹之一。中国国粹是指完全发源于中国,中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独特内涵而深受许多时代的人们欢迎的文化遗产。
而专门的象棋史,目前能够得到圈内外认可的仅有李松福的《象棋史话》、张如安的《中国象棋史》两种。李著《史话》,体量不大,文字通俗,发行量不小,具有一定影响,但与学术意义上的专史是有很大距离的。无论是李著,还是张著,都是他们个人所为,可称“私修棋史”。
在西安的象棋界,有两位蜚声全国象棋界的大腕级人物:一位是长期担任西安市象棋协会主席的刘道平先生。1983 年4月,国家体委成立中国象棋推广小组,由刘道平任组长。刘道平堪称陕西象棋界泰斗级的人物。
第二位就是中国象棋推广改革小组六人成员之一,陕西省棋类运动委员会委员、历任西安市象棋协会三届副主席、四届秘书长,现为西安市象棋协会顾问的张丰先生。
二十世纪80年代中叶,在国家体委有关部门的组织下,《中国象棋史》编写小组成立,启动了“官修棋史”的工程。这部《中国象棋史》的古代史部分,初由西安刘道平先生执笔。刘先生对棋史的研究起步于六十年代,是主持编写《中国象棋史》的最佳人选之一。可惜,刘先生于1959年英年早逝,他只完成了棋史的部分写作,最终这部(中国象棋史)由刘道平最器重评价最高的接班人,陕西及西安象棋界的翘楚级人物张丰来完成。
这部凝结了刘道平和张丰两代象棋史家心血的著作,具有很高的学术含量。而且张丰青出于蓝,他还是推动象棋走向世界的功臣。他研制成功的立体象棋,经国家体委、国务院逐级认可,上报亚洲象棋联合会通过,1984年起作为国际上采用的新棋子流通使用。该项改革曾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与关心。主要专利成果“中国立体象棋”(专利号:86300421.0)。
因之《中国象棋史》由张丰来编写,是西安象棋界众望所归的一件大事。在学术上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本文作者为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西安市文史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