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武斗气氛浓郁,我们抛开没有意义的口舌之争,来探讨一下技术问题。
今年联赛的改革是红先黑后,黑方贴时,和棋黑胜。这个规则的合理性就在于,黑方的时间相对于红方是不充分的,当然,这里红方的时间也是不充分的,但是相对来说,黑方更不充分,这会导致很多慢慢想就能想出的妙手来不及想出来,很多时间充裕就不会犯的错会出现,再加上公认的红方先行优势(哪怕只有一点点,也许不足以必胜),于是在结果的判定上就平衡在和棋黑胜上了。
那么,我们来讨论一下,当双方的时间达到多少的时候,对双方都是完全充分的?当黑方觉得时间绝对够用的时候,红方在时间上再增加一些意义就不大了。举例来说,双方每人有1个星期的时间应该绝对充分了吧?那么当黑方保留时间是1个星期的时候,红方给你2个星期,和棋算黑胜应该谁都愿意拿黑棋吧。我们不妨讨论一下,这个充分时间最小应该是多少就够用了呢?虽然日本当年围棋比赛动辄1个月2个月,走不到几手就打挂,但是,现在3小时的国际比赛质量也不错。所以,我相信,对于象棋比赛,这个最小充分时间应该还不至于需要7天吧。当达到最小充分时间的时候,再多一些时间也没什么用处了。如果1天就足够的话,给你2天你也想不出更好的棋来的。大家认为这个最小充分时间是多少呢?我的意见是10个小时足够了。
通过上面的问题,又引出一个“绝对棋力”的问题。所谓绝对棋力,就是在时间充分的条件下,完全发挥水平时的棋力。我们可以看到,棋手中有的是捷才,反应很快;有的是慢手,可以慢工出细活。现代棋赛的演化模式是越来越“快棋化”,连三星杯围棋赛都改成2小时的了,动辄4,5小时的象棋比赛就显得真的是有点“奢侈”了。象棋比赛也越来越快棋化,这是发展的必然,CCTV5经常有快棋赛,大家有谁见过电视上直播全国个人赛慢棋比赛的?为了宣传象棋,为了吸引棋迷,这是必然的选择。还有,快棋节省时间的优点还让它成为慢棋和棋后的最优选择,绝大多数比赛慢棋和棋都是采用加赛快棋的方式的。那么,既然有的人是捷才,有人是慢手,时间大幅缩短对每个人的影响肯定是不同的。对于反应快的棋手,可能影响不是太大;对于需要慢慢想的棋手,可能完全就无法发挥真实实力。慢棋体现的是棋力的高低,而快棋更象是互相捡漏。
最好的比赛结果应该是什么?最好的结果就应该是比赛可以完全反应一个人的真实棋力,棋盘上的胜负应该完全由双方的实力来决定,而不是受到其它原因的干扰。而现代比赛对棋手的最大甚至唯一的干扰就是时间因素。水平相当的人,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一个人发挥出80%的水平,一个人发挥出50%的水平,结果怎么样是不言而喻的。对于高手象棋无法通过让子体现差距,那以围棋举例,古力是著名的快刀手,10秒1手的快棋估计全世界也就李世石可能和他能抗衡一下。古力和国少队的棋手下10秒升降棋,结果是国少的小棋手被让到6子!如果是时间稍微充分的话,古力对国少的水平也就是让先吧,2子基本是有多少输多少。6子是什么概念,这就是快棋放大了绝对棋力以外的因素。相反的例子是清朝著名的双子星座范西屏和施襄夏,范是著名的捷才,史称“不思而应”;而施就属于慢棋手,流芳后世的当湖十局他们杀个旗鼓相当,每盘棋大约都是一天左右时间吧。如果是下10秒1手的,范估计能让施4子左右!
所以,全国个人赛之所以权威,之所以严格,正在于它的慢棋赛制,可以最大限度消除干扰,发挥出大家的绝对棋力。所以,全国个人赛的冠军作为评选特大的唯一标准是完全合理的(当然,现在放开了标准也无不可)。尤其是早年的积分制,更能体现出棋手的绝对棋力。而淘汰制的赛制,难免有打和加赛快棋,还是会放大棋力以外的因素。即使在弈天,大家不是也是最重视慢棋等级吗?所以,说胡荣华是最强的象棋选手完全是有根据的,他的开、中、残全面,搏杀、细腻、纠缠随意发挥,在技术上没有任何漏洞。虽然他的快棋成绩不是最好的,但是他的14个个人赛冠军就是他的绝对棋力高高在上的明证!就算具有快棋性质的杯赛冠军再多,也完全无法和这14个个人赛冠军相提并论。记得看过某个版本的马拉多纳传记,其中的“个人荣誉”一项只有简短的5个字:世界杯冠军!别的什么俱乐部冠军都是不值一提!
讨论绝对棋力是不是没有意义呢?也许有人会说,我能拿冠军就行了,说那么多干什么。但是,这个问题不能简单理解为结果上的“胜者为王”。举例来说,下快棋的情况下,比如双方摆出七星聚会,反应敏捷的棋手可能会把慢慢想的棋手下输了,但是,如果快棋手的绝对棋力差的话,他可能就无法完全钻研出这个棋局的所有变化,得出胜和的正确结论,他的棋就不具有文献性的历史作用。就象很多排局研究大师能最终把棋局研究透,如果让他刚接触一个新排局的时候就和快棋手下的话,多半是要输的,但是要研究透这个排局,还得靠这些排局大师,而不是快棋手,这就是绝对棋力的意义。
所有得过冠军的特大都是很厉害的,水平都是相当的,我尊敬他们每一个人。但是,不可否认,由于上述的快棋因素,他们的战绩中会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反映出绝对棋力。吕钦号称金牌专业户,我觉得这和他的快棋反映敏捷有关,而并不是他的棋力高出别的特大。因为很多金牌都是加赛快棋得来的,而加赛快棋,并不是别人水平比他差,而是更加不适应快棋的节奏而已。也许很多吕特大的FANS要开骂,我想你们大可不必,吕特大在慢棋上相对于其他的特大不但没有优势,甚至还有一点劣势,否则,如何解释他86、88拿了2个个人赛冠军后整个90年代都没拿到过这个冠军呢?而他的等级分一直都是1、2位吧,这明显是不符合的。我说的只是事实,有不同意见的可以提出来,但不希望有人骂人。
那么现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以绝对棋力来排名的话,前3名会是谁?我的意见是胡荣华、李来群、许银川排前三。如果不是象棋比赛快棋化,李特大的成就绝对会更大。不过,如果是那样,就不会有李老板了,是得是失谁能说的清楚呢?而许银川,还需要更多的冠军来巩固自己的“时代”,许特大需要“镇压”众多的诸侯,才能让人信服真的存在一个“许银川时代”!
你们认为最小充分时间是多少?按照绝对棋力,棋手们应该是什么样的座次呢?欢迎大家发言讨论。
有道理,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胡规的不合理性。今年的象甲热闹了,但经典棋局少了。这从长远来看不利于象棋的发展。胡司令地位无可替代,但目前的棋力恐怕进不了前三。
胡年龄大了,肯定有所下降。但是全盛时期的胡应该比许强一点吧。很明显的例子就是许对于对手的消极求和办法不多,最极端的例子就是2000年个人赛,4胜7和不败,比不过胡的7胜3和1败。
许银川的棋稳健,输棋很难,但是对于对手的顽强顶和战略缺少老胡的攻击手段。胡全盛时期几乎都是KO的,而许现在很多比赛也是靠点数获胜。我看许的比赛成绩,有时候也觉得和棋是不是多了一点?要是能多点KO的话,许银川时代就不远了。
我懒得和你们这群傻子废口舌,谁支持胡荣华,谁就是人渣!谁就是我的敌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1 11:48:59编辑过]
多谢指正。吕特大作为冠军特大,肯定有过人之处,这个我从来都不否认的。如果仅仅针对棋手的话,我最惋惜的就是李来群特大,他的天赋、水平都没的说,就是经常超时!真让人扼腕!
幸运之神往往青睐于强者。想一想,为什么有的人为什么运气总是那么差(如总是亚军、季军)?难道这不说明某些问题吗?还是从自身找问题好一些。
我想提醒大家一下 一味比较谁的成就意义不大 象棋水平是向前发展的!二.三十年前的棋和现在的棋总有点区别吧
.对手的整体水平亦无可比性!关键还是要改革!不改象棋那真有点问题!从上到下的叫改革!从下到上的叫革命.等到
没多少人关注象棋的时侯.我看象棋部那一堆优雅的官太是否还坐的住,是否还有空在别人比赛的时候去逛街购物!
哎!一群羊带着一群羊!现在有两只好斗的大声"讨论"起来了!其实这是好事!总比大家都不吭声好!
楼主总体讲的十分深刻独到!但个人认为楼主似乎割裂了棋力与时间的有机联系!时间越长,研究的越多月充分,所表现的棋力自然会越高!应该不存在绝对棋力之说吧。对人类高手而言,你说10小时能想出好棋,那也只是一般情况了,可能还有那么百分之一或者千分之一乃至万分之一的概率是某些人或者某些好棋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想出来!比赛时间设置与绝对棋力的关系不大容易弄清楚不要紧,但个人有点搞不懂的是,为什么以前看棋谱有时看到大师或者棋枰家说“某某大师特大动辄长考40分钟,终于找到最佳应手或者找到妙招大获全胜”时,似乎没有人觉得大师浪费这么多时间对后面对弈会产生什么影响吧,而今天联赛80vs20-40分钟的比赛,就有很多人对这个时间差距这么在意呢?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