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广象网 http://www.gdchess.com/bbs/

象棋,广东象棋网,象棋棋谱
共7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生活日报:我们更需要哪个李来群?写在来群杯开战前

1楼
h2o 发表于:2007/12/18 20:52:00

    12月21日,首届“来群杯”象棋名人战即将拉开战幕。毫无疑问,这是象棋界又一大盛事。这是在“五羊杯”、“嘉周杯”之后象棋界又一最高规格的赛事,从冠军奖金这一项来看,“来群杯”更是后来居上。但是,这些都不是“来群杯”最有意义或者说最与众不同之处。那么,“来群杯”与其他赛事相比意义有何不同?我认为,“来群杯”的意义在于——这不是象棋特级大师李来群而是地产商人李来群策划承办的比赛。通俗地说,以往的象棋赛事只是单纯地搞比赛,而“来群杯”则开始注重象棋赛事的“营销”。
    象棋比赛是为了什么?在象棋走向市场化之前,象棋比赛就是为了比赛而比赛。然而在象棋走向市场化之后,象棋比赛就成为一种“商品”,需要把它卖出去,需要开拓市场。现在已经是成功的房地产商的李来群显然更明白这一道理,因此他的“来群杯”就带有明显的营销痕迹。比如,他把比赛确定为采用挑战赛赛制的“名人战”,是为了使这项比赛具有自己的特点。任何商品只有具备鲜明的特点,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如果“来群杯”和“五羊杯”、“嘉周杯”赛制毫无区别,那就相当于全国冠军们在广州、淄博、承德分别进行了三站比赛,三个杯赛又有什么分别存在的必要?此外,“来群杯”还要求参赛选手须穿正装出席等种种措施,都是为了将象棋比赛这一“商品”更好地包装以推向市场。
    与围棋、国际象棋相比,象棋的生存状况无疑是差很多,这其中原因何在?有人从三棋的观赏性、以及规则等方面找原因。其实三棋本身各有各的特点,并无高低优劣之分,差距就在于象棋工作者市场意识相对淡薄,营销工作搞得最差。很多比赛就是大师们凑到一起,下上几天棋,把奖金一分了事。怎么与棋迷互动,如何扩大赛事的影响,赛事组织者脑子里根本没有这根弦。长此以往,高水平的象棋赛事也就好比歌唱家们在KTV包房卡拉OK,成了象棋大师们的自娱自乐。这样的赛事,怎么能吸引赞助商赞助,又怎么能吸引媒体的关注?
    在李来群当年弃棋从商的时候,很多人曾为之惋惜,认为象棋界少了一位天才。可是象棋界缺少天才吗?不,在李来群之后,许银川、洪智、赵鑫鑫等人已经长江后浪推前浪。可以说,象棋界从来不缺下棋的天才,缺的是既懂棋、又具有市场意识、营销意识的人才。在今年年初,李来群曾经复出参加了“嘉周杯”的比赛,实事求是地说,作为特级大师、全国冠军的李来群这次复出意义不大,也没有产生多大的反响;但是,他这次以地产商人的身份运用他在商界成功的营销手段来操作一项象棋赛事,必将对象棋事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当年作为象棋天才的叱咤棋坛的李来群固然值得钦佩,但是就目前象棋运动的现状来说,我们更需要以这种方式回归的李来群。    本报记者  马纯潇

2楼
昆仑三圣何足道 发表于:2007/12/18 22:09:00
李来群是我最佩服的棋手,在如日中天的时候漂亮转身,在商界闯出一片天地来!
3楼
smth 发表于:2007/12/18 23:33:00

不论文章观点对不对,论证全面不全面,这个思路是棋界普遍缺乏的。尤其“高水平的象棋赛事也就好比歌唱家们在KTV包房卡拉OK,成了象棋大师们的自娱自乐”一句,我很喜欢。

4楼
EYES·ON 发表于:2007/12/18 23:49:00

别急着唱赞歌,还须拭目以待!

君记否?开创电视快棋赛之谢思明,其功亦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18 23:51:12编辑过]
5楼
云霄苑 发表于:2007/12/19 19:44:00

有道理 

高水平的象棋赛事也就好比歌唱家们在KTV包房卡拉OK,成了象棋大师们的自娱自乐。这样的赛事,怎么能吸引赞助商赞助,又怎么能吸引媒体的关注?

经典.

6楼
云霄苑 发表于:2007/12/19 19:44:00

有道理 

高水平的象棋赛事也就好比歌唱家们在KTV包房卡拉OK,成了象棋大师们的自娱自乐。这样的赛事,怎么能吸引赞助商赞助,又怎么能吸引媒体的关注?

经典.

7楼
葛洲坝 发表于:2007/12/19 20:00:00

有道理 

高水平的象棋赛事也就好比歌唱家们在KTV包房卡拉OK,成了象棋大师们的自娱自乐。这样的赛事,怎么能吸引赞助商赞助,又怎么能吸引媒体的关注?

共7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 2000 - 2008 Dvbbs.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322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