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的时间
松下无人一局残,空山松子落棋盘;
神仙更有神仙招,毕竟输赢下不完。
可以把诗中的这局棋理解为没有时间限制的慢棋,下棋的人随时都可以离开棋盘,也随时可以回来移动一个棋子。下棋的人去哪了呢?可能回家享受天伦之乐,可能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可能去“老夫聊发少年狂”......总之没人执着空山上的这局棋。
这样的慢棋在现代社会是无法被理解的,更无法被接受。现在流行的是快棋、超快棋,全国比赛10分钟包干早已稀松平常。从无时间限制的慢棋到一分钟的超快棋,体现了古人和现代人对时间的不同态度。古人把时间当朋友,不计较个人得失,现代人把时间当商品,将时间明码标价。所以古人可以闲情雅致到用“直勾”钓鱼,而现代人经权衡后付钱到“鱼池”捕鱼;古人可以每天悠哉地花几小时用毛笔抄书,而现代人匆忙地跑到机器上复印;古人无需山盟海誓,却能一生一世海枯石烂,现代人每天嘴上挂着三个字,但却总是“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
一种文化在本质上可以理解为对时间的态度。当代中国人对待时间的态度同先辈存在着天壤之别(有被逼无奈的,也有主动选择的),从这一点来说中国文化长期来形成的一些特质正在消失,或已经消失。但我们并没有发现古老的时间观念淡化或者丧失后,一种清晰明朗的时间观念随之而来,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时间观念的混乱:每个人似乎都有田园情结,却甘愿都跟着飞速的轮子旋转。即便把时间看作商品的西方人也无法理解为什么中国餐馆365天天天营业,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中国人如果停下来后已经不知道该做什么,还能做些什么。
西班牙有句谚语:“匆忙的人先到坟墓。”现代人爱耍小聪明,会冠冕堂皇地把“匆忙”归结为增加生命的质量和长度。但真的这样吗?
文章引自文晴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anni0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