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人生一局棋
——台州象棋大师郑日福其人棋事
32枚棋子,以楚河汉界分为两边的棋盘,将帅在九宫之中。这,就是象棋。
琴、棋、书、画,是中国四大艺术。象棋,是四大艺术之一,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光彩夺目的一颗明珠。
象棋的历史久远,春秋战国时就已经有了“象棋”这个名词。在长期实践中,象棋被不断地创造革新,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初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在北宋时期的象棋大革新时代中,就已经定型为今日的中国象棋模式。
象棋,包含着体育、艺术和科学的因素。象棋那引人入胜的对局,构思精巧的排阵,其魔力决不亚于一曲动听的音乐、一幅绝妙的图画。
象棋,因为它浓厚的趣味性,深受各阶层人士的喜爱。从古代帝王到士大夫,从文化名流到市井百姓,象棋已经深深地扎根在劳动人民之中。从古到今,在我们中国的街坊巷弄,象棋名家大家人才辈出,谱写着棋坛佳话。
三月桃花盛开时节,我们走进了山亭街114号所在的巷子,这里是台州市象棋大师郑日福的家。
象棋,几乎伴随着郑日福的全部生涯。
“我是8岁开始接触象棋的,因为邻居家常有人走象棋,我看看就喜欢上了。”在郑家一楼房间——棋室的棋桌旁坐下,郑日福向我们介绍。
看多了,当缺少对手时他就上了棋盘。慢慢地,就当上了邻居的对手。再后来,邻居就下不过这个小小的孩子了。那时,县招待所的大厅里有一张棋桌,专供旅客活动用。在邻居家没了对手,小小年纪的郑日福就在放学后或劳动之余找到招待所去观棋,慢慢地就有旅客会叫上他当对手,陪着对弈几局。就在这招待所的棋桌边,耳闻目染,观棋、参战,他的棋艺不断地长进,后来就专找那些棋艺好的旅客对弈了。
他记忆犹新的是有一个姓陶的苏州客人,当时是水平最高的旅客了。郑日福知道下不过他,但就是要找他下棋,向他请教。想不到十数年后,他作为浙江省棋队代表访问江苏时,在苏州巧遇了这位陶姓客人,相互都回忆起当年的往事来,成为一段佳话。
象棋,让郑日福入迷。少年时每日不下几盘象棋,他会丢了魂似的。他走路想象棋,与人对撞上也不知觉;睡觉时想象棋,做梦也在拆棋局。就凭着这股执着劲,十一、二岁的他,已经水平渐高、初露头角。十二岁时,他作为台州代表队成员,参加了浙江省少年象棋大赛,获得第6名。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大赛,是站在凳子上参加的。在这次大赛中,他击败了当时全国第三名保持者刘忆慈的徒弟童蒙英。
可惜,文革开始后,所有赛事停止。他只能边在生产队的豆腐社做豆腐挣工分,边在工余继续找人对局拆招,提高象棋棋艺。少年早成的他,直到22岁时才厚积薄发,在黄岩县1974年象棋锦标赛中获得第一名而一鸣惊人,为人们所知晓。同年,代表黄岩县参加台州地区象棋比赛,又获第一名。此后的二十多年里,此名次基本由他包揽,直到1997年新秀涌现,才退居台州市前三名、尔后前六名,而在黄岩区内仍然保持魁首至今。
郑日福的妻子搬出一个纸箱子,里面叠放着的全部是获奖的证书,后来她又拎出一大串的奖牌来,无暇细数,反正是很多很多呐!他指着另外几座奖杯说,那时候不象现在时兴奖杯,许多赛事只是发一张纸的奖状,现在都不知丢哪里去了。
现存的这一箱获奖证书,还有奖杯与奖牌,是郑日福象棋生涯以及所取得成绩的见证。1974年起,他连续三届作为浙江省队主力队员参加了全国象棋比赛,曾获得团体第四名、第六名;1992年,在诸暨举行的全省象棋大赛中获得个人第一名,而此前的他每届都保持在前六名。2002年,西湖博览会举行象棋比赛,在号称象棋天下第一人、国内等级分最高保持者许银川一对十的车轮战中,郑日福作为参战的十人之一,击败了许银川。这是击败过许银川的唯一一人,也是许银川被击败的唯一一次记录。
象棋,在临局交锋时的战斗性与竞争性,是其他艺术所不能比拟的。象棋作为一种竞技体育项目,对局时双方遵循着象棋本身的内在规律,竞巧斗智,施计用谋,在方寸棋盘上排兵布阵,驱车架炮,一时间车辚辚、马萧萧,展现出多姿多彩的战斗场面。
弈棋,既是斗智斗勇,更是比拼意志与毅力。郑日福的象棋生涯中,印象最深刻的是1974年在全国大赛中与天津赵长启的对局,一盘棋竟下了七个小时。在这七个小时中,他忘了肚子饿,忘了所有的一切,在他眼中的就是棋盘这个战场,炮镇当头,双车抱助……一切全在他这位将帅的掌控之中。他说,这是他人生中下得最长的一盘棋。
其次,就是1973年与温岭项世鸣的对弈了,两盘棋下了七个小时。那时,郑日福在县内已经是打遍棋坛无敌手,为了能学到更好的技艺,就寻找邻县的高手对弈。那天和温岭当时的第一高手项世鸣对局,从中午开始直到夜晚,观者如云。第一盘下了五个小时,第二盘下二个小时,高手相遇,你攻我取、你拆我挡,自是打得难解难分,两人不吃饭也不知道肚子饿。结果他赢一盘和一盘,这是在此之前碰上的最强的高手了。翌年,在台州地区象棋比赛中,郑日福与项世鸣分获了第一、二名。
“来如雷霆收震怒,去如江海凝清光”。有人说,精彩的棋局如同一卷珍稀的书画,同样可以给予观者美的感受,这就是象棋具有艺术性的更深一层次的境界。
作为一种游戏,象棋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作为一种智力游戏,象棋更需要动脑筋。不仅要和对手“厮杀”,还要和自己的智慧、耐心和定力较量。而观棋者,也在那小小棋盘的一步一步“厮杀”中,把自己溶进了千军万马、千变万化之中,随着棋势的起伏,忽紧张忽放松、忽开心忽婉惜。它既给人们消闲解闷,更给人们带来极强的娱乐性。
在这样的对弈之中,棋手一般是“缘随冷暖开怀酒,懒算输赢信手棋”。这就是象棋作为娱乐性的最初步的层次了。
在工作之余,棋友相遇对上几局;茶余饭后,亲朋友好一起杀上几盘。在那小小棋盘之中,既模拟了战争,还开启人们用兵的知识,不但锻炼人们驾驭全局的能力,还能养成明察秋毫、沉着冷静与处变不惊的品格。在这样的娱乐性游戏中,大家不以输赢论英雄,既锻炼了思维能力,又能陶冶情操,丰富生活情趣。当然,如果赢了棋,自已也会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在娱乐性的表演中,郑日福印象最深刻的,当属1993年在仙居横溪的那场一对四盲棋表演了。他以黑布条蒙住双眼,同时与四个人对弈,其难度可想而知。经过几个小时的竞技后,他仍然保持赢局,给现场一千多观看者带来了别样的趣味性、娱乐性享受。
而在此之前,他曾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代表省队在浦江、安吉等地以一对二盲棋表演过。
如今,郑日福最得意的弟子——正在台州中学就读的戴金贤,已经能以一对五进行盲棋表演了。
“在你的人生中,最幸运的是什么?最遗憾的又是什么?”面对我们的询问,郑日福不无唏虚地感叹:
“象棋,是我这一生的梦。最幸运的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有幸进入省队并代表浙江省参加了数次全国比赛;但省象棋运动队在文革中被解散,后来恢复省队时又因我的农民身份限制,转不了户口,而成不了正式的省队专业队员,不能继续为国家效力‘沙场’,对自己进一步提高技艺是一个制约。这是最令我遗憾的事了。”
那时候,文化书籍奇缺,买不到棋谱等书籍,通过对弈与赛事,是使自己得到交流与提高的唯一学习途径。我们为他婉惜,时代的局限,就因为他当时是生产队豆腐社的农民,而限制了他开拓更广阔的视野,堵住了他进一步提高技艺的路。那时候,他才二十多岁,是正处于学习、提高的黄金时段。但他只能回到自己的豆腐社,继续做豆腐挣工分,偶尔参加参加地区内与省内的象棋赛事。改革开放后,豆腐社被拆迁,夫妻俩还是以做豆腐维持生活。
这32个子和64个格子,蕴藏着无尽的机巧和风云变幻,使他废寝忘食。这小小的一副棋盘,是我们祖先机敏和智慧的结晶,使他为它的风采而痴迷了一辈子。
他说,通过下棋,能培养人的思维能力与毅力。成年人爱好象棋能培养自己高雅的情趣,远离赌博等恶习;孩子爱好象棋,锻炼了坐性,上课也坐得稳了,还少了野性和坏习惯。而且,象棋还能改变一个人的脾气,它能使人的急躁性格减弱,想象力丰富起来,数学成绩会明显的提高。不论成人或孩子,通过象棋都可训练自己的拼博精神与顽强意志,学会周密的思维方式与能力,通过精密的布局与防守攻取,锻炼专注追求的性格。而老年人围在一起下棋或观棋,既可排遣晚年的寂寞,还可以多动脑筋,防止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再不宜象过去一样地参加赛事拼杀了,但郑日福仍然要为这小小的棋盘,继续做着自己能做的事,他认为这也是他能为社会做的一件益事。
1997
除此之外,他正着眼于对社会上象棋新人的培养,积极投身于象棋运动的技术辅导。当我们的采访临近结束时,郑日福已经同时作好了出门的准备,临海市的上盘棋院还有他当天晚上的课呢!
老贴新用,节约资源。
☆·°★。☆·°☆·°★。☆·
^^^^^^^^^^^^^^^^^^^^^^^^^^^^^^^^^^^^^^^^^^^^^^^
╭⌒╮天空刮風下雨╭⌒╮ ╭⌒╮~⌒╮
╭⌒╭⌒╮╭⌒╮~╭⌒╮ ~︶︶、︶︶
︶︶︶︶、︶~~ 、 ︶︶ 、 、、 、
^^^^^^^^^^^^^^^^^^^^^^^^^^^^^^^^^^^^^^^^^^^^^^^
∵~★.*关爱健康!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治疗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曲张∵~★ .°☆∵。*
∵~★.*关爱健康!治疗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治疗-治疗乳腺炎-乳腺肿块-乳安强磁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