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国家大师曾是陈凯歌"老大" 单挑李连杰未果
电影《棋王》剧照
青年时代的何连生。
甘桐
1984年第7期的《上海文学》月刊刊登了一篇名为《棋王》的中篇小说,小说一经发表,好评如潮,引起轰动,作者阿城一时间名声大噪,大红大紫。这部被视为上世纪80年代寻根文学代表作《棋王》的主人公“王一生”原型究竟是谁呢,里面的故事有没有真实的影子呢?请看本报独家专稿——
精彩导读
他幼年习武,曾因打架斗殴四进班房,并曾想单挑李连杰
他曾经是包括陈凯歌、阿城在内的云南知青“老大”
他曾经参加缅共军队,有一段扛枪打仗的经历
胡荣华评价他的棋艺“出鬼入神”
他自称如果不是爱好太多 ,五次特大也拿了
他预言象棋未来的状态是“不死不活”
何连生大师(下文简称何大),北京人,跟陈孝堃、蒋志樑、丁晓峰、于红木等算是同一辈的棋手,1974年进入云南省象棋队,1975年率队参加全国赛,1986年晋升国家大师,个人和团体都多次打入全国前12名,1993年回京,1995年和朋友一起打造央视《象棋世界》节目,使古老的象棋阔步登上了影响最大的现代媒体,对象棋的普及和提高作出了贡献。
时光飞逝,当年的棋坛骁将,现在已是一名退休老人,寂寂无闻,两鬓萧萧。莎士比亚说过,每一个老人都是一座宝库。何大还不算太老,但他的身上有着太多的故事,那些故事,曾经成就了两个名人:文学界的阿城,演艺界的谢园。有关他的趣闻轶事,报刊上有过不少,但记者们的描画大多是平面的,社会容量和文化命意太少,人物性格也暗淡无光。
在此,我把我和何大的一次对话,记录整理出来,有兴趣的朋友也许能从中看出一个多维的、立体的、原汁原味的何大来。
棋界四大酒鬼互相封王,何连生号称西南王
听说您很喜欢喝酒?
是。
每顿都喝?
早餐不喝。
一顿喝多少?
半斤。
太多了。
这还多?年轻的时候,我一顿能喝2斤。
海量!不喝不行吗?
不行。
为什么不行?
喝酒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喝酒。
像您这样嗜酒如命的,棋坛上还有谁?
我那一代棋手里,钱洪发、刘殿中、孟立国和我,我们这四个人比赛期间经常在一起喝酒,四大酒鬼互相封王,钱洪发是西北王,刘殿中是中原王,孟立国和王嘉良合称东北王,我是西南王。
少年时曾因打架四进班房,为了减刑改过年龄
以前看过一些记者写的关于您的文章,好像您是1949年11月生人?
其实我是1948年1月份的,后来因为“文革”期间打架斗殴,把人捅伤了,家里人找关系把我的年龄改了,改了以后就不满十八,就可以从轻处理了。
哈哈哈。那个时候喜欢打架?
喜欢。
经常打吗?
经常。我那时出门总是手持钢鞭,怀揣菜刀,人称“南城小霸王”。
您是仗义行侠 ,还是精力过剩?
多半是同学朋友找上门来请求帮忙,推不掉。
您这么喜欢打架,有没有进去过?
有啊,一共进过4次,最长的一次,关了100多天,不信你去分局查档案。
有过命案吗?
没有。有的话,我也活不到今天。
陈凯歌、阿城在云南当知青时见他都要叫“大哥 ”
去云南插队以后还打架吗?
打。那个时候我是知青领袖,西双版纳数万知青全听我的。
这么厉害?黑老大?
差不多。那个时候知青们打架斗殴是家常便饭,数我名头最响,什么阿城,陈凯歌,现在是名满天下了,那个时候见了我,都得叫大哥,我还懒得理。
哈哈哈。您凭什么当老大?
一是我棋高,二是我武功高。我自幼师从名家李尧臣学习三皇炮捶,师从名家韩其昌学习梅花拳,师从付茂坤学习通臂拳,师从王选杰学习大成拳,这王选杰和我是半师半友的关系。
看来您武功还真学过不少,但不知学得怎样?
我拿过宣武区冠军和北京市前几名,你说怎样?
厉害。看来您的武术跟您的棋一样,算科班了。
当然。
知青里的黑老大,还要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吗?
当然要。
接受再教育时您态度老实吗?
不老实,他们啥也不懂,谁教育谁呀。每次知青们打完群架,民兵就来抓我。有一次,来了10个基干民兵,结果被我一个人打散了。第二天晚上来了一个排,20个人,我睡着了,他们用枪指着我的脑袋,我只好跟他们走,他们把我捆绑后,吊起来打。
是像耶稣那样吗?
不是。耶稣双手是展开的,我是双手捆在身后,这样(反剪双手)。
他曾经多次与人比试武功,并曾想与李连杰单挑
象棋界除了您,还有谁会武功?
辽宁队原来有个蒋峰,人称“蒋大牛”,是个牛人。
怎么个牛法?
三棋俱佳,还会武功。
你俩武功谁厉害?
没有比过。有一次,我要蒋峰和他的领队立个字据,是伤是亡,后果自负,结果他们不敢立。
哈哈哈。武术界您服谁?
谁都不服。
李连杰也不服吗?
他是表演型的,不是打斗型的。真要和我玩命,他恐怕不行。1978年在什刹海体校的食堂里,象棋队和武术队在一起就餐,朱学增、臧如意怂恿我和这位大明星过过招,我满口答应,要求大伙把我和他关进一间屋子里,看看最后谁能活着出来。
结果怎么样?
还用问?没比成呗。要不现在国际影坛就少了位功夫明星。
哈哈,也许是棋坛少了位大师呢。
他自称当年下国象让谢军一车 ,称赞山东朱锡实三棋俱佳
您刚才提到蒋峰三棋俱佳,您怎么样,会下围棋和国象吗?
会。
都什么水平?
围棋业余四段。国象让谢军一车,1980年。
1980年谢军刚学棋,现在她让您一车,应该没有问题。
不可能。
三棋俱佳的人,棋界多吗?
多。但三棋都够省级水平的不多,山东朱锡实算比较突出的一个,他三棋都能参加全国赛,书法又好,是个才子。天津王玉才也是三棋俱佳,可惜英年早逝。上海的赵之云也是个大才子,出身书香门第,琴棋书画俱佳。最牛的棋人是董文渊,围棋和象棋都到了国手前几名的水平,全国只他一例。陈毅元帅表扬他,他毫不谦虚地说:是啊,像我这样的,千年一出。
这访谈还没完呢,我帮你补全下半部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28 17:46:15编辑过]
哈哈哈。象棋界哪些人文化水平比较高?
南方言穆江,北方李中健,算是秀才。老一辈的谢侠逊,国学根基深厚,也有政治头脑。最有学问的是贾题韬,堪称大儒,我是他的粉丝。
哈哈哈。您这岁数,也当粉丝,不简单。您和谢老、贾老有过交往吗?
谢侠逊百岁生日,我去了。贾题韬,我是在刘剑青的引荐下去拜访的,刘剑青是他的学生,和我是半师半友。贾老国共两朝都居要职,友人多为社会名流,我们算后生小辈,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为了不给贾老添麻烦,我们每次拜访都是在夜里,偷偷地敲门,象做贼一样。贾老棋高,学问也高。
除了贾老,您还佩服棋坛哪些人?
每个人都有让人佩服的地方。比如胡荣华,他对棋的贡献大;柳大华,海内外有很多女粉丝,但他用情专一,对妻子特别好,对母亲也特孝顺;傅光明也是个大孝子,他的继母,患有精神病,但他多年如一日,悉心照料,令人钦佩。
您这样佩服孝悌之人,想必您自己也是个孝子?
咳,我谈不上,我文革那几年闯了不少祸,他们有时逮不着我,就把我母亲逮走,现在想想,我真是对不住母亲。我母亲活到了90岁,前些天清明,我去给她扫墓,我就想,母亲还是很有福气的,我要是也活90岁,还得受多少年的罪。
您现在和爱人分居?一个人住这一套房子?
是的。我觉得人过50就应该分居,对健康有好处。
杨振宁一定不同意您的观点。
他是他,我是我。
您的事迹成就了两大名人,您自己也算是名人了,名人一般都有小蜜,您有吗?
没有。我没有那个爱好。
找小姐吗?
从不。
为什么?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
太落伍了,现在流行的说法,叫“舒服一秒是一秒”。
找小姐会舒服吗?我说的,她听不懂;她说的,我又不爱听,这要能舒服,这就不是人,而是种马了。
哈哈哈。我听出来了,何大洁身自好,是因为没有碰到相谈甚欢的。
不是这意思。
您一个人幽居郊外,万一哪天卧槽了,怎么办?
这个问题我早交代过了,让他们找个山清水秀的地,埋了就完事了。
身后想不想再回西双版纳?
不想。山高路远,太折腾人。
您是69年去的那里?
是。40年前的事了。
插队的生活应该很苦也很浪漫?
很苦,但不浪漫。饭都吃不饱,还浪漫啥。
小说《棋王》里有河边洗浴的情节,我看很美很浪漫。
那是小说家的浪漫。河边洗浴是家常便饭,每天都洗,再浪漫的事情每天来一次,也就不浪漫了。
傣族人有男女同浴的习俗吧?您给讲讲这个习俗。
就是男女到同一条河的同一块地方去洗澡,男的下河不用穿衣服,女的下河要穿筒裙,但筒裙里面是不穿内裤的,入水后,筒裙从下往上翻到头顶,身体基本全没在水里。
那还是很美很浪漫的。
不觉得。头一回遇到傣族妇女扎到我们中间时,我们几个知青吓得落荒而逃。
后来就胆大了,不跑了?
是。
您下河也像傣族男人一样,不穿衣服吗?
是。用手捂着这里,就下去了。
为什么要捂?不捂岂不是更加豪放洒脱?
傣族观念,捂着,就认为你有涵养,是绅士,大家就会接纳你。不捂,就认为你没有教养,人人都对你嗤之以鼻。
呵呵,是这样。除了河边洗浴,还有什么浪漫的回忆?
没有。
听阿城说,你们知青经常收听敌台,有这事吗?
有的。云南那个地方,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内地电台听不清,敌台反倒清楚。
您喜欢听哪个台?
我喜欢听香港台,里面有邓丽君的歌,内地都是八十年代才听到她的歌,我提前十年就听过了,那个节目的“片花”我到现在还记得,叫做“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每天都是这句话开头。
哈。您都喜欢邓丽君的哪些歌?
多了。像什么《夜来香》,《蔷薇处处开》,《路边的野花不要采》,《美酒加咖啡》,《何日君再来》,还有好多。
哈哈哈。这些歌都是乱人性的,您有没有乱过?
没有。内心易乱的人,既习不了武,也下不好棋。
现在的歌曲比邓丽君的好吧?
差多了。邓丽君是“愁堆解笑眉,泪洒相思带”,很雅的,现在是“老鼠爱大米”,太俗了。
哈哈哈。
听说您曾经有过一段不为人知的扛枪打仗的经历?
是的。我71年参加缅共,扛一支M16步枪,同当地的5支军队打过仗,但正面交火很少,多为情报站。我们那个指导员,非常操蛋,他自己是中国人,对中国兵却异常严格,犯点小错就严惩,对缅甸兵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受不了这个指导员,一年半后当了逃兵,跑到仰光、清迈、曼谷等地,以棋为生,吃了很多苦头。
想不到您还有这样奇特的经历,您应该给刘宗泽多介绍介绍。
现在时代不一样了,没有什么参考价值了。
说说您的棋艺生涯吧。
好,你问吧。
您为什么没有成为特大?
我这个人兴趣太广,博而不精,你看我的藏书,文史哲,天地人,两万多册,我都看了,得花多少时间?我还习武不辍,你看我这屋里,刀剑就有七、八支,如果一心攻棋,我起码拿了五次特大了。
哈哈哈。您觉得您跟特大的差距在哪里?
如果硬要找差距,那就是心理素质有差距,棋上没有差距。没有哪个特大敢说摁住我脖子,连宰我两下。
现在吗?
现在。
蒋川也没有这个把握吗?
当然。
为什么这么自信?
棋下到一定程度水平就接近了。任何大师,先手想下盘和棋都是不难的,不管对手是谁。
您吹牛是不是从来不上税?
我是大实话,信不信由你。
有记者在文章里说,有些特大从来没有赢过您,是这样吗?
是的,有四个特大,从来没有赢过我。
都是谁呀?
于幼华,赵国荣,李来群,许银川。
许银川和您很少交手吧?
正式比赛只碰过一次,他先手,和了。
多下几盘,恐怕您就要破身了。
不一定,他的棋一板一拍,不好输棋,也不好赢棋的。
我把您这话传到网上,肯定有人拍你板砖。
我又不上网,骂我我也听不见。
哈。您觉得您的棋有什么特色?
我喜欢搏杀,喜欢乱战,别人不下的棋我下,别人不使的招我使。
具体点。
比如起手上边马,比如反向鸳鸯炮,别人都是很少用的,但我经常使。
看来您不懂布局。
我*!怎么可能!
哈哈哈。您的棋,圈内如何评价?
孙树成说过,我的棋总是别别扭扭,歪歪斜斜,加上我总爱喝点小酒,他就送我个“醉棋”的雅号,大家也都认可。胡荣华曾赠我一把折扇,上书“出鬼入神”四个字,我认为,老胡的评价还是有一点根据的。
您下过的棋里,有没有特别郁闷的?
有啊,78年对胡荣华,80年对吕钦,都是大赢棋,下输了,那棋让你下,你都赢了。
为什么会这样?
心境不好。那两年杂事多,后院老起火。
您的棋艺生涯,除了自己下棋,还培养了不少弟子吧?
是,弟子多了。现在的王跃飞、赵冠芳,算起来都是徒孙辈了。有人曾送我一幅字:门下子弟八千,胸中甲兵十万。我很喜欢。
孔子才三千弟子,您比孔圣人还厉害?
不是这个意思。“弟子”和“子弟”是不一样的。子弟八千是借用项羽的典故。
明白了。
云南的陈信安,郑新年,都是我一手带大的,从让双马开始。北京的魏国同,任刚,也是跟我学的棋。还有几个弟子,我给他们都起了外号,还蛮合辙押韵的,你听着:大徒弟是“满盘蒙”,二徒弟是“上场晕”,三徒弟是“听招走”,四徒弟是“不上阵”。
哈哈哈。名师出高徒,看来您这师傅也太不称职了。
是他们自己不好好学。
咱们天南海北聊了不少。说说《棋王》这部小说?
好,你问吧。
这部小说好在哪里?
阿城剑走偏锋,却捞了大便宜。在知青题材快要穷尽的时候,他带着王一生闯了进来,以极小的事件,极小的人物,揭示了人生和哲学的重大命题,小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被誉为当代寻根文学的翘楚。
您说的有点玄奥。
听不懂是你的事。
听说《棋王》在海外影响巨大?
是,在华人世界里,影响巨大,他们惊讶,在中共当政这么多年以后,尤其是在文革十年以后,中国大陆还有这样的作家,这样的作品。台湾的陈履安先生,特别喜欢《棋王》,曾经自费印刷四次,广为散发。
陈履安?就是那位和连战齐名的国民党四大公子之一吗?
是,就是他,陈诚的儿子。
他为什么这么喜欢《棋王》?
因为《棋王》里有着中华文化的根。孔子的“礼失求诸野”,孟子的“民为上,社稷次之,君为轻”,老庄的“形神兼备”,“返璞归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等思想,在这部小说里都有反映。
何大您很有文学修养。
我就是学中文的。
您是什么文凭?
我是云南民族学院中文系的,还读了历史系的研究生。
硕士学位?
不是,我只有硕士学历,没有硕士学位。
您那一辈棋手里,您的学历是最高的吧?
好像是。
听说有些大学的中文系里,《棋王》这部小说要讲一个星期?
是的。
《棋王》有没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
哈哈,诺贝尔奖的评委里只有一个人认识中文,这对华人作家非常不利。要不然,可以申请一试。
哈哈。都说棋呆子王一生是您的原型,您认可吗?
《棋王》里面有些故事确实在我身上发生过,阿城当年去我农场玩过几回,听说了我的一些事情。但王一生是小说里的人物,小说嘛,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跟我没有什么关系。阿城写完了,定稿了,出版了,一直都没有跟我通气,直到3年后拍电影了,摄制组才找到我,请我担任象棋顾问。从小说到电影,又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大改造。阿城就曾诙谐地说,只要编剧的钱不少给,你们想怎么拍就怎么拍,跟我没有任何关系。谢园凭借该剧和随后的《大喘气》,成为金鸡奖最佳男主角,但《棋王》原著的含蓄隽永的意境,再高明的导演都很难表现出来了。
可是王一生的“啥也不懂,呆而近痴”跟您没有某种相似?
那是小说家言。啥也不懂才能精于艺,这个观点是阿城因袭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并加以发挥了的。
哈哈哈。
王一生的出身非常寒苦,这一点是不是和您类似?
我是资本家出身,因为这个问题,我的弟妹都上不了高中,他们都是改革开放以后才拿的文凭。
听说您有皇族血统?
是。不说这些,没啥意思。
是不是像张勋那样,做梦都想恢复大清,复辟帝制?
不想。也不敢想。
哈哈哈。
《棋王》里有个给书记送礼的情节,真有这事吗?
真有这事,不过那副明朝的象棋不是脚卵的,而是我自己的。红棋是金丝楠木的,黑棋是乌木的,十分名贵,现在起码值5万元。
那个书记是不是特可恨?
那人其实是个好人,他很惜才,并且帮助我实现了人生的转轨。
没有他,您可能成不了大师?
是的。
看来您很感激他,不感激那副象棋?
哈哈哈。
《棋王》里最后的情节是一对九盲棋大战,那是虚构的,还是真有其事?
不完全是虚构,也不完全是真事。真实情况是我一对九车轮战,不是盲棋。最后结果,我是八胜一和,和的那盘,对手是个湖南人,名叫张雄,他多走了一步棋,赖和了。
哈哈哈。还有这事。
最后再问您两个问题。
好,问吧。
您说话文质彬彬,诗词佳句信手拈来,平时一定爱看文学书刊?
是的。象棋是我的专业,文学也是我的专业,前人诗词尤其喜爱。
您最喜欢哪位诗词名家?
南宋蒋捷。
蒋捷的词沉郁悲凉,如山中鹤唳,有什么好的?
这你就不懂了。
哈哈哈。不过我还是很喜欢他那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你应该喜欢“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才对。
哈哈哈。您一定喜欢“而今听雨僧庐下,两鬓星星也”?
是的。
我看您不是两鬓星星,而是满头星星了。
是啊是啊,岁月无情,红颜易老。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您认为象棋将来会绝迹吗?
不会。朱元璋曾设逍遥楼,专门禁棋,雍正皇帝也严令禁止过江湖残局,都不管用。象棋在民间,基础太深厚了。
那您认为象棋将来会发展吗?
也不会。象棋将是不上也不下的一种状态。智运会期间,我曾跟运动员选手建议,要他们输两块金牌给越南,他们不听。
您为什么那样建议?
因为只有从外国人手里抢金牌,国家才会重视,才有可能加大投入。
有道理。谢谢您和我聊这么多。
你不喝了?
我还有事,您慢慢喝。
好嘞。慢走。
给您纸巾,您腮上有饭粒和油污。
谢谢。
以下文字为相关链接/点击即可阅读
寻觅枰中仙机神迹---测测你的棋力
历代象棋诗词文赋选 一
棋手与剑客
中国象棋中的七种武器
中国象棋与现代化战争
孙子兵法在象棋中的应用
象棋宝典秘录---古棋经论
宋太祖三局输华山
虎斗龙争一局棋——粱羽生精彩点评杨胡决战
棋史钩沉---民国期间轰动一时的东南棋战
爽朗大师,
智运会期间,我曾跟运动员选手建议,要他们输两块金牌给越南,他们不听。
您为什么那样建议?
因为只有从外国人手里抢金牌,国家才会重视,才有可能加大投入。
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