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执裁案例剖析 (10) 黄胜光 2000年 广州棋艺社 广州市象棋甲组联
2000年 广州棋艺社 广州市象棋甲组联
这个案例发生在最后一轮比赛的尾声,两位棋手是李芬歌\欧永成。进入残局以后李芬歌的局势越来越不妙,于是利用自然限着规则提和,旁边有一个老甲组棋手房官来帮忙数棋子。当李芬歌走完第40着之后,老房大声说”够了”。裁判员见双方无异议,随即收走编排卡计算成绩。此时,欧永成还沉浸在棋局的优劣中不能自拔。旁边有人提醒他:你现在吃他一个子,就要重新数,那么他肯定既超时又输棋。真是一言惊醒梦中人!欧永成当即说:”是啊,我还有一着没走,应该轮到我走啊…”!
但是,一切都晚了。最后结果,满头银发的李芬歌拿了当年甲组第10名,欧永成也再次获得甲组棋手称号,不过排在李芬歌之后。颁奖之后,有人安慰欧永成”你们两人都是同一个棋社的战友,不要紧啦”!更多人祝贺老而弥坚的李芬歌奋斗一生,终于得偿所愿!
裁判长点评:
一.这个案例对于裁判员\棋手都应该吸取教训---通常都是提和方走棋后开始数棋:1\2\3…那么,提和方刚好走够,等于对方还差一着。但是,这一点却恰恰最容易被忽略。
二.有的比赛规定双方都要记录,那就不用数棋子,也不用事先提出,而是弱势方自己暗暗数。因为,进攻方洞悉对方提和策略后将会搞破坏---到最后关头吃子。
三.如果比赛规定棋手\裁判员都要记录,裁判员就要根据棋势作出预测---弱势方可能会利用规则提和,自己在最后吃子的地方做个暗号(以后再发生吃子重新做暗号),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当弱势方提出审核要求时,你就能从容以对。
小谭:我可没想这么多,只是想为裁判员\棋手做点实事,希望能够对他们有所帮助。
如果我要出书,很容易被人攻击----沽名钓誉\标榜自己。不过,今年省\市都要办裁判员学习班。到时,我想把案例剖析整理\印发给学员作学习资料。这样做,恐怕没问题吧?
把自己的执裁心得发在广东象棋网上跟棋友分享是做实事,把他写成书也是实事,并且是更大实事。
为什么说“更大”呢?因为你为了向棋友奉献更多精神食粮而置自己于一个很容易被人攻击的位置而不顾,简直可以和革命先烈的不怕牺牲相提并论啦~~哈哈
其实你出这样一本书我觉得对于棋迷们尤其是经常参赛的,真的很有必要咯。中国棋规亚洲棋规我都读过很多遍,但是那是纯理论的东西,跟实践还差很远。而且厚厚一本棋规,棋手一般关注的只是棋例(至少我是这样),棋例以外的还有很多的篇幅,我也不知道哪些需要看。全部看吗?对于业余棋手不是很现实。这样,一个只是懂点棋例知识的棋手,对于赛场各种情况尤其是突发情况,还真不知道怎么应对。小孩子参赛就更加如此了。你广东网上写的案列,可以这么说,主要是关于对实践情况的处理吧,你为我们总结了很多比赛经验,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实践性的知识,对于不能经常参加比赛的业余选手来说,这真是非常有益的东西。这是对于官方出版的棋规书的一个非常重要非常必要的补充吧。
不过要出书的话,要做的事情可能比较多的喔……首先要搜罗一大堆的资料啦,10个案例不够一本书啊。然后呢,把案例堆砌起来就当做一本书那只是资料汇编啦,那是忽悠读者咯,这也是论坛发帖和著书立说的最大区别吧。要分类整理哦,按照一定规则排序,能让读者从中获得系统的知识和经验而不是零散的。还有分析论述要更加严谨啦……一定要有总结性、结论性的观点啦……还有很多很多……总之,要出书要做的事情很多哦,肯定很辛苦……也许我说这些是班门弄斧、许门摆棋了……你加油啦!
小谭说得头头是道,使我受益非浅!我要虚心向有文化\有教养\综合素质好的年轻人学习,
从中吸取"营养",才不至于固步自封!这是我发自内心的感受(我不太喜欢讲假话)。
至于出书,我还真没想过,除了原来说的顾虑,我也没有水平\精力(真的,不是谦虚客套话),
还是一步一个脚印,先把<实战执裁案例剖析>编好吧!或者以后就搞个资料汇编也说不准。
感谢小谭的支持\鼓励!
支持黄老师把自己的执裁经历和大家分享,让大家学习。支持!
同意楼上的观点 支持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