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广象网 http://www.gdchess.com/bbs/

象棋,广东象棋网,象棋棋谱
共36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3][4]
[浏览完整版]

标题:象棋之祖韩信的经典战例、成语及典故之一

1楼
小猴子 发表于:2009/6/3 10:14:33

象棋之祖韩信的经典战例、成语及典故之一

编者按:韩信作为发明象棋的鼻祖,不仅是军事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伟大人物,也是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英雄。他少小孤苦,却胸怀大志,少时曾经受过漂泊寄食、胯下之辱的磨练,但韩信志存高远,忍辱负重,智慧过人,雄才大略,为刘邦统一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其卓著战绩堪称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其卓越的军事智谋和用兵艺术为后世兵家推崇备至。韩信不仅为开创两汉400多年基业建树了丰功伟绩,也为我国由秦末纷乱走向重新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千百年来,人们在韩信的身上附会了许多智慧故事和动人传说,韩信发明象棋的故事也在各地广为流传,这些故事传说寄托了人们对韩信的无限景仰。

2009525日上午,参加首届振达韩信杯象棋国际名人赛的棋手,来到韩信故里,亲身感受着韩信杰出的军事成就,以及韩信所创造一系列经典战例的图片和石碑,并且与此有关的战例、俗语、成语及典故,特别受到后人的无限追忆。众多海内外棋王参观韩信故里后告诉淮阴领导,他们认为韩信庙院心地面是中国象棋棋盘图形,从目前的象棋实物实体看,韩信发明了象棋,是令人信服的。韩信造棋毫无疑问,淮阴是中国象棋真正的发源地。

2楼
小猴子 发表于:2009/6/3 10:14:52

韩信的经典战例、俗语、成语及典故:

【兵仙神帅】比喻韩信出神入化的用兵艺术。韩信在中国历史上是公认的“兵仙”、“神帅”,明代学者茅坤《史记钞》曰:“予览观古兵家流当以韩信为最,破魏以木罂,破赵以立汉赤帜,破齐以囊沙,彼皆从天而下,而未尝与敌人血战者。予故曰:古今来,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诗仙也;屈原,辞赋仙也;刘阮,酒仙也;而韩信,兵仙也,然哉!”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明神宗第五子、瑞王朱常浩为祭拜韩信,于汉中拜将台制立兵仙神帅诗碑。

【传檄而定】发一纸檄文就可以征服,谓己方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可以轻易战胜对手。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传檄:传递征召、晓喻、声讨的文书。

3楼
小猴子 发表于:2009/6/3 10:16:02
【明修栈道】见“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古今杂剧·韩元帅暗渡陈仓》:“信曰:‘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渡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计,必然排兵在栈道把守。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

     【暗渡陈仓】见“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渡:越过。陈仓:古代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关中、汉中之间的交通要道。《三十六计》一书将“暗渡陈仓”战法列入“三十六计”之一。《三国演义》第九六回:臣已算定今番诸葛亮必效韩信暗度陈仓之计。后常用“暗渡陈仓”比喻秘密进行的活动。
4楼
小猴子 发表于:2009/6/3 10:16:37
【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指韩信击败魏王豹事。《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韩信这一战法被《百战奇略》一书列为“远战”法则。

木罂渡军】见“临晋设疑,夏阳偷渡”。北宋曾公亮《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一)曰:“木罂者,缚瓮罂以为筏。瓮罂受二石,力胜一人。瓮间容五寸,下以绳勾联,编枪其上,形长而方,前置筏(或作版)头,后置稍,左右置棹。”韩信破魏这一奇妙的渡河方法和突然袭击的战术,被《百战奇略》一书列为“水战”法则。

5楼
小猴子 发表于:2009/6/3 10:16:59
【背水一战】韩信攻赵,在井陉口背水列阵,大败赵军。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后以背水一战比喻在不利情况下和敌人作最后决战。也比喻面临绝境,为求得出路作最后一次努力。

背水战】见“背水一战”。背靠着水作战,后无退路,比喻决一死战。

【背水仗】同“背水战”。

【背水阵】背水列阵。《尉缭子·天官》按天官曰:背水陈为绝地,向阪陈为废军。’”后以背水阵比喻处于死里求生的境地。

    【背水陈】同“背水阵”。
6楼
小猴子 发表于:2009/6/3 10:17:17

【拔帜易帜】谓汉军拔赵帜易汉帜事。《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后用以为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拔赵易汉同“拔帜易帜”。

【拔帜树帜】同“拔帜易帜”。

【拔赵帜易汉帜】同“拔帜易帜”。

拔赵帜立赤帜同“拔帜易帜”。

【拔帜传餐】谓韩信背水之战事。拔帜:指汉军拔赵帜易汉帜。见“拔帜易帜。传餐:传送食物。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令其裨将传餐,曰:‘今日破赵会食。’

7楼
小猴子 发表于:2009/6/3 10:17:39

【人自为战】人人自动进行殊死战斗,形容人人都拚搏奋战。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后以“人自为战”比喻各人独立工作。

【各自为战】同“人自为战”。

【置之死地而后生】谓置于不战则死的境地,然后方能奋勇战斗,取胜得生。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先声后实】谓声威在前,武力在后。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广武君对曰:‘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镇赵抚其孤,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醳兵,北首燕路,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使喧言者东告齐,齐必从风而服,虽有智者,亦不知为齐计矣。如是,则天下事皆可图也。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8楼
小猴子 发表于:2009/6/3 10:18:00
【锋不可当】犹言势不可当。《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齐王广、龙且并军与信战,未合。人或说龙且曰:汉兵远斗穷战,其锋不可当。

【囊沙壅水】谓潍水之战韩信智胜龙且事。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乃夜令人为万余囊,满盛沙,壅水上流,引军半渡,击龙且,详不胜,还走。龙且果喜曰:“固知信怯也。”遂追信渡水。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龙且军大半不得渡,即急击,杀龙且。”

沈沙决水,半渡而击潍水之战中,韩信利用敌人实行“半渡击”的作战原则,以沙囊壅水,引军半渡而击,佯败而退,以诱敌半渡,导敌就范,尔后决水,分割歼敌一气呵成,制敌于死命。见“囊沙壅水”。《百战奇略》一书将韩信“沈沙决水,半渡而击”战法列为“水战”法则。

【沈沙决水】见“沈沙决水,半渡而击”。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君臣一体,自古所难。相国深荐,策拜登坛。沈沙决水,拔帜传餐。与汉汉重,归楚楚安。三分不议,伪游可叹。”

9楼
小猴子 发表于:2009/6/3 10:18:22
【半渡而击】谓渡河作战乘敌人尚未全部渡过河时进攻他们。见“沈沙决水,半渡而击”。

【半济而击】同“半渡而击”。

【十面埋伏】言韩信垓下击败项羽事,后以“十面埋伏”谓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前汉书平话》卷中:垓下聚兵百万,会天下诸侯,困羽九重山前,信定十面埋伏,逼羽乌江自刎。 自明代后期有琵琶大曲《十面埋伏》,又名《淮阴平楚》、《楚汉》流传至今。以垓下大战为主题,用琵琶演奏,表现古代战场上千军万马震撼山岳的声势。

10楼
小猴子 发表于:2009/6/3 10:18:52

【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汉书·高帝纪》曰:“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知尽得楚地。羽与数百骑走,是以兵大败。”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比喻越多越好。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韩信将兵】同“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多多益善】同“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多多善】即“多多益善”,越多越好的意思

共36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3][4]

Copyright © 2000 - 2008 Dvbbs.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312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