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广象网 http://www.gdchess.com/bbs/

象棋,广东象棋网,象棋棋谱
共18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浏览完整版]

标题:[原创]关于对《棋艺》的一些看法

1楼
醉东坡 发表于:2011/6/12 23:23:00

多年前俺爱看《上海象棋》,应当说还是有相当水准的。

但是时值象棋发展的最低谷,《上海象棋》最终在市场化大潮中没有挺住,殊为可惜。

记得零零总总的象棋刊物还有广东的《象棋》,河北的《象棋研究》,好像辽宁还有一段时间有个刊物叫《棋海新友》。

现在的《棋艺》,脱胎于王嘉良主编的《北方棋艺》,我手头还有几本当年的《北方棋艺》,薄薄的有点可怜的小刊物,印刷很简陋,栏目也乏善可陈。

应当说《北方棋艺》改版为《棋艺》后,有了很大发展,开本,栏目,内容形式都有创新,在象棋刊物全面溃败的背景下异军突起,有声有色,我真怕《棋艺》因为发展道路出了问题,造成无疾而终。

读者花钱买(订)刊物,求的是高质量,《棋艺》一定要走质量兴刊的道路。

对《棋艺》的得失看说点浅见:

1、特级大师自战解说是读者阅读率、支持率最高的栏目,水准,实用性,启发性,开拓思维性都最受欢迎。

而一些弱大师的自战解说大家不一定爱看,潜意识他有这个水平吗?说的对吗?因此影响阅读率。

2、李中健的实用排局非常受欢迎,李中健的学识修养,拟局的水准,以及拟局的实战性,使他的作品除了实用,别具美学享受。大师就是大师,不仅是棋类大师,还是艺术大师,高山仰止,李中健的棋书我是见一本买一本,大家仔细品品就知道。

3、廖二平大师的少儿讲座也很好,系统,全面,对业余棋手学棋很有帮助。

4、布局动态也可,似应相对固定权威作者(最好是闫文清,张强水准的),否则也会怀疑作者讲的是否对。

5、棋规问答也可保留,应有之义。

6、为业余棋手诊脉,栏目很好,诊断医生要换。记得当年《上海象棋》的诊脉医生是徐天利,水准大家公认。

现在《棋艺》由张晓霞大师诊脉,个人认为有黑龙江本地照顾之嫌。为业余棋手诊脉的最起码应当是男子特级大师,否则不能服众。这非常关键,一个高水准的诊脉会对业余棋手帮助很大。这个栏目要加强。(个人觉得张晓霞大师水准也很高,但是作为全国性刊物的业余诊脉似不妥当)。

7、对一些地方、业余棋手的比赛,可以减少对局篇幅的介绍,可以简化为消息报道。因为对他们的对局大家没兴趣看,除非是以特级大师诊脉的方式方可大篇幅介绍。另外,一些地方前五名业余棋手的布局和战术介绍可以砍掉,他们没资格说的东西,或者说层次很低,错误百出的东西没必要占用宝贵版面,没人看。

8、《棋艺》扩版,由6元涨到10元,觉得是战略错误,未壮先肿,滥竽充数。

9、棋人介绍很好,比如北京王亚军的介绍,就很让人感动棋人的操守和坚守。

10、象棋文化方面,其实有很多值得挖掘的东西,比如南宋宰相洪迈的棋经论,李清照,文天祥,下象棋的一些典故。还有比如

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自幼脱颖超凡,文思如泉,常常见景即赋,触题即咏。同时他又是一位棋迷,自幼就与大人对弈,往往以小胜大。他醉心下棋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王守仁与棋友在河岸对弈,全神贯注在棋局上,又忘了吃饭,母亲呼唤他三次都毫无觉察。他母亲气得一把抓起象棋扔进河里。这时,王守仁才猛然惊觉,目睹心爱的象棋随流漂泊,他泪如断线珍珠,滚滚而下。触景生情,他又萌发了诗兴,当着母亲、棋友的面创作吟哦出一首令人拍手叫绝的《哭象棋诗》:

象棋在手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

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

马行千里随波去,士入三川逐浪流。

炮响一声天地震,象若心头为人揪。

现代的浙江金海英在北大读书时写的一些关于象棋的论文、文章,都很有水准。

现在《棋艺》搞一些生硬的“关公战秦琼”式的文章,比如虬髯客下棋等,简直是笑话,虬髯客是唐朝人,众所周知象棋定型在宋代。明显违背历史常识,这么搞法不是正路。

11、象棋市场化要接受现实,孩子学象棋当前不是主流。市场大块在成人,应当做好市场定位和市场细分。

12、我女儿原来学围棋,现在我让她该学象棋。因为我发现围棋是个吸人精力的大魔王,我周围猛学围棋的孩子学业上基本上都被耽误了。

学象棋一是我知道象棋的益处和魅力,二是不占用孩子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时常给她摆个残局解,象做奥数一样,开发智力的效果很明显,确实促进学习。

一孔之见,想到再补充

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自幼脱颖超凡,文思如泉,常常见景即赋,触题即咏。同时他又是一位棋迷,自幼就与大人对弈,往往以小胜大。他醉心下棋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王守仁与棋友在河岸对弈,全神贯注在棋局上,又忘了吃饭,母亲呼唤他三次都毫无觉察。他母亲气得一把抓起象棋扔进河里。这时,王守仁才猛然惊觉,目睹心爱的象棋随流漂泊,他泪如断线珍珠,滚滚而下。触景生情,他又萌发了诗兴,当着母亲、棋友的面创作吟哦出一首令人拍手叫绝的《哭象棋诗》:

象棋在手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

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

马行千里随波去,士入三川逐浪流。

炮响一声天地震,象若心头为人揪。

现代的浙江金海英在北大读书时写的一些关于象棋的论文、文章,都很有水准。

现在《棋艺》搞一些生硬的“关公战秦琼”式的文章,比如虬髯客下棋等,简直是笑话,虬髯客是唐朝人,众所周知象棋定型在宋代。明显违背历史常识,这么搞法不是正路。

11、象棋市场化要接受现实,孩子学象棋当前不是主流。市场大块在成人,应当做好市场定位和市场细分。

12、我女儿原来学围棋,现在我让她该学象棋。因为我发现围棋是个吸人精力的大魔王,我周围猛学围棋的孩子学业上基本上都被耽误了。

学象棋一是我知道象棋的益处和魅力,二是不占用孩子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时常给她摆个残局解,象做奥数一样,开发智力的效果很明显,确实促进学习。

一孔之见,想到再补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12 23:28:47编辑过]
2楼
醉东坡 发表于:2011/6/12 23:32:00
不知道怎么搞的,最后两段重复,还删不掉,论坛出技术问题了?
3楼
高山流水 发表于:2011/6/13 0:41:00

1、特级大师自战解说是读者阅读率、支持率最高的栏目,水准,实用性,启发性,开拓思维性都最受欢迎。

而一些弱大师的自战解说大家不一定爱看,潜意识他有这个水平吗?说的对吗?因此影响阅读率。

2、李中健的实用排局非常受欢迎,李中健的学识修养,拟局的水准,以及拟局的实战性,使他的作品除了实用,别具美学享受。大师就是大师,不仅是棋类大师,还是艺术大师,高山仰止,李中健的棋书我是见一本买一本,大家仔细品品就知道。

3、廖二平大师的少儿讲座也很好,系统,全面,对业余棋手学棋很有帮助。

4、布局动态也可,似应相对固定权威作者(最好是闫文清,张强水准的),否则也会怀疑作者讲的是否对。

5、棋规问答也可保留,应有之义。

6、为业余棋手诊脉,栏目很好,诊断医生要换。记得当年《上海象棋》的诊脉医生是徐天利,水准大家公认。

现在《棋艺》由张晓霞大师诊脉,个人认为有黑龙江本地照顾之嫌。为业余棋手诊脉的最起码应当是男子特级大师,否则不能服众。这非常关键,一个高水准的诊脉会对业余棋手帮助很大。这个栏目要加强。(个人觉得张晓霞大师水准也很高,但是作为全国性刊物的业余诊脉似不妥当)。

7、对一些地方、业余棋手的比赛,可以减少对局篇幅的介绍,可以简化为消息报道。因为对他们的对局大家没兴趣看,除非是以特级大师诊脉的方式方可大篇幅介绍。另外,一些地方前五名业余棋手的布局和战术介绍可以砍掉,他们没资格说的东西,或者说层次很低,错误百出的东西没必要占用宝贵版面,没人看。

8、《棋艺》扩版,由6元涨到10元,觉得是战略错误,未壮先肿,滥竽充数。

9、棋人介绍很好,比如北京王亚军的介绍,就很让人感动棋人的操守和坚守。

10、象棋文化方面,其实有很多值得挖掘的东西,比如南宋宰相洪迈的棋经论,李清照,文天祥,下象棋的一些典故。

支持楼主!有见地。

4楼
天意如斯 发表于:2011/6/13 7:25:00
 那些所谓的特级大师顾问们,多么希望每一期能有一两位百忙之中抽空评一局棋,你们的棋评更让人信服。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5楼
龙族小白龙 发表于:2011/6/13 8:43:00

     我五月份的【棋艺】还没到呢,就是在当地邮政局预定一年的,广州街头报亭从来没看见有卖,湖南株洲就好几个地方有的卖,这本杂志是最好的洗手间书。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6楼
水濂山人 发表于:2011/6/13 9:06:00

呵呵。由此想到以下二条:

一、俺没有订阅《棋艺》杂志。上次想要的时候,找到《棋艺》杂志,一次邮购了二年的。为什么不订?呵呵,光是网上资料,就已经读不完了。再说网上竟然有人提议建《年鉴》,我看以后四川也不用再出《中国象棋年鉴》了,呵呵。会再少一半发行量。

二、楼主提到特大自战解说。呵呵,俺想起小川的《蒋川博客》,不定期推出自己或其它选手的棋评,感觉非常棒!由于博客更快,因而阅读量预计会远远超出《棋艺》杂志的棋评(不妨做个调查,看小川博客棋评的多,还是《棋艺》棋评的总人数多)。由此看来,这种栏目是很受欢迎的。不过呢,蒋川走的是另一条路,几乎是《棋艺》平起平坐的路。

三、再进一步说……若真有条件,中国象棋也可以有日本桥本宇太郎的“关西棋院”了。

总之,《棋艺》非常棒,但由于象棋的主流媒体已经从纸介转到互联网,因而困难之大,可想而知。本人虽有心支持纸介媒体(白纸黑字,可信度高,不像网页可以随便删除),记述历史。但却无力回天。转头一想,多支持蒋川这样的博客,不是更好吗?

7楼
zrsh 发表于:2011/6/13 9:16:00
另外那些无聊的排局少点登。很少人看的,又不是什么古谱名局。中局分析可以多点。有的对局评注太不够详细了,刚刚还是红优势,转眼成了黑好走。至于那里走了软招、坏棋也没有指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13 9:16:28编辑过]
8楼
大连塞班达人 发表于:2011/6/13 13:11: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9楼
黑白橘梅 发表于:2011/6/13 17:53:00
棋艺杂志,报刊亭买不到了。
10楼
英熊本色2011 发表于:2011/6/13 22:26:00

楼主写得很认真,很好.棋艺杂志的关公战秦琼的棋文,我觉得该砍掉了.象棋改动一下象可以过河可不可以,兵卒可以后退,可不可以,当然不行!改了,那就不是象棋,象棋的重要还是有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而某些作者不要再编造闭门造车的棋文!看上去很美,看下来很恶心!

共18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Copyright © 2000 - 2008 Dvbbs.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468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