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胡荣华的一个记录片,里面采访到王嘉良,王说了一句话:下象棋你得什么都懂,明白事理,糊里糊涂可不行。小胡就明白事儿。这句赞美之辞,我理解是在夸胡司令的情商。不用说,胡荣华智商高,情商也极为了得。否则怎么成为一代人杰呢。而和胡荣华相映成趣的就是王嘉良了。王有冠军之才,可屡次与冠军擦肩而过,也许就是吃了情商的亏吧。
棋手的智商高,但并不担保情商也会不错,可能正好相反,过于专研技术性的内容,整日沉迷在棋子的世界,对人与人的关系不见得搞那么明白。换言之,棋手的情商说不定还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比如京城少帅张强,在棋手中那算是人精了吧。但注意到没有,他讲棋的时候,看观众的眼神有些空洞无神。下棋人可能大多都会这样吧。张少帅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方面,当然是很不错的。但记得最开始上电视的一些节目中,他发言会有一些明显失误。一次说,“我们向这些队伍表示感谢”。稍停顿之后,忽然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赶快改正“表示祝贺”。他和谢思明一起主持,谢思明喜欢讨好观众,比如说,观众朋友,你照这样练下去,也会赶上大师水平的。张强很道学气地反驳,说,那不能这么说,得系统训练云云。搞得谢思明挺没面子,脸色一沉,但瞬即又恢复原状,继续讲棋了。现在年轻棋手则乖滑多了。赵鑫鑫和郭莉萍讲棋,小赵言必称“郭主任”,郭莉萍说完,小赵必不忘夸上一句,“郭主任真是一语中的”。
但是所谓“道学”和“乖滑”,并不见得有褒贬之意。两种不同的做人方式吧。大圣写《八卦岭往事》,其中的秦建,社会关系方面那算是八面玲珑了吧。反而不如大圣这样的有些道学气让人亲近和敬佩。但过于强调原则,也会得罪人,所以应当从中找个平衡。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吧。
再具体区分一下,棋手的情商有多方面的含义,但主要可分类两类,一类是棋盘内的,一类是棋盘外的。胡司令两方面的情商都具有很高造诣。棋盘内的心理战留下了不少经典战役,让棋迷回味无穷。这方面估计很难有人能与之相比。棋盘外的情商也相当了得。不然就凭他那么小年纪,怎么会让上海队一群老先生一起捧他,支持他,包括给他搭桥,而让他造就史无前例,估计也后无来者的十连冠伟业?
棋盘内的情商,直接与下棋有关的,比如心理素质,韧劲,与对手的斗智斗勇等都应该算。现在高手之间的水平非常接近,这方面如果有弱点,简直就是致命的。程进超的最近象甲非常大的一盘棋,显然不是输在技术上,而输在心理上,或者干脆说就是情商有缺陷。孙浩宇号称“神经刀”,也是这方面有不足。反观一些顶尖棋手,越在紧张的时候越不慌乱,而且时间紧张的情况下依然下得滴水不漏,这也得说情商比较高。实际上象蒋川,许银川,表面上看着从容自若,实际上他们的内心也是翻江倒海,只不过他们懂得怎么控制。蒋川在一篇棋评里说,遇到形式紧张的时候,先什么都不想,用一分钟使自己平静下来。这就是情商高的体现。这方面的情商,往往是天生的一种素质,后天也许能改掉一些,但微乎其微。看着也许就是一层纸,但就将顶尖高手和一般高手界限分明地分隔开来。
棋盘内的情商不见得和棋盘外的有直接关联。江苏队的王斌,在韧劲方面很出色的。也就是棋盘内的情商很高。但是棋盘外则表现得比较耿直。似乎容易得罪人。胡归出台的时候,很多棋手发言似是而非,不愿表明态度。但王斌就挺身而出,直言不讳。江苏队的内部矛盾,恐怕不止江苏队有,但王斌也是指名道姓,毫不隐瞒写了出来。这倒不能说王斌的情商不高,他做人的准则就是这样。表里如一,令人佩服。不过他说的那些不公平,在中国社会其实太常见了,王斌也许可以有另外的处理方式。现在江苏队在象甲比赛中年年为保级而战,成绩如此不堪,与这种内部矛盾肯定是有关系。队内有矛盾的话,心劲就不会往一起使,甚至拆棋的时候都要互相隐瞒吧。主帅队员在为人处事方面,或者说在情商方面,恐怕都有值得检讨之处。
相似的还有湖北队。湖北队最近两年象甲成绩不佳,我认为就是队内关系出了问题。原来柳帅的权威无人质疑。他出面组织赛前研讨,大家都能积极参加。柳帅退休之后,这个地位就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再加上洪智,汪洋的棋力皆不弱于柳帅,甚至可以说在柳帅之上。可能内部会有一些不和。汪洋也是直性子。李雪松输了一盘关键棋之后,汪洋批评得很重。直接上了泓弈新闻。也多少表明了这一点。党斐今年象甲成绩犹如业余棋手,自身的心理调节是一方面原因,可能也与湖北队的气氛不谐而造成的压力有关。
北京队在这方面做得极好。首先是对内关系理得比较顺,这主要是张强的功劳。输了棋不是一味指责,赢了棋也不是飘飘然。而是着重于分析输赢原因。上下能紧密贯彻策略。其次就得表扬一下蒋川。蒋川现在博客棋评写得,态度谦逊,语气温婉。每个人都夸几句。女棋手漂不漂亮得都叫一声美女。想来他其实是很自负的。只不过这自负不轻易显露出来。象他和万春林下棋,说对方后手走得太好了,我一点机会都没有。看起来是夸对方,但是对手对他只能一味顶和,实际也是以上手的姿态说这番话的。原来的蒋川可能没这么成熟。蒋川与张强之间也曾传闻有一些矛盾。想来是真实的,但不知具体过节如何。蒋川首先坦白,说他们俩关系很好,如果有矛盾,也是他不懂事。这实际是间接承认了传闻并非空穴来风。接下来蒋川的做法非常艺术。在举行个人赛期间,他在博文中记述比赛情景。有一盘棋他输了。他写“经过张指面前,张指的局势正胶着状态。但他不顾自己的棋,先问我成绩如何,我回答输了,他脸上露出失望的表情”(非原文,大意)。巧妙地表示了自己和张强教练关系融洽。此后,有了什么成绩都要先感谢张指一番。蒋川和张强之间矛盾从此无人再提。这肯定也和张强处理队内关系的手段有关系,也许两人私下里有一些效果良好的沟通。关系顺了,主教练也有了绝对的权威。棋力不期然也就涨了,所以北京队上下一心,一鼓作气拿下多个冠军。连女队也受之感染,成绩也一线走高。最近蒋川要去美国访问,印象中象棋协会去欧美的机会并不是很多,人选也很灵活,但蒋川赢得一个名额,除了他最近成绩耀眼之外,恐怕也是他高情商的一个回报吧。
写得好
有道理!
写得很好,必须顶一下。
虽然文中一些引例感觉上不太适当,但从情商方面确实值得棋手研究一下,接触过一些大师级的专线棋手,感觉他们情商真的不高,生活中好像就只有棋,所以棋艺难以突破。
写得好。作者人情练达呀!
可以问一下,作者多大年纪了吗?我个人估计,应在40岁上吧,否则很难写出这样有深度的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