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两位昆山棋友 ( 庞小予投稿, 关于昆山陈伟康和高建宁)
很巧, 这两位昆山实力派的年轻棋友, 均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同年同月同日, 他们也常常以这点为他们号称"昆山棋坛双雄"而加以附注. 确实, 他们的棋力起码在昆山首屈一指, 如去岁昆山一个1024的千人淘汰大奖赛上, 10轮角逐后,他俩分列冠亚军. 再说他们自称的"双雄"之前冠以"昆山", 似还包含着谦逊的成分,他们在我苏州乃至江苏, 全国都曾有建树: 他们都在享有盛名的特级大师车轮战中战平对手. 性格外向的小陈曾多次击败我市的某国家大师, 今年初在苏州强手如林的市赛里, 取得了五胜四和的佳绩而夺冠; 属于深思型,性格内向的小高, 则曾在好多年前的市运会, 省运会上表现突出, 2002年的体育大会上,他还曾代表我省远征四川绵阳, 在业余组展露锋芒.
就如两片树叶也有其差异. 小陈就业于某欧洲跨国公司, 任高级销售经理, 事业成功, 经济富足, 家庭生活幸福, 拥有名车豪宅--这在弈象棋的广为贫寒的棋友中间应属鲜例. 也许如此的青春得意, 使小陈那舒心的, 爽朗的, 打趣的, 自嘲的笑声常常充盈于棋友耳中. 小陈喜交棋友,你棋艺水平越高,他越希望邀请你. 他那新置的, 装饰考究的金鸡湖西岸的"湖左岸"十层楼, 200平米, 非为办公及住宿, 却为与棋友弈聚. 因为距市中心较远,是他亲自飑车,将大批棋友接送于此, 并于那临湖的落地长窗前"展枰论剑", 桌前枰上车水马龙, 窗外眼底波光粼粼,何等豪兴与雅意! 再有,他因公出差武汉, 还不忘邀请当地某特级大师, 来个黄鹤楼"煮酒论英雄". 河北某特级大师途经我苏州, 是他自告奋勇, 架车火车站接送, 当然他不会忘记枰上讨教一盘. 这位特级大师"你的棋真不错嘛!"的赞语, 他也不会忘了将此"名言"在棋友中间广为传播--传播之余当然又是一阵哈哈大笑. 其实小陈习弈时间也不过四五年, 国粹象棋的魅力使他完全沉浸于兴趣之中, 兴趣, 这"最好的老师"使他努力钻研, 并迅速进步.
小高的棋艺道路,与小陈全然不同了. 他乃十余年前, 即在姑苏成名. 是因为强烈的不服输精神, 要给那时棋坛的一批"评论家"的"小高的棋永远下不出来的"作有力反驳. 每当夜深人静之际, 他翻遍名手棋谱,拿捏,揣摩,对比, 他苦心孤诣,呕心沥血, 为此他牺牲了大好的青春年华. 最近的一次聚会, 酒酣耳热之际, 平时言语不多的他, 沉重地从肺腑发出感叹:"我的同班同学, 现在有当老板经理的, 有参政的, 有的甚至已深居政府高位...... 我就是棋下得好一点, 但我代表苏州, 江苏外出比赛, 单位领导也并不十分支持, 总以为你们外出游山玩水了......其实比赛十分艰苦, 吃不下睡不着, 错过胜机的输棋更使人万分痛苦........" 尽管如此,"小高仍然年轻,英俊,精明,孜孜以求, 相信他的领导会理解棋艺,理解他,关怀他." 棋友又这样作结论.
但愿如此吧. 而我更为关注的是, 小陈,小高哪一天于棋枰之上"长风破浪,直挂云帆", 从而为民族瑰宝象艺在我历史悠久之文化名城故苏的光扬振兴闪烁光芒.
我一个棋友刘国仓最近在昆山做生意,他现在应该算个高手!
谢谢大家啊, 关键是怎么联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