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阴冷并未影响迎春杯的热闹。很开心在西关苑渡过了一个充实的周末,同时也在此祝贺2012年广州西屋康达迎春杯象棋赛的圆满落幕。
总体来说,本次迎春杯和往年一样,都进行得比较顺利。好的地方不少,但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以下部分吹毛求疵之言,权且视作一位热心棋友对比赛的小牢骚,望勿怪罪。
坏话说在前头:
1、秩序问题。本次比赛并没有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比赛前后把关人员不足,未及时对一些身上没有佩戴比赛牌或工作牌的无关人员进行驱逐;赛后很多棋手就地拆棋、摆棋之类,也没有裁判上前制止,导致赛场秩序有些混乱。诸如广州甲组、省赛这些大型比赛,都会有裁判进场赶人。虽然可能会引发一些不愉快,但为了维护赛场秩序,保证比赛顺利进行,这方面还是很必要的。另外,在比赛期间,时不时能听到纷杂的手机铃声和小孩下完棋后的喧闹声,这点非常不好,甚至对一些未下完的比赛造成影响。建议组委会在赛前应及时与这些队伍的领队商量好小孩子们的纪律问题,以及在赛前必须反复强调比赛时手机要静音。一句话,无规矩不成方圆,即使迎春杯是一项群众娱乐盛事,但其性质依然是“竞技”,秩序问题不能忽略。
2、报道问题。迎春杯有一支“名记”队,里面有象棋王子、杨柏伟这些比较著名的记者。但遗憾的是,本次比赛并没有专职的记者去报道。结果就是,精彩棋谱缺失,棋友们无法及时了解赛事对阵情况及具体成绩。比赛结束后,我曾向组委会提出拷贝赛事成绩,遭到拒绝,理由是这是赛事内部文件,不便公布,需要请示裁判长。但当时黄老师又忙着颁奖的事情并未在赛场出现,成绩表也就无从入手了。诚然,这是一次大型比赛,组委会有权对最终成绩加密。但是,别忘了,这也是一次棋友的娱乐盛事,全国各地棋友都在强烈关注本次比赛的动向,作为组委会是否有义务及时公布成绩,让大家知晓呢?至少,小弟在今年,甚至是去年,都未有看到组委会及时将个人及团体成绩公诸于众。这时候,我有点怀念猴哥的专职报道。
秩序问题将比赛视作娱乐。报道问题又将比赛视作比赛。要解决矛盾,组委会需要作出改进。
当然本次比赛也有不少亮点:
1、种子队。这点很好,可以有效避免强队提前碰头。明年应该继续沿用;
2、单双号台。去年也是这个改进,今年沿用,亦可平衡两头,让稍弱的队伍能亲身感受到和大师特大们同场竞技的愉悦;
3、赛事编排由裁判员提前写好,能提高比赛效率,这里要感谢裁判们的辛勤工作;
4、赛场外的成绩大牌都有裁判负责填上具体结果,比前两届效率高了很多;
5、编排速度快,时间的分寸把握得当;
6、比赛提供的袋子、秩序册和宣传资料等都很精美;
7、总体上未出现大争议大问题,对于这样一个大型比赛来说,很难得;
8、另外蓝小朋友和小蔡等人及时提供了比赛信息,辛苦了。
至于其它比赛顺利进行应具备的亮点,在此不冗述。另外小弟还有一些小建议:
1、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在文化公园门口贴上迎春杯的横幅,吸引眼球;
2、两个赛场的前四台,应与后面的台拉开一定距离,方便观众观战;
3、还是一句。及时驱逐比完赛停留在赛场拆棋的、大声讨论或喧哗的及与比赛无关的人员。如果单纯是看队友下棋或者观看大师特大的风采,要做好赛场通道的疏通工作,以免影响比赛;
4、裁判员应经常在赛场间游走,方便维持秩序及记录赛果,尽量减少坐在工作台的时间,方便选手举手示意登记成绩;
5、加强报道。至少要有一名专职的记者,这样才能吸引更多赞助商的关注。既然西屋康达公司冠名,就应该在网上寻找写手做做宣传工作。本人明年应该不会参赛,届时若无专职记者,小弟愿意担负此责。
6、另六楼拜仁提到的建议,提供饮水机、饮用水及若干一次性纸杯,也是一个必要的举措,建议采用。
衷心祝愿广州迎春杯今后能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