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广象网 http://www.gdchess.com/bbs/

象棋,广东象棋网,象棋棋谱
共7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3][4][5][6][7][8]
[浏览完整版]

标题:迎春杯评选表彰材料(草案)

1楼
闲庭信步言无忌 发表于:2012/3/10 17:44:00

广东迎春杯象棋团体公开赛

推荐评选表彰《象棋盛典》活动材料(草案)

 

.赛事性质:民间自发组织(没有官方背景)      

.比赛项目:象棋团体公开赛(不分性别)

.起始时间: 1992年至今,一共举办了十八届,

比赛每年元宵节后的周、六日在文化公园进行          

.赛事形式:“自助餐”,俗称“凑米下锅”

.资金筹措:主要源自各参赛队的报名费,从不依赖社会赞助。比赛举办至今其中两届有赞助,其余均用各队报名费作比赛经费。

.赛事溯源:

该赛事系1992年五羊杯全国象棋冠军赛期间,由广州象棋名宿邓其湛先生(已故)倡导,原广州市越秀区中中不锈钢厂厂长黄乐威先生、东莞市著名象棋活动家黄根先生(已故)、原广州文化公园文体科科长黎经华、文体科业务员谭达民先生联合发起。

当时,几位多年故交坐在台下一边看全国冠军下棋,一边聊天:“春节期间有象棋活动吗?”,大伙都说没有。邓其湛先生随即提议“那我们不如自己搞个团体赛如何?”。“好啊!就叫‘迎春杯吧’!”众人一起喝彩!一拍即合!

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接下来有几个问题需要马上拍板:资金如何筹措?赛场在哪儿?谁当工作人员?于是,大家又议论纷纷。黎科长说:“文化公园无偿提供场地”。谭达民说:“我来当工作人员”。其他几人异口同声说:“每个参赛队自愿交报名费”。黄厂长最爽快,第二天即叫人把三千元报名费交到文化公园文体科。这时,距离春节只有两天时间。

.规模、影响:

   先从数字看

第一届只有三支棋队参赛---广州市越秀区中中不锈钢厂、东莞市代表队、广东省财政厅。一至八届参赛队数在十支以下徘徊增减。其中,由韩松龄大师领衔的中中不锈钢厂前三届获得两次冠军一次亚军(直至解放路扩路,中中不锈钢厂改制,以后没有组队)。还有值得一提的是时任财政厅领导的陈继兴先生(后调任江门市委书记)也亲自下场比赛。

第九届可以说是迎春杯兴旺发展的里程碑---参赛队伍达到十四支,而且,香港、澳门首次派出棋队参赛(澳门两支),以后雪球越滚越大。直至第十二届达到二十支,第十三届更是突破二十支大关。

近年,迎春杯的发展更有烽火燎原之势。正是无巧不成书,言穆江大师在《棋艺》杂志发表的棋评正是以《燎原烽火迎春杯》为题目。至第十六届参赛队达到四十支,第十七、十八届达到四十八支,为历届之最。

然后从地域看

一开始,参赛队伍以广州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主。后来,发展到港澳特别行政区和内地省份(浙江),甚至国外(新加波)。今年(第十八届),海南省棋友经过几年努力,终于解决经费问题组队渡过琼州海峡参赛。

再从参赛棋手看

一至十届参赛的都是业余棋手。第十一届开始,参赛的职业大师、特级大师、越来越多。迄今为此,我国总共产生了十四位全国冠军,然而,有半数参加了迎春杯比赛,他们是吕钦、赵国荣、蒋川、赵鑫鑫、柳大华、洪智、孙勇征,从中可见赛事的吸引力和全国冠军对该赛事的重视。

  综上所述,迎春杯的规模越来越扩大,影响越来越深远、参赛棋手水平越来越高。可以说迎春杯已经成为广东省,甚至国内民间自发组织赛事的品牌。

  八.参赛资格:

由于刚开始时参赛的大多数是业余棋手,所以没有设定资格限制。后来,不断有专业、职业棋手参赛,曾经试过限制每队只能报两名有等级分的棋手。还试过没有等级分的棋手得分给予补贴。再后来,参赛的大师、特级大师越来越多,干脆全部放开,又回复到原来不设限制。不过,这不是倒退,而是经过一个实践反复之后,获得了螺旋式上升的认识,无论比赛规模、水平均得到了提高。

九.比赛办法:

为了收到更佳的效果,我们不断尝试不同的比赛办法、抽签办法和计分方法。例如分台定人制、分台换人制、临时定台制、设定种子抽签、以总局分排列名次等。总之,我们无论做任何工作都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十.赛事亮点:

本赛事除了大师、特级大师,参赛的多数是业余棋手,只有少数棋队有老板赞助,其余多数是几个好朋友凑钱交报名费,组队参赛。这是赛事坚持“凑米下锅”的充分体现。曾经有一支棋队领队、教练、队员由六兄弟组成,坚持了很多年。后来由于工作关系,兄弟分散了才没有组队参赛。对于大多数业余棋手来说,他们下的是快乐象棋;参赛是为了向大师、特级大师学习提高棋艺。所以,尽管报名费相对比较高,而且,他们能够获奖的机会甚微。但是,他们仍然乐此不疲。

十一.有待改进:

集思广益,提高改进宣传报道和资料工作,加强赛场秩序管理。

十二·赛事展望:

继续扩大赛事影响,发挥品牌效应,力争越南、台北棋手组队参赛;发挥象棋大省、象棋大市的应有作用,推动象棋活动向前发展!

 

 

2楼
闲庭信步言无忌 发表于:2012/3/10 17:57:00

  按照协定:“迎春杯”材料由我负责,“小五羊杯”唐立新负责。广州市甲组联赛估计是关教练亲自执笔。

 昨天晚上,我提前完成任务。今天下午,我发了电子邮件给关教练请他提意见。现在,我把草案发上来,请网友提意见。最后定稿,然后以正式文件寄给中国象棋协会,参加评选。

3楼
坚强 发表于:2012/3/10 17:58: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希望明年更上一层楼,更多人参加,越办越好。

4楼
闲庭信步言无忌 发表于:2012/3/10 18:21:00
以下是引用坚强在2012-3-10 17:58: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希望明年更上一层楼,更多人参加,越办越好。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不管别人如何评价,工作一定要做好!

5楼
棋人炮 发表于:2012/3/10 18:38:00
好字一个~~肯定入选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6楼
闲庭信步言无忌 发表于:2012/3/10 18:45:00
 我想:作为象棋大省、象棋大市,假如一个都评不上讲不过去!无论职业、业余棋类工作者何以面对江东父老!
7楼
顺德小丁 发表于:2012/3/10 19:31:00
支持“迎春杯”,明年我还会参赛的/。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8楼
打虎将 发表于:2012/3/11 0:24:00
支持!
还有东莞、重庆、江苏等地的业余、专业等传统赛事。
9楼
荷叶铺水面 发表于:2012/3/11 1:00:00
迎春杯虽然是一个有影响的赛事,但广东作为经济排头兵,办这样的比赛有点寒酸,有一些东西似乎不能成正比,棋手为什么参赛,就是为了赞助者的出场费罢,一个赞助者的钱似乎都可以搞一场比赛,迎春杯为什么还要这样办呢,广州不但称为棋城,还是中国南方大门户,经济比起很多地方没得说,总之,要注意下形象罢。
10楼
邱楚浩 发表于:2012/3/11 1:59:00
以下是引用闲庭信步言无忌在2012-3-10 17:44:00的发言:

广东迎春杯象棋团体公开赛

推荐评选表彰《象棋盛典》活动材料(草案)

 

 

.赛事性质:民间自发组织(没有官方背景)      

.比赛项目:象棋团体公开赛(不分性别)

.起始时间: 1992年至今,一共举办了十八届,

比赛每年元宵节后的周、六日在文化公园进行          

.赛事形式:“自助餐”,俗称“凑米下锅”

.资金筹措:主要源自各参赛队的报名费,从不依赖社会赞助。比赛举办至今其中两届有赞助,其余均用各队报名费作比赛经费。

.赛事溯源:

该赛事系1992年五羊杯全国象棋冠军赛期间,由广州象棋名宿邓其湛先生(已故)倡导,原广州市越秀区中中不锈钢厂厂长黄乐威先生、东莞市著名象棋活动家黄根先生(已故)、原广州文化公园文体科科长黎经华、文体科业务员谭达民先生联合发起。

当时,几位多年故交坐在台下一边看全国冠军下棋,一边聊天:“春节期间有象棋活动吗?”,大伙都说没有。邓其湛先生随即提议“那我们不如自己搞个团体赛如何?”。“好啊!就叫‘迎春杯吧’!”众人一起喝彩!一拍即合!

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接下来有几个问题需要马上拍板:资金如何筹措?赛场在哪儿?谁当工作人员?于是,大家又议论纷纷。黎科长说:“文化公园无偿提供场地”。谭达民说:“我来当工作人员”。其他几人异口同声说:“每个参赛队自愿交报名费”。黄厂长最爽快,第二天即叫人把三千元报名费交到文化公园文体科。这时,距离春节只有两天时间。

.规模、影响:

   先从数字看

第一届只有三支棋队参赛---广州市越秀区中中不锈钢厂、东莞市代表队、广东省财政厅。一至八届参赛队数在十支以下徘徊增减。其中,由韩松龄大师领衔的中中不锈钢厂前三届获得两次冠军一次亚军(直至解放路扩路,中中不锈钢厂改制,以后没有组队)。还有值得一提的是时任财政厅领导的陈继兴先生(后调任江门市委书记)也亲自下场比赛。

第九届可以说是迎春杯兴旺发展的里程碑---参赛队伍达到十四支,而且,香港、澳门首次派出棋队参赛(澳门两支),以后雪球越滚越大。直至第十二届达到二十支,第十三届更是突破二十支大关。

近年,迎春杯的发展更有烽火燎原之势。正是无巧不成书,言穆江大师在《棋艺》杂志发表的棋评正是以《燎原烽火迎春杯》为题目。至第十六届参赛队达到四十支,第十七、十八届达到四十八支,为历届之最。

然后从地域看

一开始,参赛队伍以广州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主。后来,发展到港澳特别行政区和内地省份(浙江),甚至国外(新加波)。今年(第十八届),海南省棋友经过几年努力,终于解决经费问题组队渡过琼州海峡参赛。

再从参赛棋手看

一至十届参赛的都是业余棋手。第十一届开始,参赛的职业大师、特级大师、越来越多。迄今为此,我国总共产生了十四位全国冠军,然而,有半数参加了迎春杯比赛,他们是吕钦、赵国荣、蒋川、赵鑫鑫、柳大华、洪智、孙勇征,从中可见赛事的吸引力和全国冠军对该赛事的重视。

  综上所述,迎春杯的规模越来越扩大,影响越来越深远、参赛棋手水平越来越高。可以说迎春杯已经成为广东省,甚至国内民间自发组织赛事的品牌。

  八.参赛资格:

由于刚开始时参赛的大多数是业余棋手,所以没有设定资格限制。后来,不断有专业、职业棋手参赛,曾经试过限制每队只能报两名有等级分的棋手。还试过没有等级分的棋手得分给予补贴。再后来,参赛的大师、特级大师越来越多,干脆全部放开,又回复到原来不设限制。不过,这不是倒退,而是经过一个实践反复之后,获得了螺旋式上升的认识,无论比赛规模、水平均得到了提高。

九.比赛办法:

为了收到更佳的效果,我们不断尝试不同的比赛办法、抽签办法和计分方法。例如分台定人制、分台换人制、临时定台制、设定种子抽签、以总局分排列名次等。总之,我们无论做任何工作都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十.赛事亮点:

本赛事除了大师、特级大师,参赛的多数是业余棋手,只有少数棋队有老板赞助,其余多数是几个好朋友凑钱交报名费,组队参赛。这是赛事坚持“凑米下锅”的充分体现。曾经有一支棋队领队、教练、队员由六兄弟组成,坚持了很多年。后来由于工作关系,兄弟分散了才没有组队参赛。对于大多数业余棋手来说,他们下的是快乐象棋;参赛是为了向大师、特级大师学习提高棋艺。所以,尽管报名费相对比较高,而且,他们能够获奖的机会甚微。但是,他们仍然乐此不疲。

十一.有待改进:

集思广益,提高改进宣传报道和资料工作,加强赛场秩序管理。

十二·赛事展望:

继续扩大赛事影响,发挥品牌效应,力争越南、台北棋手组队参赛;发挥象棋大省、象棋大市的应有作用,推动象棋活动向前发展!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共7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3][4][5][6][7][8]

Copyright © 2000 - 2008 Dvbbs.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781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