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本俊力战胡荣华
1973年11月底,上海象棋集训队胡荣华一行数人,在江苏省棋队戴荣光的陪同下,到扬州、泰州、镇江等地巡回表演。12月4日抵达镇江,当晚即与镇江棋手作友谊比赛。当时还是“文革”后期,艺苑沉寂,百花凋零,群众的文化生活十分贫乏,难得有这种机会。胡荣华又是人们心目中的传奇人物,大家都想一睹为快。门票三天前就被争购一空。
这场比赛是镇江棋手童本俊、孙夕冲、杨毅、张少俊、阮宝林,分别对胡荣华、徐天利、朱永康、陈奇、戴荣光。也许是为了答谢东道主的盛情款待,当晚客队的几位高手都刀下留情,后四台很快就握手言和,只剩童本俊和胡荣华尚在酣战中。
童本俊比胡荣华小一岁,初中毕业后曾一度在市文化馆管理棋室,受到名棋手的熏陶。后来又得到王迪文、石成玉等人的指点,棋艺进步很快,作为一名业余棋手,在廿几年的棋艺生涯中,可算是硕果累累,战功赫赫。他15岁(1961年)时即获得市少年冠军,同年获市等级赛甲级组第一名,1963年获江苏省少年冠军、荣登市百局象棋赛榜首,1964、1965年,连续两次获江苏省成人亚军,前后10次在市级比赛中夺魁。他还战胜过刘忆慈、惠颂祥、童玉麟等国内名将。他的棋风泼辣,喜爱悬崖搏斗,杀得兴起,即使被人剥去士相,甚至损兵折将也是在所不惜的。
这一天他先手对胡荣华,首着“马八进九”。这种开局源出于周秋水等人传出的《游戏大全》,共有42局百余种变化,童本俊从中又有了创新和发展,遇有重要比赛,他都使用这种含而不露、锋芒内敛的开局,曾使许多名手马失前蹄。开始胡荣华对此并未注意,他落子飞快,开局未几,七路兵已登堂入室,进入童的九宫,及至童本俊“马九进七”又“马七进五”之后,胡荣华才感到情况不妙,陷入苦思之中。有一着棋他考虑了47分钟,设想了种种方案,最后采用一车换双马这一下策中的上策。至此,童本俊已形势大优,稳持先手。胡荣华纵观棋势,感到胜局无望,三次利用棋规邀兑求和,而童本俊历来有宁输不和的犟劲,每次都主动变着。胡荣华毕竟是弈林俊彦,中残功夫非同凡响,运用躲闪腾挪之术,占据有利地形。童本俊此时又连走几步错着,特别是送吃了一只孤相,使自己的中炮无立足之地,形势开始逆转。
尽管胡荣华最后取得了这局棋的胜利,但他离开赛场时还是连连摇头,回到住处,立即与徐天利等秉烛解拆,第二天又向石成玉请教这局棋的详细变化。童本俊通过这局棋也更加钦佩胡荣华的精湛棋艺。当时有许多观众埋怨童本俊,认为他不该求变,结果输了棋还给客人留下“镇江人不友好”的印象。其实,观众的顾虑是多余的,胡童二位并未因此产生隔阂。此后两天,他们竟日长谈,相处甚欢。后来胡荣华又三次到镇江献艺,童本俊亲手制作了全省最大的棋盘,供其表演。童本俊曾为江苏省棋协委员、镇江市棋协副主席,业余兼任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教练。 (陈学元)
童本俊:原籍镇江的象棋大师童本平的堂兄,江苏著名的双枪将,曾获国象江苏省冠军、中象江苏省亚军。
其子童渊铭更为有名,曾获国象全国冠军、国际公开赛冠军等,也是现今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侯逸凡的启蒙教练。
| ||
十分巧合的是,此次世锦赛侯逸凡的对手竟然是她的同门姐妹。两人都来自江苏,曾先后师从一位教练,就是目前齐鲁晚报棋院的著名国象教头童渊铭。 来山东之前,童渊铭是江苏棋院的教练,7岁的阮露斐当时跟着童渊铭学棋,一直到10岁,才转给了现在的江苏棋院教练徐俊。阮露斐是童渊铭早年比较得意的一个弟子,在童的执教下,阮露斐曾取得李成智杯全国少年冠军赛的亚军。据童渊铭介绍,阮露斐下棋比较稳健,精于防守,无论多强大的对手都能下和。 后来童渊铭到山东后,又收下“天才少女”侯逸凡为徒,侯逸凡也是7岁起跟童学棋,到10岁离开。不同的是她到了国家队,师从叶江川。没想到今天,两位同门姐妹竟双双闯入世锦赛决赛中。因为是同门姐妹,侯逸凡和阮露斐的棋路也是彼此熟悉,知根知底。从综合棋力、竞技状态以及大赛经验来看,一直在国家队身经百战的侯逸凡要高出师姐一筹。所以,外界更看好侯逸凡。但是决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双方的技术、耐力、心理都是极大的考验。更为年长的阮露斐在把握棋局的眼界以及心理素质上,也有自己的优势。 童渊铭表示,从下棋风格上,侯逸凡偏重进攻,对善于防守的师姐,或许有一定心理压力。但整体上,还是师妹棋力强一些。无论俩人最终谁夺冠,童渊铭都会有一个棋后学生,这是他最大的欣慰。 本报记者 刘玮(土耳其安塔基亚电) |
搜狐体育讯 童渊铭和刘玮,是山东国际象棋发展的“黄金搭档”。刘玮善于疏通关系,开拓事业;而童渊铭则更长于慧眼识才,培养冠军。在他的手下,已经教出了几十个世界少儿冠军和全国少儿冠军,是名副其实的金牌教头。
童渊铭能够得到侯逸凡这个得意门生,源于自己父亲的推荐。他的父亲童老先生(即童本俊)是老一辈的国象教练。一次在江苏,老爷子看了侯逸凡下棋之后,告诉侯逸凡的父母:“让她去山东吧,我让童渊铭教她。”此时,人在齐鲁晚报棋院教学的童渊铭,早已是全国最好的少儿教练,能够得到这位高手的指点,小侯的父母自然非常珍惜这个机会。
听到父亲的举荐,童渊铭见到侯逸凡之后,试了试她的棋技。给他的第一印象是,棋的战术能力还比较简单,很多走法显得有些不合逻辑。但是她最大的长处是,反应速度非常快,对棋路的判断与直觉极好。而且个性坚毅,争强好胜。“当时我安排了三个男学生和她下,结果她都赢了。后来我和她下,她都敢赢我。”童渊铭一下抓住了侯逸凡最优秀的特点,他决定无论如何也要留住这个学生。
不过,童渊铭并没有准备给侯逸凡开“小灶”。他让侯逸凡跟着十几个孩子,一起训练。这十几个孩子的,由童渊铭亲自教授,都是孩子们中的佼佼者。“其中有两三个全国冠军,全班的总体水平,要远远高于一般的地方棋院的少儿棋手们。”而童渊铭培养他们的秘诀,似乎也没有什么高明之处,就是多赛多练。“我们每天都练,训练强度和专业棋手类似。”在他的眼中,优秀棋手不是教出来的,应该是练出来的。只有在不断地实战之中,他所传授的东西才可能被这些小孩儿慢慢消化,成为自己的东西。
天天有高水平的队友做“陪练”,侯逸凡如鱼得水。她的实战能力,也在不断进步。在生活上,童渊铭也帮了孩子好多忙。最初侯逸凡刚刚来济南的时候,父母一时不在身边,童渊铭帮着联系其他的孩子家长安顿小侯;而在2003年世少赛之前,老童又帮着侯逸凡寻找赞助,解决她出国比赛的费用……而侯逸凡的心里,也始终惦记着童老师,后来出国比赛,她还经常会给童渊铭捎带些礼物回来,表示感谢。她知道,自己从一个初涉国象的棋童,仅仅用了三年时间便打进了国家队,其中功勋志伟的人,便是童渊铭。
2003年底,在童渊铭的引荐下,小侯在夺取世少赛冠军之后,正式投入国家队主帅叶江川门下,成为叶帅的弟子。当时侯逸凡的父母还有点不好意思,而童渊铭说:“她已经是世界冠军了,在我这儿已经是水平最好的学生了,应该给她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
2008年9月,侯逸凡打入世锦赛决赛。童渊铭心中感到由衷的高兴:“她拿下科斯坚纽克并非不可能,属于侯逸凡的奇迹,还远远没有结束。”
童本俊力战胡荣华,有声有色。
能否有记录刊载一下,大家欣赏。
童本俊力战胡荣华,有声有色。
能否有记录刊载一下,大家欣赏。
谢谢关注!棋谱没有资料,有机会联系童老前辈本人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