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无数象坛高手竭尽智慧角逐枰场,在漫长的象棋史上写下了一篇篇输攻墨守的精采篇章,其中最为夺目的当推明清以来的梅橘争雄篇了。
梅橘争雄是马炮争雄的雅说。「橘」指明末朱晋桢所着的【橘中秘】棋谱,「梅」指清代王再樾所编的【梅花谱】棋谱。【橘】谱主述先手当头炮必胜的秘诀,而【梅】谱则主述后手屏风马必破当头炮的妙法,故而梅橘也就成了马炮的代称。
《桔中蜜》中有大名鼎鼎的“弃马十三招”,《梅花谱》中也有著名的“弃马陷车局”,关于该局至今有两大观点:
(杨官磷)的观点是‘陷’,结论是黑好;(吴贵临)的观点是‘献’。结论是红好。
请问各位高手,到底有没有最终的结论呢?红好还是黑好?
开局棋谱如下:
1. 炮二平五 马8进7 2. 马二进三 车9平8
3. 车一平二 卒3进1 4. 车二进四 马2进3
5. 兵七进一 卒3进1 6. 车二平七 炮2退1
7. 炮八平七 炮2平3 8. 车七平三 卒7进1
9. 车三进一 象3进5 10. 车三进二 马3退5......
这里有结论《炮马争雄300年(黄少龙)--完美版chm电子棋书》
http://xqcyfzlm.5d6d.com/viewthread.php?tid=21144
这里有结论《炮马争雄300年(黄少龙)--完美版chm电子棋书》
http://xqcyfzlm.5d6d.com/viewthread.php?tid=21144
谢谢导航灯,每次都能指点迷津!象棋乐园真不错!
从现代布局理论上来说,上马布局是“万金油”,适用于所有先后手开局;反之,后手强行走中炮应付先手马局,在棋力相当特别是高层次比赛中往往被认为是“饶半先”的走法,至少先手马方会走得更为自信。正因为后手炮方忌惮于先手马局的强大威力,仙人指路布局体系才能成为继中炮以外的另一大主流先手布局体系。因此可以推断,从布局科学性的角度来说,马局的适性比炮局要广,也更科学。
如果客观一点来分析:如果仅仅是先手当头炮VS后手屏风马,当然是先手方占优。但如果综合了先后手布局,从胜率上来说,炮局仅略优于马局;而从不败率上说,马局大优于炮局。当然,这只是宏观上的分析,具体实战布局的选择应该做到知己知彼,富有针对性,才能收到奇效。
废话,先手当然比后手占优。请你统计一下东萍先手屏风马VS后手中炮的胜率再作结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