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随着棋类运动的普及推广,象棋项目已经不再是男子的天下,越来越多的女性棋友的棋艺水平不断提高,在广州地区涌现了很多活跃的女棋友,凭着她们对象棋的执着爱好以及不懈努力,其中已经不乏可以轻松“扫街”的水平(扫街是指击败普通街边棋迷的水平)。但女性棋友在不分年龄性别的混合个人公开赛上还缺乏竞争实力。推广就离不开普及,推广象棋如果只注重和强调精英化,则是不利于普及的推广。因此,今后的棋类比赛应该向多元多层次的方向着眼。现在以男子为主的混合公开赛遍地开花、青少年层次的比赛也搞得如火如荼,连残疾人比赛,行业系统比赛都有了,唯独缺业余女子比赛。
低层次比赛无须有太重的物质奖励,而应以精神鼓励为主,因此办赛成本极为低廉。为什么棋界大佬们从来不会去想?不要让广州城中爱好象棋的女孩们成为受忽略的群体,要鼓励她们走上赛场,寻回自信。搞一次成规模的、专门为业余女子爱好者(谢绝女子大师参加)而设的象棋比赛在广州象棋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今后的棋类比赛应该向多元多层次的方向着眼
我也早就有楼主这种想法,组织一个女子公开赛,包吃住,设奖面尽量宽,预算需要10万元,可是因为资金没有完全落实而搁浅。
我也早就有楼主这种想法,组织一个女子公开赛,包吃住,设奖面尽量宽,预算需要10万元,可是因为资金没有完全落实而搁浅。
没有完全落实,也就是部分落实!?
何不退而求次呢?包吃不包住,缩小奖励面…
先搞一个,总算填补了空白,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