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川1990年开始学棋,到2002年仍然只是一名一级棋士,还没取过任何可以让人满意的成绩。那时候他感觉很失意,他对自己对象棋很失望,觉得自己不是下棋的料,感觉自己在象棋的道路上已经走不下去了,想要动摇了,想要放弃了……
2002年全国体育大会,胡荣华先负蒋川。胡荣华输棋后大赞小伙子有前途。于是蒋川一下子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并且坚定了走象棋之路的决心,从此以十二分的热情,以十足的干劲,更加勤奋地钻研象棋。六个月之后,蒋川打进全国个人赛的前18名,获得象棋大师称号。六年半之后,蒋川等级分升至第一位。九年之后,蒋川获得全国个人赛冠军、特级大师称号。如果没有胡荣华当年那一赞,一切可能不是这样……
勤奋,刻苦,心中常怀一颗感恩之心,也许这就是蒋川与常人的不同之处。
当然,以上所说与本帖子标题无关。呃。。。我跑题了。。。
对弈本质 陶冶情操
由此谈到象棋界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胡荣华更为纠结。
“我们小时候学棋就是爱好,连学了棋当不当职业棋手都没想过,就是看杨官麟、何顺安他们的棋下得真好。国际象棋和现代的围棋都是国外来的,奖金高,和市场经济接触早。相比之下,象棋还是比较单纯的……”现在这种格局也发生了变化,胡荣华受邀去观看市级比赛,“上世纪50年代市比赛全是大人没小孩,现在没大人了,因为下不过小孩。但以前下棋纯粹是爱好,现在小孩学棋绝大多数是功利,为了考试加分,或者拼职业棋手挣钱,就是为了名利。然后为了赢棋不顾一切,耍赖、作弊、买棋全来了。”
胡荣华提到了一个“本末倒置”的观念,“无论象棋围棋,本来都是陶冶情操,开发智力,增加修养的,这是古代士大夫下棋的目的。所谓人品棋品,棋如人生,人生如棋。现在反了,小孩教棋只研究技‘术’,不讲究‘品’,那就是本末倒置!下棋决不能单单为了输赢,否则跟赌博没什么区别了!”他指出,重视加分无非为了省学费,根源还在“钱”,而像现在围棋道场孩子不读书,一年投入动辄几十万,“都把孩子当原始股,等他们入段‘上市’,哪那么容易?这是逼着孩子走独木桥,危险!”前不久他受邀参观上海嘉定区的马陆小学,对那里提倡“棋品人品”的教学特色就大为赞扬,认为这才是正本清源的学棋之道。“棋手不能把脑子局限在棋盘上一点点,这个问题出在主管部门不重视,教育部门、学校反而意识到了。”
鉴于年事已高,胡荣华偶尔也感慨力不从心,“一心想出个接班人,现在倒有点想通了,悟性的东西有些是天生的,只能顺其自然!能提供给他们的机会我都让出来了,看孩子们自己争气吧!”
今年象甲出现了赛场上不服裁判,当场争吵的现象,胡荣华为之痛心疾首,反之上海金外滩队第一轮加赛快棋时,谢靖因为袖子带动棋子优势下被判负,胡荣华却“笑纳”了,“没办法,规则判输就输了!可以提意见,但别去吵,后来不也连赢四场?我们做棋手的,首先要有一颗感恩之心,你对自己钟爱的运动心怀感恩,别记仇,别放纵,样样都想通了!”
楼主显然是话外有话,弦外有音啊,我听出来了,君子报恩,十年不晚,高,实在是高啊!
楼主显然是话外有话,弦外有音啊,我听出来了,君子报恩,十年不晚,高,实在是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