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广象网 http://www.gdchess.com/bbs/

象棋,广东象棋网,象棋棋谱
共16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浏览完整版]

标题:追忆徐续先生和黄叔麟先生(林关浩于2012年7月30日)

1楼
小猴子 发表于:2012/8/2 12:30:00
        

           追忆徐续先生黄叔麟先生

      徐续于七月廿日在中国广州溘然逝世,亨年九十一岁。

      黃叔麟于七月廿一日在新加坡寿终正寝,亨年七十五岁。

      两位都是我生平的挚友。我在同一天里惊闻他们逝世噩耗,一下子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内心的哀伤是笔墨所不能形容的。

        徐续,号对庐,1921年生,中国广东惠州人。曾任中国澳门"大众报"副总编辑。生前为广东省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协会会员、广东省楹联学会副会长、广州诗社及荔苑诗社顾问。

       著有"苏轼诗选"、"对庐诗词集"、"岭南古今录"、"广东名胜记"、"黄花冈"、"广州棋坛六十年"、"华南神龙陈松顺"、"弈林野史"、"徐续书法集"、"徐续书法集"等

       他也曾任"象棋报"(80-90年代出版)""棋文棋史"主笔。

       1987年我与他在广州初会,执手言欢。他向我了解新加坡象棋的历史及发展情况。那次我来去匆匆。別前,我们在白云宾馆对弈了两盘和棋,也算是鸿爪留痕吧。他过后写了一首诗:

      醉酒奇书不卖名 每留诗意在云枰

      菊花时节今来雨 珍重星洲岭南情

      次年,我与他、陈松顺、蔡褔如、杨官璘四位棋坛前辈在广州桃园酒家相聚。席间,徐老建议我与杨老下一盘棋,杨老欣然答应并让我执红棋,他后手使出"左马盘河"成名布局,志在必得。想不到此局杀得难分难解,陈、蔡及徐相继离去。至中夜到了残局阶段,我一时不慎方败下阵来。有徐续的诗为证:

     且尽金牌酒一瓯 桃园璧画绘关刘

      牛刀小试谈何易 客去宵残弈未休

     最后一次见徐老,是在2010年九月间中国广州主办"亚洲运动会"时。当时,我为了年底东马美里承办"亚洲象棋赛"特刊题词烦恼。草擬了一副对联向徐老请教。经他细心推敲,终完成了以下一副完美的棋联:

    争城争野争雄楚河壮阔

    结义结缘结彩美里辉煌

    我还请他为以上对联挥毫,他用行草写了大小各一幅,大行草送给了美里象棋公会,我至今还保存着那幅小行草。他的书法早负盛名,如广州白云山上的广州碑廊、珠海伶仃洋文天祥公园、深圳荷花公园碑林、肇庆鼎湖山碑林、福建宋丞相李纲墓、黑尤江密林巿碑林等都有他的诗词对联书刻。

    除了我欣赏徐老的书法外,另外一位是马耒西亚棋坛名人彭彪太平局绅。彭局绅把徐老赠送的墨宝与其他名家佳作,一齐珍藏在他个人书画纪念馆中,时而对外展出让同好者一饱眼福。

    黄叔麟,又名简桥、贺天,生于新加坡,祖籍广东潮安。曾任教师、记者。著作有小说:"牛车水之窗"、"舐犊"、"古城春晓"、"一场战争"。

    散文:"青灯黄卷"、"开弓集"、"线里线外"、"僧庐下听雨"、"黄叔麟散文集"、"贺天相声集"、"并生阁谜语"及"坦言堂文选"等。

    他曾解释为何用笔名"简桥",他说:"我是一个学佛的人,与所有的同修一样,都想到彼岸去。我想,只要有一条简单的桥,我就可以过去了。如此而已。"

    我喜欢读他的文章。因为他的文字简炼、言之有物、有深度也幽默。例如"北斗棋苑"第六期他曾为新加 坡象棋总会第19届理事会就职典礼写过一篇报道,他用了一个标题:"打破象棋种族藩篱 ,使它成为全世界共享的文化"

    他从报馆退休后,受邀在"联合早报"副刊"四面八方"写一个专栏,他安了一个"坦言堂"的栏名。他的专栏每逢星期二刊出,我从未错过他的每一栏。

    他是一个很讲义气的人。我在2008年写"炮王蓝春雨",请他写一个"序",他说:"实在是轮不到我耒讲的。但鉴于与关浩兄交游数十年,深深地感动于他对象棋的热爱、对棋运的栽培和提携,都从不遺力。只就成就,我就不避自己的浅陋,为这本书讲几句话。"

    他很乐意助人。

    我送他一本"象棋大全",他赏识其内容的丰富。当我告知他,这本书虽是"非卖品",但计划有人乐捐至少廿元予"亚洲象棋联合会",即可获赠此书。他主动在"坥言堂"写了一篇报道,大力呼吁人们响应。想不到短短数天我接到上百的电话询问。总共有五十人乐捐,其中有一位陈爱华先生更热心,乐捐了$1000.00。

    这个活动让"亚洲象棋联合会"获得$2000.00的赞助。

    我也在这些热心人士中結交了刘剑平先生,2010年我邀刘先生加入新加坡象棋总会理事行列,为棋运奉献。

这是"坦言堂"建立了一道"简桥",让我有缘认识了刘先生及其他49位棋艺爱好者。

    -- 结语---

    徐续和黄叔麟皆为文人。我都去过他们住的地方,了解他们的生活環境,他们并不富有,过着平静简樸的生活。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文化艺术活动,因此他们都曾很快乐。虽然他们都才气纵横,但不曾"恃才傲物",待人以诚。我很高兴与他们交往。他们突然离开这尘世,但他们光辉的形象,他们文明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我含泪写下以上追亿。

    林关浩(于2012年7 月30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8-3 18:01:58编辑过]
2楼
小猴子 发表于:2012/8/2 12:43:00
   

                   追忆徐续先生黄叔麟先生

     徐续于七月廿日在中国广州溘然逝世,亨年九十一岁。

     黃叔麟于七月廿一日在新加坡寿终正寝,亨年七十五岁。

      两位都是我生平的挚友。我在同一天里惊闻他们逝世噩耗,一下子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内心的哀伤是笔墨所不能形容的。

    徐续,号对庐,1921年生,中国广东惠州人。曾任中国澳门"大众报"副总编辑。生前为广东省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协会会员、广东省楹联学会副会长、广州诗社及荔苑诗社顾问。

    著有"苏轼诗选"、"对庐诗词集"、"岭南古今录"、"广东名胜记"、"黄花冈"、"广州棋坛六十年"、"华南神龙陈松顺"、"弈林野史"、"徐续书法集"、"徐续书法集"等

    他也曾任"象棋报"(80-90年代出版)""棋文棋史"主笔。

    1987年我与他在广州初会,执手言欢。他向我了解新加坡象棋的历史及发展情况。那次我来去匆匆。別前,我们在白云宾馆对弈了两盘和棋,也算是鸿爪留痕吧。他过后写了一首诗:

    醉酒奇书不卖名 每留诗意在云枰

    菊花时节今来雨 珍重星洲岭南情

    次年,我与他、陈松顺、蔡褔如、杨官璘四位棋坛前辈在广州桃园酒家相聚。席间,徐老建议我与杨老下一盘棋,杨老欣然答应并让我执红棋,他后手使出"左马盘河"成名布局,志在必得。想不到此局杀得难分难解,陈、蔡及徐相继离去。至中夜到了残局阶段,我一时不慎方败下阵来。有徐续的诗为证:

   且尽金牌酒一瓯 桃园璧画绘关刘

   牛刀小试谈何易 客去宵残弈未休

   最后一次见徐老,是在2010年九月间中国广州主办"亚洲运动会"时。当时,我为了年底东马美里承办"亚洲象棋赛"特刊题词烦恼。草擬了一副对联向徐老请教。经他细心推敲,终完成了以下一副完美的棋联:

    争城争野争雄楚河壮阔

    结义结缘结彩美里辉煌

    我还请他为以上对联挥毫,他用行草写了大小各一幅,大行草送给了美里象棋公会,我至今还保存着那幅小行草。他的书法早负盛名,如广州白云山上的广州碑廊、珠海伶仃洋文天祥公园、深圳荷花公园碑林、肇庆鼎湖山碑林、福建宋丞相李纲墓、黑尤江密林巿碑林等都有他的诗词对联书刻。

    除了我欣赏徐老的书法外,另外一位是马耒西亚棋坛名人彭彪太平局绅。彭局绅把徐老赠送的墨宝与其他名家佳作,一齐珍藏在他个人书画纪念馆中,时而对外展出让同好者一饱眼福。

    黄叔麟,又名简桥、贺天,生于新加坡,祖籍广东潮安。曾任教师、记者。著作有小说:"牛车水之窗"、"舐犊"、"古城春晓"、"一场战争"。

    散文:"青灯黄卷"、"开弓集"、"线里线外"、"僧庐下听雨"、"黄叔麟散文集"、"贺天相声集"、"并生阁谜语"及"坦言堂文选"等。

    他曾解释为何用笔名"简桥",他说:"我是一个学佛的人,与所有的同修一样,都想到彼岸去。我想,只要有一条简单的桥,我就可以过去了。如此而已。"

    我喜欢读他的文章。因为他的文字简炼、言之有物、有深度也幽默。例如"北斗棋苑"第六期他曾为新加 坡象棋总会第19届理事会就职典礼写过一篇报道,他用了一个标题:"打破象棋种族藩篱 ,使它成为全世界共享的文化"

    他从报馆退休后,受邀在"联合早报"副刊"四面八方"写一个专栏,他安了一个"坦言堂"的栏名。他的专栏每逢星期二刊出,我从未错过他的每一栏。

    他是一个很讲义气的人。我在2008年写"炮王蓝春雨",请他写一个"序",他说:"实在是轮不到我耒讲的。但鉴于与关浩兄交游数十年,深深地感动于他对象棋的热爱、对棋运的栽培和提携,都从不遺力。只就成就,我就不避自己的浅陋,为这本书讲几句话。"

    他很乐意助人。

    我送他一本"象棋大全",他赏识其内容的丰富。当我告知他,这本书虽是"非卖品",但计划有人乐捐至少廿元予"亚洲象棋联合会",即可获赠此书。他主动在"坥言堂"写了一篇报道,大力呼吁人们响应。想不到短短数天我接到上百的电话询问。总共有五十人乐捐,其中有一位陈爱华先生更热心,乐捐了$1000.00。

    这个活动让"亚洲象棋联合会"获得$2000.00的赞助。

    我也在这些热心人士中結交了刘剑平先生,2010年我邀刘先生加入新加坡象棋总会理事行列,为棋运奉献。

这是"坦言堂"建立了一道"简桥",让我有缘认识了刘先生及其他49位棋艺爱好者。

    -- 结语---

    徐续和黄叔麟皆为文人。我都去过他们住的地方,了解他们的生活環境,他们并不富有,过着平静简樸的生活。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文化艺术活动,因此他们都曾很快乐。虽然他们都才气纵横,但不曾"恃才傲物",待人以诚。我很高兴与他们交往。他们突然离开这尘世,但他们光辉的形象,他们文明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我含泪写下以上追亿。

    林关浩(于2012年7 月30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8-3 18:03:40编辑过]
3楼
温润如玉 发表于:2012/8/2 17:44:00
向象棋前辈致敬
4楼
秋色 发表于:2012/8/2 17:59:00
前辈一路走好!!!!!!!1    两位在天堂也要推广象棋哦!!
5楼
书王子 发表于:2012/8/2 19:03:00
向象棋前辈致敬 !
6楼
小猴子 发表于:2012/8/2 23:55:00
 

            沉痛哀悼徐续、黄叔麟,棋壇先軀功勛卓著

       棋壇先軀,功勛卓著

        柬埔寨棋联总会馮利发会长暨全体理事会員敬輓

       沉痛哀悼徐续先生黄叔麟先生

       世象联宋德柔主任、中国象棋大师网小崔、广东象棋网小猴子:

       根据亚象联秘书长、新加坡象棋总会第一副会长林关浩手机短信息,希阁下能在各自的象棋网站发布此信息,谢谢!

林关浩、孔广锡敬托 2012.8.2   09:53

 

         

         追忆徐续先生黄叔麟先生

      徐续于七月廿日在中国广州溘然逝世,亨年九十一岁。

      黃叔麟于七月廿一日在新加坡寿终正寝,亨年七十五岁。

       两位都是我生平的挚友。我在同一天里惊闻他们逝世噩耗,一下子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内心的哀伤是笔墨所不能形容的。

    徐续,号对庐,1921年生,中国广东惠州人。曾任中国澳门"大众报"副总编辑。生前为广东省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协会会员、广东省楹联学会副会长、广州诗社及荔苑诗社顾问。

    著有"苏轼诗选"、"对庐诗词集"、"岭南古今录"、"广东名胜记"、"黄花冈"、"广州棋坛六十年"、"华南神龙陈松顺"、"弈林野史"、"徐续书法集"、"徐续书法集"等

    他也曾任"象棋报"(80-90年代出版)""棋文棋史"主笔。

    1987年我与他在广州初会,执手言欢。他向我了解新加坡象棋的历史及发展情况。那次我来去匆匆。別前,我们在白云宾馆对弈了两盘和棋,也算是鸿爪留痕吧。他过后写了一首诗:

    醉酒奇书不卖名 每留诗意在云枰

    菊花时节今来雨 珍重星洲岭南情

    次年,我与他、陈松顺、蔡褔如、杨官璘四位棋坛前辈在广州桃园酒家相聚。席间,徐老建议我与杨老下一盘棋,杨老欣然答应并让我执红棋,他后手使出"左马盘河"成名布局,志在必得。想不到此局杀得难分难解,陈、蔡及徐相继离去。至中夜到了残局阶段,我一时不慎方败下阵来。有徐续的诗为证:

   且尽金牌酒一瓯 桃园璧画绘关刘

   牛刀小试谈何易 客去宵残弈未休

   最后一次见徐老,是在2010年九月间中国广州主办"亚洲运动会"时。当时,我为了年底东马美里承办"亚洲象棋赛"特刊题词烦恼。草擬了一副对联向徐老请教。经他细心推敲,终完成了以下一副完美的棋联:

    争城争野争雄楚河壮阔

    结义结缘结彩美里辉煌

    我还请他为以上对联挥毫,他用行草写了大小各一幅,大行草送给了美里象棋公会,我至今还保存着那幅小行草。他的书法早负盛名,如广州白云山上的广州碑廊、珠海伶仃洋文天祥公园、深圳荷花公园碑林、肇庆鼎湖山碑林、福建宋丞相李纲墓、黑尤江密林巿碑林等都有他的诗词对联书刻。

    除了我欣赏徐老的书法外,另外一位是马耒西亚棋坛名人彭彪太平局绅。彭局绅把徐老赠送的墨宝与其他名家佳作,一齐珍藏在他个人书画纪念馆中,时而对外展出让同好者一饱眼福。

    黄叔麟,又名简桥、贺天,生于新加坡,祖籍广东潮安。曾任教师、记者。著作有小说:"牛车水之窗"、"舐犊"、"古城春晓"、"一场战争"。

    散文:"青灯黄卷"、"开弓集"、"线里线外"、"僧庐下听雨"、"黄叔麟散文集"、"贺天相声集"、"并生阁谜语"及"坦言堂文选"等。

    他曾解释为何用笔名"简桥",他说:"我是一个学佛的人,与所有的同修一样,都想到彼岸去。我想,只要有一条简单的桥,我就可以过去了。如此而已。"

    我喜欢读他的文章。因为他的文字简炼、言之有物、有深度也幽默。例如"北斗棋苑"第六期他曾为新加 坡象棋总会第19届理事会就职典礼写过一篇报道,他用了一个标题:"打破象棋种族藩篱 ,使它成为全世界共享的文化"

    他从报馆退休后,受邀在"联合早报"副刊"四面八方"写一个专栏,他安了一个"坦言堂"的栏名。他的专栏每逢星期二刊出,我从未错过他的每一栏。

    他是一个很讲义气的人。我在2008年写"炮王蓝春雨",请他写一个"序",他说:"实在是轮不到我耒讲的。但鉴于与关浩兄交游数十年,深深地感动于他对象棋的热爱、对棋运的栽培和提携,都从不遺力。只就成就,我就不避自己的浅陋,为这本书讲几句话。"

    他很乐意助人。

    我送他一本"象棋大全",他赏识其内容的丰富。当我告知他,这本书虽是"非卖品",但计划有人乐捐至少廿元予"亚洲象棋联合会",即可获赠此书。他主动在"坥言堂"写了一篇报道,大力呼吁人们响应。想不到短短数天我接到上百的电话询问。总共有五十人乐捐,其中有一位陈爱华先生更热心,乐捐了$1000.00。

    这个活动让"亚洲象棋联合会"获得$2000.00的赞助。

    我也在这些热心人士中結交了刘剑平先生,2010年我邀刘先生加入新加坡象棋总会理事行列,为棋运奉献。

这是"坦言堂"建立了一道"简桥",让我有缘认识了刘先生及其他49位棋艺爱好者。

    -- 结语---

    徐续和黄叔麟皆为文人。我都去过他们住的地方,了解他们的生活環境,他们并不富有,过着平静简樸的生活。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文化艺术活动,因此他们都曾很快乐。虽然他们都才气纵横,但不曾"恃才傲物",待人以诚。我很高兴与他们交往。他们突然离开这尘世,但他们光辉的形象,他们文明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我含泪写下以上追亿。

    林关浩(于2012年7 月30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8-3 18:05:38编辑过]
7楼
小猴子 发表于:2012/8/2 23:56:00

 

 

老前辈徐续和黄叔麟先生,一路走好!

8楼
一枝梅 发表于:2012/8/3 0:03:00
以下是引用小猴子在2012-8-2 23:56:00的发言:

 

 

老前辈徐续和黄叔麟先生,一路走好!



9楼
藿香正气 发表于:2012/8/3 2:21:00
向老前辈徐续和黄叔麟先生致敬 ! 默哀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8-3 2:21:44编辑过]
10楼
小猴子 发表于:2012/8/3 18:07:00
以下是引用藿香正气在2012-8-3 2:21:00的发言:
向老前辈徐续和黄叔麟先生致敬 ! 默哀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8-3 2:21:44编辑过]


谢谢支持!悼念老前辈徐续和黄叔麟先生!
共16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Copyright © 2000 - 2008 Dvbbs.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6250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