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赛个人冠军当然不如个人赛个人冠军了。
团体赛以前是定台制,今年是抽签。
不管是哪种,都不如积分编排安排的对手合理,更具说服力。
象甲射手王有1万块,个人赛冠军貌似组委会不给钱吧?所以象甲射手王含“金”量高!
当然这是开玩笑了,个人觉得个人赛冠军的成分更重,原因在于,象甲每轮的对手都是抽签的,对手水平很平均,而个人赛冠军则必须从前半程开始就必须力战强敌,对手不是抽签决定,而是高分者。
个人觉得射手王更加有说服力。因为射手王是从联赛中打出来的:第一,对手众多,下的盘数多。第二,100%不会碰上自己的队友。
个人赛冠军名字虽然好听,但是含金量不如射手王。孙勇征获得个人赛冠军的运气成分很大(有三个对手是自己上海队的队友),基本上都是孙勇征赢了。而且全部比赛只有11盘棋,近100人的比赛,只下了11盘棋,运气成分很大。
所以,我觉得联赛里面射手王的含金量更加高一些。
级别高有什么用?五羊杯的参赛选手的级别岂不是更高?你再看看现在的胜率排名,前十名里面只有2个特大,其余8个都是大师。
联赛是抽签的,运气成分大,而且顾及团体成绩的时候也比较多的。个人赛是积分编排的,高手相遇多一点,含金量高一点。
不过现在的个人赛,偶然性也不小。90人比11轮,哎,可惜。
80年代和90年代初,男子个人赛参加人数在50到64之间,都比13轮的。
现在这个比法,新晋大师的机会会多一点的。运气好一点,碰到合适的对手,赚个两盘就差不多了。
虽然也需要较高的水准,但相对同等水平来说,机会总是大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