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写真]
●实习记者 李盛华 特约记者 丘佳纳
7月16日,本报第11版刊登了《男子辞职走长征路》,讲述广东清远人罗德祥重走长征路一事。日前有热心读者指出,文章的主人公罗德祥其实是梅州大埔人,4岁才离开家乡至清远。记者辗转获得罗德祥的电话、QQ和微博等联系方式,与刚从湖北武汉 “长征”回来、正在清远家中休整的罗德祥进行了交流。
“叔公罗明”的长征经历是最大影响
今年39岁的罗德祥自我介绍说,他是梅州大埔县枫朗镇坎下村人,4岁时 随父母移居清远连南 。“4岁离乡,再回去已是18年后了”,他告诉记者,30多年来仅回过5次老家,“几次回乡都是追悼逝去的亲人”。罗德祥称,大埔籍革命家罗明是他的叔公,罗明参加红军长征的经历,对他萌发重走长征路的想法有着重要影响。
据了解,罗德祥大学毕业后,曾做过保险、广告业务、销售、群众演员、化妆品保健产品代理等工作。重走“长征”路之前,他是某品牌汽车销售公司的厂家经理,收入不菲。但罗德祥认为,他追求的不是房子车子和票子,“我身上流的是不安分的血液,频繁换工作的我也找不到内心的安详和快乐,这注定我这一生会去做些什么。”
2008年10月的一天,他在与人下棋时发现,作为国粹的中国象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便萌发了带着象棋重走长征路、以棋会友弘扬象棋文化的想法。不久,他又偶遇一名跑步上京宣传象棋的人,这让他更坚定了带象棋长征的想法。11月18日,辞职后的罗德祥带着一副象棋,开始了“象棋长征”。
4年“长征对弈”只求和棋
据了解,罗德祥的“长征”路线安排,是先用一年时间从桂林走到三亚,再用一年时间重走红军长征的整条路线,到2016年走完全国各省会城市及港澳台。“长征”的行进方式也不仅仅局限于步行,一些跨省的线路他会根据需要选择是否坐车,到一座城市则有时骑自行车有时步行,“住宿则住最便宜的旅店甚至露宿街头”。而且在“象棋长征”途中摆摊与人对弈时,为了宣扬他认为的中国象棋中包含有的“和谐”、“和平”理念,他都只求和局,“通过象棋呼吁世界和棋(和平)”。
然而,当他于2011年4月“长征”到佛山时,象棋却被城管没收了。此后,在“长征”途中,罗德祥就再也没有摆出 象棋与人对弈过,而是突出注重拜访老红军,听老人们讲革命故事,大力弘扬长征精神。
因为 父母 对他提出一个要求,即无论身在何处,每年的春节都必须回家过年;再加上费用等一些因素,罗德祥的“长征”一直是断断续续的。他说,“长征”虽然已走过了4个年头,但真正花在“长征”路上的时间却只有4个月,只走完了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等省份的长征路。
有人说他疯了,也有人力挺
2011年春节,罗德祥在广西时,一名友人赠给他一套红军衣服,这让他倍受鼓舞。从此,身穿红军军服、肩扛五星红旗、手拉行李箱成为他的固定形象。
“征友:包吃住行,穿上红军衣服重走长征路。”罗德祥每到一地,都会通过散发传单、在网上公布自己的联系方式等形式寻求志同道合之人一起重走长征路。甚至,他还自费购买了7套红军军装,想遇到“同志”时便赠送一套军装。但至今,应者寥寥无几,7套军装仍在行李箱里。
为了“长征”,他辞去了工作,并为此已花费约4万元,妻子也在2010年8月跟他离婚。他的行为让不少人感到费解,认为他不是在作秀,就是个疯子。“干嘛不把这个人抓进精神病院?”有网友评论说。但也有网友力挺罗德祥,认为他没有忘记中国革命的精神,鼓励他 “逆境时不要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相信自己总会实现目标的。”
在罗德祥看来,他的“长征”“是一次修行”,为此他没有为自己作更多的辩解。现在,他仍旧通过网络等途径希望寻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准备在下一次时一起出发 。“还有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陕西,到延安就胜利了”,罗德祥憧憬着。他对记者表示,打算找个时间专程回大埔宣传长征精神,并在接下来的“长征”路上会大力宣传客家文化。
力挺楼主!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这本书,最近重温,想到这句话。
以前,我是仅是支持楼主的行为。现在是力挺楼主,因为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