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广象网 http://www.gdchess.com/bbs/

象棋,广东象棋网,象棋棋谱
共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原创]象棋和武侠漫谈

1楼
烈火狂风 发表于:2012/10/3 1:58:00

        鄙人多年来有个习惯,每隔2-3年,喜欢把金庸的小说看一遍,十几套几十本书看下来,总感觉神清气爽。最初看金庸小说的时候,还在读小学,大约9-10岁的光景,字还认不得很全呢。读完了讲给同学们听,时间长了,校园里有道风景线:我的身边围着一群同学,绕着学校的操场或者一圈坐在学校的小花园里,聚精会神的听我讲金庸武侠故事,到得精彩的地方,大家热烈讨论,讨论的差不多了,再由我继续讲下去。我后来喜欢讲故事,喜欢辩论,大约也是那时候练成的吧。

 

        看了这么多年的金庸小说,我感觉武侠的世界仿佛象棋的世界。思路的由来,是鄙人最近百思而不能够得到一条适合自己提升水平的道路,在这个再上层楼的瓶颈里,苦苦寻觅,寻觅不得,终于恍然,自己在象棋中的天赋,大约仅止于此。

 

        在这个思索的过程里,我发现小说的世界和象棋是共通的。比如,象棋分为开局,中局,残局,我们学习象棋,科班的同学一般是从残局开始学习,好比武侠里的名门正派,先从内家气功开始打基础,残局当然就是基础了。我们业余棋迷,相当多数的人是布局开始练的,我自己就是。在没有中残局基础的情况下,布局再好,也是剑走偏锋,达不到一流高手的境界。比如令狐冲,功夫是很好的,独孤九剑天下无双,但是他不是笑傲江湖世界里的第一流高手,归根结底,是他得内功不够,虽然在华山学习了十几年,内家功力和顶尖高手比起来,还是有欠缺的。举个例子,象棋大师郭长顺,经常打老谱的应该都是知道,北方很著名的高手,郭大师的布局非常先进,比不过独孤九剑吧,肯定相当于五岳剑法,当年,郭大师在棋坛上布局前十五步天下无双,极少有漏洞,于是棋坛外号:郭十五。当郭十五和当年顶尖高手,风清扬级别的胡荣华比赛,就难得一胜了,这就是内家功夫的体现。胡家刀法到现在,依然是独步海内,天下无双。

 

        许银川是鄙人非常喜欢的象棋高手,最近看《银川棋路》,看了他从小到大的往事,我觉得许银川的机遇非常好,他有一个懂棋的父亲,而且他的父亲,眼光独到,在那个年代,就认准下象棋亦有前途,家里生活再困难,也没有耽搁许银川,想想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这个真的很不容易。又碰到一个非常好的教练,不计较名利,居然自己出钱让学生下彩棋,多么不简单的人。我现实里也有好几个做象棋老师的朋友,他们一定做不了这样的,在这个现实的社会里,即使做老师,也只是为了赚钱。许银川内外皆修,从没走过弯路,是象棋界难得的高手,多少棋迷的偶像。好比张无忌,一旦九阳神功练成,再加上广东那边的乾坤大挪移,于是自出洞来难有敌手,天下闻名。

 

        棋艺的修炼很难,像胡荣华和许银川这样不世出的高手,哪是一般人达到的。金庸武侠世界里,洋洋几千万字,数千人物,让人钦服的高手也就那么几个,为何?因为,这就是世间的规则。规则,有些是人定的,有些不是,不服气也没有用。

 

        当然,胡许离我们普通棋迷距离遥远,我个人目前追求的,只是在地方上的对局里,想来大部分棋迷也是这样。自己感觉开局尚可,背了十几年的棋谱,大小套路还是知道一些的。困惑在于中残局:中局力量严重不够,问题的关键是进攻或者防守方向经常失误,大多数盘面靠临场计算,可是计算的话,往往时间吃紧。自己分析了下,这个说明我的实战经历较少,标准的业余书房棋,生疏的盘面过于多了,应该每天对局,而且网上也好现实里也罢,要认真,只有认真了才能够有记忆,对局完尽量记录,分析哪里开始走坏的,坏棋做改进,那么下次同样的情况就会极少发生。残局提高,主要是看书,因为这个不同于中局。残局书个人推崇主要2本,《适情雅趣》和《象棋残局例典》(一,二册),前者是九阳神功,后者是易筋经,练成至少市级前六名水平。

 

        鄙人懂得象棋水平应该如何提高,这方面的理论知识都是有的,可是,作为业余玩家,即是这样做了,却未必有什么好的效果,比较痛苦。我在自认为有了一定的水平,对自己的象棋缺点有所认识以后,有意识深入学习稍复杂的杀法,以独立猜解古谱胜局为主,逐步锻炼心算能力,这方面的书,买了若干,目前主要在学习中的是《适情雅趣》,本来打算3个月读完,现在2个月过去了,500多盘才解了70几盘,工作是一方面,难度和怕麻烦也是一方面,现在是打算到明年底之前全部解完。想想,九阳神功也不是一般就可以练成的啊!

 

        另外,我个人的经验,每天对局全力以赴之外,不要过多,2-4局即可,多了质量未必够好。自己复盘要稍高一层次的分析自己的对局,务必把重点放在理论、思维方式、计算方法上,找出自己下棋的规律性和局限性,不仅仅拘泥于每着棋的好与坏或技术上的得与失(当然也是重要的)。有条件的话最好弄个好点的电脑软件,这个复盘找出自己棋局的利弊得失就非常容易了,会发现自己认识不到的很多东西,软件棋路严谨开阔,慢慢的会从意境上让自己水平得以提高。

 

         倘若有高手帮助的话,是最好了,但是,高手一般不会跟你复盘。比如我这里,不用说复盘了,即使和高你一先的棋手下棋,都是要带彩的,也许不大,但是,没有免费的高手陪你下棋。我曾经对于这样的心态深恶痛绝,觉得他们太势利了。那时候我只是玩棋,从来没有认真的想过要提高水平,我早前的水平是水到渠成,就是这样的,即使父亲请了高手来教我下象棋,也只是当学校里的那样对待。如今,当自己真的想在县里出头,把水平真真的练上来,或者在市里下出名气的时候,我对自己之前的想法有所怀疑,虽然,现在到棋馆里水平比我差的邀请我下棋,我还是愿意下,但是明显不够认真,有时候一个下午玩下来,回家的路上,边开车边骂自己,又是一天浪费了,呵呵,这个,或许也算人之常情吧。

2楼
趣有真棋象 发表于:2012/10/3 10:37:00
用户已锁定!
3楼
烂柯神机 发表于:2012/10/3 13:14:00

林语堂曾在某大学作了一场关于读书的演讲,他说,读书也有会读与不会读之分。世上会读书的人,都是书拿起来自己会读。不会读书的人,也不会因为别人的指导而变为会读。为什么还有不会读书的人呢?林语堂举例说,今天读书,或为取资格,得学位,在男为娶美女,在女为嫁贤婿;或为做老爷,踢屁股;或为求爵禄,刮地皮;或为做走狗,拟宣言;或为写讣闻,做贺联;或为当文牍,抄账簿;或为做相士,占八卦;或为做塾师,骗小孩……诸如此类,都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皆非读书本旨。读书本旨湮没于求名利之心中,可悲。

 

同样,楼主也不要为了下棋下出名而下棋,这样反而离象棋越来越远。

共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 2000 - 2008 Dvbbs.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6250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