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本书都有自己的命运
对于一个没冒名字的未接电话,我处理的方式一般是不理它,心情好的时候,也会先查查归属地,然后打回去:喂你好,嗯,请问你是?
老蒋在电话里头说,想跟我找本书过哈目,《金鹏十八变》。过目的意思很好理解,就是看一看的意思,看的意思当然就是借。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和大多数爱书之人一样,我是很烦别人问我借书的,面对借书人,我的办法通常是:要么你出钱买,要么我干脆送给你。两个原因,借出去我不指望你还,二是万一你还回来,也许书已经面目全非。这个世界上借我书主动归还,并且保护得很好的,只徐胖子一人而已。
哪本?《金鹏十八变》?哎哟蒋哥这本书我没得哩。。。不可能吧?他们不是讲你书多得很喽嘛,不可能不可能。。。没办法,我只好使劲回忆了一下又说,我不哄你真的没得,我想哈,印象中这本书的内容好象在另外一本书里面有,《桔中秘》吧,应该是,我找找看。
象棋书一般都好找,放在一堆。《桔中秘》也好找,那是一个系列好几本,通常都会放在一起。但是我找到它的时候,它只跟两本书在一起,其中一本无疑就是《梅花谱》,它们是秤不离砣的好朋友,“桔梅”经常被人引用为象棋的代名词。
送了吧,我翻开《桔中秘》,扉页不知何时已经被撕掉大半只剩下一角,我还在这幸存的一角上抄有几个字,是我印象中的样子。全部撕掉吧,看上去还要自然一点。封底的单价2.50元,也是我记忆中的数字。
老蒋接过书的时候,摇着头,还叹着气,一副相见恨晚的样子。我当然首先要跟老蒋介绍一番这本书与《金鹏十八变》的渊源,以证明之前我所言不虚。然后就说这书写的第一局便是著名的“弃马十三着”,以表示此书我是熟读了的。接下来说这书就送给你啦,不要还了。没事,其实也不是多贵重的书,几块钱,我学棋的时候买的。
老蒋把感动完,嘿,小黄,你写几个字,留个纪念,二天看倒就好讲嘿嘿还是黄老者送的。老蒋塞给我一包软遵,硬把我拖到马路对面的文具店,借来一支笔,你各人想,随你写哪子。
翻来倒去,书的扉页已经不在,我只好在最末页的空白处,奋笔疾书:“蒋哥存念,黄弟赠阅。某年月日”云云。好久不写字,写得渣角渣丫,我突然有些后悔,早晓得要留墨宝,还不如直接抬出我的藏书大印,盖上一个干脆:
“勿教低银抵换,不许债主抢夺”
回到家,我需要把翻乱的书整理回去,除了《梅花谱》,我没有找到这套书的另外两本:《适情雅趣》和《竹香斋》。后来想想,是不是那天献爱心活动时,送给福利院的小朋友了?在四大名谱中这两本一本是精彩的杀法,一本是妙趣的排局,小朋友们应该会喜欢,而《桔》与《梅》,侧重介绍全局,只有着法,没有图,不适合小朋友看,所以就留下来了。就这样,这套书的两本到了福利院的小朋友手里,还有一本今天跑到了一个棋迷老粉丝的手里,现在剩下一本在我的手里。
谢天谢地,《梅花谱》的版权页还在,1993年9月第一版第1次印刷。呵,遥远的1993年,一个年轻人从新华书店的大门出来,他刚才花了10块钱买到4本薄薄的小书,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这4本书在差不多耳鬓厮磨20年之后,会在某一天,被它们的主人拆散,开始它们各自的命运。
剩下的这一本,我自己留下来吧。我注意到,不知何时我也曾在这本书的扉页上“题”有几个字,是用原子笔摘抄的,当时字写的还可以:
“为象戏,以消岁月”
<!--EndFragment-->
心情故事与楼主共享,曾经也买过很多书,只是记忆中的书本早已随时间消逝,不知所终了。。。
文采斐然!
写得好!顶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