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觉得,以前的擂台制是好事:
1、让应届甲组棋手多露面、增加知名度,制造地方象棋明星;
2、提高群众性,从而有了广场文化和宣传能力,才能吸引赞助商;
3、让攻擂者多见“大场面”,增强比赛心理素质。
再一个建议:可否考虑积分赛前两名进行四盘或六盘的番棋总决赛?
纯个人意见,有不当之请各位指正,拍砖的请不要拍到头上来哦,谢谢。

-239373089.png
以前甲组赛赛场拥挤,现在在广州棋院办赛,空间广阔,已经具备条件同时举办甲乙组赛了。建议甲组40人,乙组敞开报名,具备甲组资格而不参赛者,下一年从乙组打起。
以下是引用猛琳过江在2012-11-1 8:37:00的发言:
以前甲组赛赛场拥挤,现在在广州棋院办赛,空间广阔,已经具备条件同时举办甲乙组赛了。建议甲组40人,乙组敞开报名,具备甲组资格而不参赛者,下一年从乙组打起。
好提议!谭少经常都能提出有建议性的的点子,可惜棋协听不到棋友的声音。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广州象棋甲组比赛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大赛,可以说是广州这个“棋城”的招牌之一,另外几个分别为“五羊杯”全国冠军赛、迎春杯团体赛,可惜五羊杯已经无人赞助导致取消,迎春杯团体赛虽然没有赞助奖金不高,但总体还算办得成功,而广州甲组比赛,近几年来大家颇有微言,要求改革的呼声可以说是越来越高,我虽然一直没有参加过广甲比赛,却一直比较关注它的发展历程,这次历任广甲裁判长的黄胜光先生在网上发布的今年广甲比赛的探讨,我也是一直看,却没有发表过任何意见,这次看到参赛报名名单,忍不住发了2句,却被认为是踩广甲的场,我首先声明:我是绝无贬低广甲和打击爱好者热情的思想,只是为了擦亮广甲这块招牌,提一提我个人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还望关广甲组织者谅解。 广甲的缺点:
1、只有1个组,参赛人数多达160人左右(估计广州本地的占三分之二),省、地区级高手当然不少,但是志在参与的镇级、村级低手(或者这句话言重了)也是更多,比赛才区区8轮,和淘汰赛差不多,(淘汰赛128人为7轮),偶然性不是大,而是太大,冠军确实没有可能碰上3个前6名或者5个前12名棋手的可能,前3名之间没碰上很正常,很多甲组棋手只能碰到1个其他获得甲级称号的棋手,甚至没有碰上都有可能!所以不少人说是摸鱼大赛,并无多大夸张之意。
2、作为一个面向全省全国的公开大赛,广甲的奖金,十年不变,冠军还是只有2千元,总奖金和报名费差不多,这样的奖金是不是低了点,这也难怪有人说广甲只是应付上级检查的形式了。
广甲明年的改革意见:
方案一:
分开甲、乙组各进行9轮比赛,A :甲组的参赛资格为历届广州甲组棋手、今年甲乙组棋手和历届本省、外省锦标赛的前8名(以证书为准,
因为很多其他地区的一流高手往往看重锻炼价值,如果整体水平高,以前没有参加过的其他地市选手都有参赛的可能!),甲组后12名降级,并适当提高奖金,报名费可以提高到100元;B:乙组参赛资格不限,前12名发给适当奖金和乙级棋手证书(这个很重要),并取得甲组参赛资格,报名费50元不变。预计甲组参赛人数为60-80人左右,乙组人数也大约80人左右,9轮比赛也就可以接受,更体现甲组棋手的含金量。
方案二:
不分组,7加5赛制,即抽签分成4小组进行7轮积分编排预赛(当然为了平衡实力,各组应当有一定数量的种子选手),各组前8名出线参加32强单淘汰比赛,直至决出冠军(共为5轮),而16进8的负者决9-12名争夺剩余的4名甲级棋手称号和奖金,这样甲组称号也是实至名归,而且下了7轮,也满足了普通爱好者就是大家所说的低手的参赛愿望。
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13 10:30:02编辑过]
其实广甲一直在改革。赛制的确定应充分听取广大棋友意见,兼顾多方面,与时俱进,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成不变。
方案一:
分开甲、乙组各进行9轮积分编排比赛;
A :甲组的参赛资格为历届广州甲组棋手、今年甲乙组棋手和历届本省、外省锦标赛的前8名(以证书为准,
因为很多其他地区的一流高手往往看重锻炼价值,如果整体水平高,以前没有参加过的其他地市选手都有参赛的可能!),甲组后12名降级,并适当提高奖金,报名费可以提高到100元;
B:乙组参赛资格不限,前12名发给适当奖金和乙级棋手证书(这个很重要),并取得甲组参赛资格,报名费50元不变。
预计甲组参赛人数为60-80人左右,乙组人数也大约80人左右,9轮比赛也就可以接受,更体现甲组棋手的含金量。
为了更好地保证广州本地棋手的参赛积极性,可以考虑甲组比赛前12名获得奖金和获奖证书(实际也是甲组棋手了),另外给广州户籍成绩最好的12人颁发广州甲级棋手证书,在乙组比赛也是同理,除了比赛前12名外,成绩最好的前12名广州棋手颁发乙级棋手证书并取得下一年甲组参赛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