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两个好朋友,棋瘾大,常常参加比赛。
他们每次比赛的时候,都要我陪同前往。我这个人棋瘾不大,水平也不高,对比赛没有啥兴趣。
可是碍于朋友的情面,每次接到邀请,我也不好拒绝,就放下锄头,去赛场了。
奇怪的是,我每次去了,他们的成绩就好,我不去的时候,他们的成绩就糟。
正是由于这样的蹊跷,那俩混蛋愈发有了邀请我的理由。
其实我每次到场,也就是分享一下他们赢棋的喜悦而已,但兴奋之余我会冷静地制止狂欢、痛饮什么的,因为第二天还有比赛;而如果输棋了,我会陪他们一同草娘,发泄一通之后再设法让两位相公归于平静,投入下一场比赛。
我记得贾宝玉是从来不上科举场的,但出家之前他上了一次,好像是茗烟、李贵等小厮陪着去的。
我感觉,我就是那茗烟、李贵的角色,虽然在考场附近转悠,确是真的文盲。
现在流行质疑,我从自身的经历中也质一下疑:
李贵在磐安,贾宝玉就是舞弊?
我在赛场附近,我的朋友就是作弊?
科学发展观已经写进党章了,棋人学习了没有?
象棋要发展,冠军就不能让某一两个地方长期独霸。
思维调整了,一切疑云也都不存在了。
宝玉投考的事或许是曹雪芹的杜撰,但我的经历是真的,不是杜撰,也不是“比喻”。很多事情靠逻辑推理或是常识性经验,都是说不通的,然而却是事实,真真切切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