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威凯杯全国排名赛:慢棋和棋黑胜(红80:黑40)
2007年七斗星杯象甲联赛: 竞叫和棋黑胜(红80:黑20-40,每减5分钟竞叫一档)
2007年伊泰杯全国个人赛: 快棋和棋黑胜(红10:黑7,慢棋黑方选择快棋先后手)
2008年松业杯全国个人赛: 快棋和棋黑胜(红20:黑10)
2008年九城置业杯: 次局和棋黑胜(红60:黑30,竞叫一次,次局先后手及用时同首局)
2009年花木广洋杯大棋圣战: 次局和棋黑胜(红40:黑20)
2010年九城置业杯: 次局和棋黑胜(红60:黑30,竞叫一次,次局先后手及用时同首局)
2012年碧桂园杯冠军赛: 附加赛和棋黑胜(红6:黑4,1慢棋+1快棋(换先)+1附加赛(抽签))
威凯杯第一局和棋黑胜,九城置业杯第二局和棋黑胜,碧桂园杯第三局和棋黑胜。
从慢棋直接和棋黑胜,到加赛一局和棋黑胜,再到加赛二局和棋黑胜。
从慢棋贴时,到快棋贴时,再到超快棋贴时。
证明了和棋黑胜与其用于慢棋不如用于快棋,
也证明了贴时制与其用于慢棋不如用于快棋。
从威凯杯冠军的5万,到九城置业杯冠军的30万、50万,再到碧桂园杯的60万。
七年的赛制改革试验,象棋出现了幅度不小的可喜复苏。
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从主流看还是比2005年买棋事件后的大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
与赛制可以折腾七年,对于缺少对手的象棋来说,不妨再花七年与软件折腾,也是一个看点。
老胡是希望慢棋时逼红方拼命。
双雄是希望在慢棋时先后手方要相对公平。
目前是双雄的后台硬些,大开发商碧桂园压倒了小开发商九城置业。
当然,九城杯的赛制还是可以用的。
我倾向于附加赛用包干制(如3-5分钟),超时判负,这样可以不使用和棋黑胜。
当然,碧桂园的1慢+1快+1超快,相当于足球的90分钟+加时+点球,也是很不错的;也可以2慢+1快+1超快,相当于上下半场+加时+点球,用于决赛的话显得档次更高一些,决战名山巅峰对决用的是后者。
和棋黑胜,违备棋理.这即是"有中国特色"的象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