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把马叫作牛,,,把车叫成大驹,把帅将叫作工头,把象相叫作千斤,肋道叫作士腰.,,,,,,,,,,,,,,,,,,,,,,
提倡快乐象棋,宣传快乐象棋,开展快乐象棋。
我介绍一些广东的象棋的传统民俗和叫法:广州的将帅统称“公”或“公头”,也有戏称“太婆”“太公”的。胜利也有叫做“捧公(头)”的,“捧公”一词生动地说明以吃到将帅为胜利标志,而非以将杀为标志(这是从民俗上说,不是从棋规上说)。上“公”叫做"坐上",出“王”叫做“坐出”。潮汕的将帅统称“帝”。声明将军的时候,广州人简称“将”,潮汕人简称“军”,民俗上要求声明将军。盲棋的吃子排序,广州的是“公车马炮士象卒”,潮汕的是“帝士象车马炮兵”这个顺序的差异,反映广州人更重视“外将”(理由是将帅带兵打仗手握兵权,应比内臣地位要高);潮汕人更重视“内臣”(理由是内臣亲近皇帝,更能弄权,地位高于武将,比如,秦侩可以冤死岳飞。) 将帅有进攻的能力,“露帅”不叫“露帅”,而叫“借公”,将帅照面不叫将帅照面,都叫“飞公”。民俗上,不以造成将帅照面之着判负,而以“飞公”之着作为胜利一着(当然正式比赛仍遵棋规)。
兵卒还叫兵卒,也有人戏称“乌蝇”(苍蝇)或“细蚊(仔)(原意小蚊子,也指小朋友)”。以“细蚊仔”(广州话也指“小朋友”)可以养大,形容小兵过河后可以顶大子。
“马”也有叫“牛”的,退马,叫做“回牛一笑”,炮牵住车马兵三子,叫做“丝线掏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