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利用无线电设备手段进行考试作弊的特点及对策
有考试就会有作弊,“高科技”作弊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个新情况。今天的考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了作弊与反作弊之间高科技手段的较量。在现阶段,所采用的“高科技”手段作弊,主要是通过无线电及有线(互联网)通信工具进行的作弊行为,如何及时发现和有效遏制这种违法行为,摆在了我们的面前。现就我们从去年高考以来的历次国家考试中,实施无线电监考,查处了几起作弊行为的案例中,谈谈利用无线电设备进行作弊的几个特点及采取的一些对策,汇报给大家,供商榷。
2007年6月,按照省无委办的统一安排,我们和市招生办、市公安局、市交警支队等部门一起,首次启动了无线电跟踪监考。出动了移动监测车,带着测向机等设备,在商洛中学(理科考点)、商州区中学(文科考点)、商洛职业技术学院西区(全市体育艺术类考点)进行巡查监控。于6月8日下午查处了一起作弊案件,查获作弊用小轿车一辆(挂河南车牌)笔记本电脑两台及无线电发射设备(无生产厂家)1套,手表式摄像机1块(作弊考生用)共4人。另一起是在今年4月国家招录公务员考试期间,抓获了一起用对讲机进行作弊的有关人员(共4人),两次跟踪监考,两次作弊行为的及时查处,使我们对利用无线电通信手段进行作弊的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一、作弊行为大多在考试结束前半小时左右发生。这是因为一般试卷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部分多以选择、排序、填空、改错、简答等形式出现,书写量不大,其赋分又占了全卷的很大比例,时间完全够用,即使对重点大份量试题,按常规阅卷要求,只要答出主要知识点的就行,完全没有必要在整个考试时间内大动干戈,即不盲目暴露目标。我市去年高考就是在该场考试结束前22分钟左右发现的。这就要求我们事前要对当地的相关频段进行扫描或存储,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对不明信号可很快识别查处。
二、作弊采用的频率多数在超短波频段。其载频设置也极不规范,不少的作弊设备都曾进行了改装,甚至可覆盖150MHZ—600MHZ的多个频段,据我们了解,一般正规通信商是没有这种改造能力的,即使有能力,也不可能去违犯国家考试纪律,无非是一些高智力犯罪团伙,对某些通信设备故意做了非常规改造,使之变成了人们一时无法认识的“高科技”。这就要求我们在考试期间,要按预案对多波段进行连续扫描,对偶尔出现的可疑信号格外加以注意。
三、作弊行为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一是发射场地变换不定,如今年的公务员考试是在考场的南边酒店内,去年高考则是在考场西边的相邻单位院内,有的则在小车内,常常不被人注意。但为了可靠地发射信号,均有一个共同点,都距考场不远;再是作弊工具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它已由开始的手机短信发展到如今的无线微型耳机(体积如黄豆粒甚至更小),作弊笔、作弊手表等不一而足。需要我们去努力认识花样不断翻新的作弊工具,掌握监测工作的主动权。
四、用于作弊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发射的功率都较大。这是由于考生携带的微型接收设备,体积都很小,其接收灵敏度往往偏低,为保证有稳定的接收效果,场外发射的作弊信号功率都较大。这样,凡在扫描中发现信号电平较大的可疑信号,其语音信号肯定十分清晰,若监听中发现与所考学科内容有关,即可确定为作弊信号,可重点监测查处。
五、作弊者大多具备“团伙”特点。现行的高考体制,采取从高分到低分的录取方式,追求高的理想成绩,对考生、家长和学校来说,都在情理之中。那种持作弊可能取得较高分数,不作弊有可能吃亏的心理,使作弊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也使作弊组织者总是有市场,他们制订了缜密的作弊方案,精心策划和实施。如我市在2007年高考中查获的作弊案例,就分工明确,有人开车,有人“偷”试题,有人解答试题,有人发送作弊信号等共4人。我们只有高度重视,扎实认真地做好无线电监考工作,一经发现,就及时快速查处,打掉他们的侥幸心理,铲除作弊的土壤和环境,保证考试公正秩序。
六、作弊组织者往往具有一定的应对和反监测能力。他们在考前就观察了考场周围环境,预定了特定的房间。在考试中安排专人进行反监测,如今年举行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当停在商洛中学考点的移动监测车在发现可疑信号后刚一启动,作弊信号马上消失,当移动监测车返回原地后一会儿,作弊信号又出现了,再启动,再消失,如此反复几次,我们马上意识到作弊者在进行反侦察。我们就采取移动监测车不移动,做固定测向搜索,用测向机在另一普通小车内去场外监测巡查,与移动监测车交绘定位,很快查到了发射作弊信号的房间。
七、一般县市的监考设备应予加强。目前,全国高考等国家考试的考点,最终设到县市一级中小城市,在这些县级市(区),无线电管理机构和专业人员,都是薄弱环节。这些地方常因考试监管不力或无线电监考的缺失,使“高科技”作弊现象往往更加猖獗,又不易被发现。回想我市在2007年高考中,由于各县区没有无线电监测设备,若不把全市各县(区)的体育艺术类考生全部集中到商洛职业技术学院统一设置考试,这一作弊事件(非市区考生)就可能无法查处,这些,一方面给无线电机构的设置提出了新情况,另一方面,也建议省市招办在可能的情况下,对一些人数不多的特殊考生进行适当集中施考,这也需要进行调研论证,妥处为好。
八、反作弊将是一个长期过程。我们注意到,每年的高考等国家考试前一段时间,各种兜售考试作弊工具的广告,诸如反监测,反屏蔽的无线隐形耳机等设备,都会在社会上冒出来,或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还给予提示,购买后不能用于考试作弊或其他违法活动。这既给自己“免责”,却更让广大考生和家长怦然心动,使用了,被抓住了是作弊,没抓住那叫高科技。各种作弊事件的恶劣程度,在一次次地挑战人们想象力的极限,也一次次撞击着道德,诚信与公正的底线,迫使我们去直面这一新的课题。
九、我们的反作弊手段需不断升级。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带来的未必都是好事。高科技可用于反作弊,也可用于作弊,并且在不断玩出新花样,这是不争的事实。去年高考查获的带摄像等功能的作弊手表,曾让我们“大开眼界”。在这种作弊与反作弊的“魔道之争”中,高科技也存在许多无奈的地方。我们的监控技术只是一种防范,即处在“守势”地位。相对于与时俱进的作弊技术,五花八门的作弊手段,匪夷所思的作弊行为,造成了我们的反作弊措施似乎永远跟不上作弊手段翻新的步伐,且常常滞后两年左右。我们在考场使用了手机屏蔽器,金属探测器,电子狗等防作弊措施,却又有一种新的作弊工具——作弊鞋出现了,据说它是目前所有考试屏蔽和探测设备都无能为力的,它的信号还是加密的。这边,我们的监控手段在精益求精,那边的高科技作弊产品也在年复一年的“升级换代”。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进行技术演练,考时方能“拿出手”。
总之,无线电监测和排查干扰是无线电管理部门的一项日常工作,而无线电监考工作,各地大多是从去年高考开始介入的。它对我们无线电管理部门来说,既是一个新工作,又极具挑战性,如何及时发现作弊信号,查获作弊工具,制止作弊行为,已成为各地无线电管理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尽管今年各地花巨资安装了高考远程监控巡查系统,但仍有新问题出现。我们应进一步的学习有关知识,研究和解决无线电监考中的新情况,不断提高监考技术,保障考试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