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广象网 http://www.gdchess.com/bbs/

象棋,广东象棋网,象棋棋谱
共17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浏览完整版]

标题: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象棋比赛的当务之急是防范作弊

1楼
奇兵零四 发表于:2013/1/18 20:32:00

  现在象棋比赛的当务之急是防范作弊,因为棋手不是圣人,不能高估他们的道德。作弊是对象棋的大不尊重 , 也对其他真正用心付出过的人很不公平 。而且作弊的得逞 ,给作弊者极大的精神和物质上的鼓励 ,进而更加激励和坚定这一人群将作弊进行到底的信仰和决心。试举一例,请点击查看相关新闻链接http://sports.sina.com.cn/go/p/2005-09-04/15481753011.shtml 前象棋等级分第一人尚且如此,象棋界怎么能不成一团乱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特转载几篇防范作弊的文章,盼引起各级象棋协会及赛事组织者的重视。

 

 

 

古代是如何防范考试作弊的(组图)

2012-06-08 19:21:49 来源: 北京晚报(北京) 0人参与

0(0)

倪方六
倪方六

每逢高考,几乎都有地方曝出考生作弊的消息,其实,考试作弊并不算什么新闻,有考试便有作弊。中国是科举考试制度的发明国,反作弊的发明也有不少。
古代是如何防范考试作弊的

  每逢高考,几乎都有地方曝出考生作弊的消息,其实,考试作弊并不算什么新闻,有考试便有作弊。中国是科举考试制度的发明国,反作弊的发明也有不少。

  最常规的作弊手段“怀挟”

  五代:开始禁带资料入场

  科举考试被称为古代的“高考”,古代“考”而优则仕,考中了有前程。因此,有些考生为了出人头地,会不顾一切地去作弊。

  考试作弊最容易的一招,就是夹带资料进考场,一旦材料带进去了,心里也就踏实了。过去考场不是几十个考生的一个大房间,而是小包房这样的“号舍”,每场时间长达三昼夜(详见本报6月1日42版本专栏《中国古代的“高考”是啥样》一文),可用来作弊的时间和空间都很大。

  夹带,古称“怀挟”。怀挟的手法五花八门,明人周复俊《泾林杂记》中有这样的记述:“募善书者,蝇头书金箔纸上,每千篇厚不及寸;或藏笔管,或置砚底。更有半空水注、夹底草鞋之类;又或用药汁书于青布衣衿,壁泥掺之,拂拭则字立见,名曰文场备用。”

  可以说,你想到的、想不到的作弊手段,古代考生都能想出来。在没有现代探测仪器的古代,作弊手段可谓防不胜防。

  而在早期,科举考场并不禁止怀挟。比如科举确立时期的唐代,便允许考生夹带书本。由于夹带对其他考生不公,也有失严肃,无异于开卷考试,考生反响强烈。于是,到唐末五代时期,便开始严禁考生夹带资料入场了。

  再后,禁止考生“怀挟”则成了考试的一种制度,夹带按作弊论处。

  最严格的反作弊手段“搜身”

  五代:考生入考场如过机场安检

  科举发展到宋代,已成为社会公认的选拔人才方式,受到朝廷重视。与此相对应的是,考场纪律也逐渐规范。

  宋初,考生在会试中的诗赋考试部分时一度允许带《切韵》、《玉篇》等工具书,到赵恒(宋真宗)当皇帝时发布了新规,规定应试举人除书案外,不许将茶厨、蜡烛等物带入。考生入场前要一一检查,由监门官搜身。一旦发现怀挟书册等作弊资料,可立即押出考场,并停止参加科考一次或数次。从史料记载来看,当时系全面搜查,将考生全身搜摸一通,如同现代机场过安检一样,甚至要把鞋子脱下来,看看鞋底是否有可疑物品。

  到北宋后期,搜身成了一种走形式,“怀挟”之风开始蔓延。到南宋时,考场腐败严重,据《宋会要辑稿·选举》记载,考生进考场没有不带资料的,即所谓“蝇书满庭”。“蝇书”,是专供考试作弊用的微型工具书。这些作弊工具书,如今已成稀罕物,在文物市场上卖价很高。

  宋朝反作弊的搜身手段为何后来成为走形式?主要还是受政坛腐败的感染。当时连苏东坡这样的正直文人,都干过泄露试题的事情。元 三年(公元1088年)戊辰科,试题是一道议论文,题目叫《扬雄优于刘向论》。时任贡举的苏东坡竟然把论文试题亲送到自己得意门生李廌的住处。刚好李廌不在房间,试题让自己政敌的儿子章援得到了。结果,私心很重的苏东坡不明真相,轻易判章援的卷子为第一名,成为当时一大考试丑闻。

  最尴尬的反作弊手段“裸检”

  金朝:强制考生洗澡统一着装

  考场能否杜绝作弊现象,与监考人员的素质有直接关系。在宋代,负责搜检的监门官就是一般的官吏和普通职员,有的甚至是临时找来的,难免不被考生拉下水。监考人员受贿、得到好处后,搜检时自然是睁一眼闭一眼。

  由于监考人员存在问题,后来监门官的身份出现变化,不少朝代调部队来监考,让军人担任搜检官。与宋对峙的北方金国,便曾这样做过:抽调士兵搜检考生,当时还允许士兵带着常规武器弓箭,这无异于现代带枪检查。

  参与考生搜检和监考的军人,也不是谁都能充任的,最基本的条件是“不识字”,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监考人员与考生串通,引发新的科举腐败。

  金朝搜检手段最令考生尴尬。《金史·选举志》中有记载:检查时,考生要主动把衣服解开,裸露身体,让士兵检查;还要把束紧的长发放下来,看头发结内是否藏有“蝇书”一类的作弊资料,连鼻孔、耳朵也要扒开看一看。此即《金史》上所谓,“解发袒衣,索及耳鼻”。

  泰和元年(公元1201年),有大臣对这样的搜检手段提出批评,认为在众目之下,如检查盗罪一般对待识文断字的考生是不文明的。可是,批评归批评,进考场前总不能不搜啊。完颜雍(金世宗)当皇帝的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有臣僚又提出了一个合理化建议:让考生“沐浴更衣”。

  这事实上是一种考前“裸检”制度。所谓沐浴,就是洗澡,洗澡时必须脱光自己的衣服,一丝不挂。洗后统一着装,换上官方为考生准备的衣服,然后才能进入考场。

  最恐怖的反作弊手段“坐大牢”

  明代:考试作弊负刑事责任

  到了元代,科举考试被重视的程度有所降低,蒙古人对科举不感兴趣。后来开科取士期间,还曾两度中断。但尽管如此,严肃考场纪律是一样的重要,考生在进入考场前仍然要搜检。即使是允许带入考场的物品,也要当场拆开来检查。

  科举考试作弊手段,到明代更高明了,并呈产业化趋势,出现了一种特殊的“考试经济”,把帮考生作弊当成生意来做,就如同今有人专门研发高科技电子产品,供考生作弊一样。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明代的反作弊手段也更厉害。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个狠皇帝,曾干过将贪官凌迟、剥皮的事情。在他开创的大明王朝科举考场上,对作弊考生的处罚力度,同样到了令人恐怖的地步。

  明朝规定,负责监考的人员每场都要进行搜检,防止怀挟。如果考生被搜检出作弊资料,会被立即揪出考场,取消考试资格。这是轻的,重者负刑事责任,要坐大牢,更重者则是处死。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丁丑科会试时发生的“南北榜”案中,仅因录取考生地区分布不均,多名考官便被朱元璋处死了,吓得学子们不敢参加考试。

  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礼部会试天下举人,时皇帝朱厚熜(明世宗)要求,“添设御史二员,专司搜检,其犯者,先荷校于礼部前一月,仍送法司定罪。”为保证考场秩序,朝廷还调来300多名士兵,配合搜检。

  所谓“荷校于礼部前一月”,就是戴上刑具枷锁示众一个月。拘押期满后“问罪为民”,用今天大白话来理解,就是以后你别想考了,也别当官了,回家当农民种地去吧。

  在明代,搜检越往后越严。《万历野获编》作者、明人沈德符当时看到,搜检要“解衣脱帽,一搜再搜”。沈德符为此感叹,“无复国初待士体矣。”

  最没人情味的反作弊手段“扒裤子”

  清代:查出一名作弊考生赏银三两

  清代继承了明朝严厉的反作弊手段,如果考生作弊被发现,哪怕是只言片字,也要坐牢的。到康熙年间,全国基本统一,社会逐渐稳定,朝廷也有精力来研究科举问题,开始深化考试制度了,推出了一套清朝特色的反作弊手段。

  康熙皇帝规定,考生入场都要穿拆缝衣服、单层鞋袜;随身携带的物品,除了食物、笔、砚外,仅有篮筐、小凳子等。因为出现考生把作弊资料放在小凳夹层带入考场的事件,雍正时又规定,考生入场带的小凳子,只许用单层,不许用夹底。

  然而,夹带作弊现象并未能从根本上改观,甚至变得愈发严重。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乾隆皇帝定下两条狠规:一是,负责搜检的官员由他自己亲自差遣;二是,借用金国的反作弊手段,由士兵负责搜检、监考。出于刺激责任心、减少士兵与考生串通的考虑,大舞金元大棒,承诺士兵每搜到一名夹带作弊者“赏银三两”。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为了发现违规考生,多领赏,搜检的士兵不讲一点人情味,当场将嫌疑考生的裤子扒下来,创下了科举考试史上的“裸检”之最。惊得不少考生赶紧把作弊工具扔掉,导致在考场外的墙角旮旯里,发现了数不清的蝇书、小卷。


  乾隆这两条规矩还真管用,在当年的江南贡院考场上,头场便搜出夹带者21人,二场又搜出21人,一时间贡院前的小牢房爆满,前来看热闹的市民络绎不绝。因为朝廷动真格了,考生也不敢作弊了,据《清高宗实录》记载,当场交白卷的考生68人,未完卷者329人,文不对题者276人。估计作弊无望,二场点名时竟然有2800多名考生弃考。

  次年的考场上,有带着侥幸心理的考生,将作弊资料含在嘴里。过检时吓得干脆将资料吞下肚子。再后,搜检严厉到考生所带的馒头、糕饼都要切开检查。

  声明:“一方钩沉”栏目文章系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先生供本报专稿,摘转请务必与作者本人联系。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 )neteas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9 12:24:55编辑过]
2楼
奇兵零四 发表于:2013/1/18 20:33:00
防范考试作弊 保障考试公平
信息来源:咸阳监测站   发布时间:2011-06-27 14:36:33  点击次数:55

             ——浅谈利用无线电设备手段进行考试作弊的特点及对策

  有考试就会有作弊,“高科技”作弊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个新情况。今天的考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了作弊与反作弊之间高科技手段的较量。在现阶段,所采用的“高科技”手段作弊,主要是通过无线电及有线(互联网)通信工具进行的作弊行为,如何及时发现和有效遏制这种违法行为,摆在了我们的面前。现就我们从去年高考以来的历次国家考试中,实施无线电监考,查处了几起作弊行为的案例中,谈谈利用无线电设备进行作弊的几个特点及采取的一些对策,汇报给大家,供商榷。
  2007年6月,按照省无委办的统一安排,我们和市招生办、市公安局、市交警支队等部门一起,首次启动了无线电跟踪监考。出动了移动监测车,带着测向机等设备,在商洛中学(理科考点)、商州区中学(文科考点)、商洛职业技术学院西区(全市体育艺术类考点)进行巡查监控。于6月8日下午查处了一起作弊案件,查获作弊用小轿车一辆(挂河南车牌)笔记本电脑两台及无线电发射设备(无生产厂家)1套,手表式摄像机1块(作弊考生用)共4人。另一起是在今年4月国家招录公务员考试期间,抓获了一起用对讲机进行作弊的有关人员(共4人),两次跟踪监考,两次作弊行为的及时查处,使我们对利用无线电通信手段进行作弊的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一、作弊行为大多在考试结束前半小时左右发生。这是因为一般试卷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部分多以选择、排序、填空、改错、简答等形式出现,书写量不大,其赋分又占了全卷的很大比例,时间完全够用,即使对重点大份量试题,按常规阅卷要求,只要答出主要知识点的就行,完全没有必要在整个考试时间内大动干戈,即不盲目暴露目标。我市去年高考就是在该场考试结束前22分钟左右发现的。这就要求我们事前要对当地的相关频段进行扫描或存储,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对不明信号可很快识别查处。
  二、作弊采用的频率多数在超短波频段。其载频设置也极不规范,不少的作弊设备都曾进行了改装,甚至可覆盖150MHZ—600MHZ的多个频段,据我们了解,一般正规通信商是没有这种改造能力的,即使有能力,也不可能去违犯国家考试纪律,无非是一些高智力犯罪团伙,对某些通信设备故意做了非常规改造,使之变成了人们一时无法认识的“高科技”。这就要求我们在考试期间,要按预案对多波段进行连续扫描,对偶尔出现的可疑信号格外加以注意。
  三、作弊行为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一是发射场地变换不定,如今年的公务员考试是在考场的南边酒店内,去年高考则是在考场西边的相邻单位院内,有的则在小车内,常常不被人注意。但为了可靠地发射信号,均有一个共同点,都距考场不远;再是作弊工具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它已由开始的手机短信发展到如今的无线微型耳机(体积如黄豆粒甚至更小),作弊笔、作弊手表等不一而足。需要我们去努力认识花样不断翻新的作弊工具,掌握监测工作的主动权。
  四、用于作弊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发射的功率都较大。这是由于考生携带的微型接收设备,体积都很小,其接收灵敏度往往偏低,为保证有稳定的接收效果,场外发射的作弊信号功率都较大。这样,凡在扫描中发现信号电平较大的可疑信号,其语音信号肯定十分清晰,若监听中发现与所考学科内容有关,即可确定为作弊信号,可重点监测查处。
  五、作弊者大多具备“团伙”特点。现行的高考体制,采取从高分到低分的录取方式,追求高的理想成绩,对考生、家长和学校来说,都在情理之中。那种持作弊可能取得较高分数,不作弊有可能吃亏的心理,使作弊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也使作弊组织者总是有市场,他们制订了缜密的作弊方案,精心策划和实施。如我市在2007年高考中查获的作弊案例,就分工明确,有人开车,有人“偷”试题,有人解答试题,有人发送作弊信号等共4人。我们只有高度重视,扎实认真地做好无线电监考工作,一经发现,就及时快速查处,打掉他们的侥幸心理,铲除作弊的土壤和环境,保证考试公正秩序。
  六、作弊组织者往往具有一定的应对和反监测能力。他们在考前就观察了考场周围环境,预定了特定的房间。在考试中安排专人进行反监测,如今年举行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当停在商洛中学考点的移动监测车在发现可疑信号后刚一启动,作弊信号马上消失,当移动监测车返回原地后一会儿,作弊信号又出现了,再启动,再消失,如此反复几次,我们马上意识到作弊者在进行反侦察。我们就采取移动监测车不移动,做固定测向搜索,用测向机在另一普通小车内去场外监测巡查,与移动监测车交绘定位,很快查到了发射作弊信号的房间。
  七、一般县市的监考设备应予加强。目前,全国高考等国家考试的考点,最终设到县市一级中小城市,在这些县级市(区),无线电管理机构和专业人员,都是薄弱环节。这些地方常因考试监管不力或无线电监考的缺失,使“高科技”作弊现象往往更加猖獗,又不易被发现。回想我市在2007年高考中,由于各县区没有无线电监测设备,若不把全市各县(区)的体育艺术类考生全部集中到商洛职业技术学院统一设置考试,这一作弊事件(非市区考生)就可能无法查处,这些,一方面给无线电机构的设置提出了新情况,另一方面,也建议省市招办在可能的情况下,对一些人数不多的特殊考生进行适当集中施考,这也需要进行调研论证,妥处为好。
  八、反作弊将是一个长期过程。我们注意到,每年的高考等国家考试前一段时间,各种兜售考试作弊工具的广告,诸如反监测,反屏蔽的无线隐形耳机等设备,都会在社会上冒出来,或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还给予提示,购买后不能用于考试作弊或其他违法活动。这既给自己“免责”,却更让广大考生和家长怦然心动,使用了,被抓住了是作弊,没抓住那叫高科技。各种作弊事件的恶劣程度,在一次次地挑战人们想象力的极限,也一次次撞击着道德,诚信与公正的底线,迫使我们去直面这一新的课题。
  九、我们的反作弊手段需不断升级。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带来的未必都是好事。高科技可用于反作弊,也可用于作弊,并且在不断玩出新花样,这是不争的事实。去年高考查获的带摄像等功能的作弊手表,曾让我们“大开眼界”。在这种作弊与反作弊的“魔道之争”中,高科技也存在许多无奈的地方。我们的监控技术只是一种防范,即处在“守势”地位。相对于与时俱进的作弊技术,五花八门的作弊手段,匪夷所思的作弊行为,造成了我们的反作弊措施似乎永远跟不上作弊手段翻新的步伐,且常常滞后两年左右。我们在考场使用了手机屏蔽器,金属探测器,电子狗等防作弊措施,却又有一种新的作弊工具——作弊鞋出现了,据说它是目前所有考试屏蔽和探测设备都无能为力的,它的信号还是加密的。这边,我们的监控手段在精益求精,那边的高科技作弊产品也在年复一年的“升级换代”。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进行技术演练,考时方能“拿出手”。
  总之,无线电监测和排查干扰是无线电管理部门的一项日常工作,而无线电监考工作,各地大多是从去年高考开始介入的。它对我们无线电管理部门来说,既是一个新工作,又极具挑战性,如何及时发现作弊信号,查获作弊工具,制止作弊行为,已成为各地无线电管理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尽管今年各地花巨资安装了高考远程监控巡查系统,但仍有新问题出现。我们应进一步的学习有关知识,研究和解决无线电监考中的新情况,不断提高监考技术,保障考试公平

3楼
奇兵零四 发表于:2013/1/18 20:39:00

违法成本过低也是导致象棋作弊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因素,强烈呼吁对比赛作弊者终身禁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8 20:50:29编辑过]
4楼
奇兵零四 发表于:2013/1/18 20:48:00
公考作弊:纽扣可偷拍 饮料瓶当接收器
2012年11月20日08:49四川新闻网 [微博]我要评论(0) 字号:T|T
作弊新手段:水知道答案


利用矿泉水瓶作弊的新伎俩引起关注 “国考”前,四川近2000监考员培训“防高科技作弊”


2013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录用公务员考试(以下称为国考)笔试将于11月24日(加试专业科目)和25日举行。在四川省缴费确认参加考试的有25235人。

为应对新型作弊手段,省人事考试中心专门印发了打击和防范考试作弊宣传手册,将分批培训2500余名参与考务的工作人员,其中包括约2000名监考人员。

打手势使眼色传纸条逐渐“过时”


随着网络传播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得益的似乎不仅有我们的生活,还有企图通过考试作弊牟取非法利益的不法分子。打手势、使眼色、传纸条……随着这些传统的作弊手段逐渐淡出江湖,大规模、多样化、隐蔽化、团伙化、专业化的高科技作弊群体陆续浮出水面,大大增加了人事考试防范和打击作弊的难度。省人事考试中心向各考点印发了打击和防范考试作弊宣传手册,以培训监考人员。手册中的作弊手段由省人事考试中心从全国各地收集而来。

目前的高科技作弊主要包括窃取试题、组织答题和协助考生完成抄袭三个环节,出现了跨省份,从手机发展到数字传输设备,从考生发展成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出现“助考公司”等不法利益集团,作弊团伙以考生身份在考场中实施作弊等特点。

纽扣领带车钥匙都可能偷拍试卷


高科技作弊的窃取试题环节最常用的手段是秘拍。设备包括体积小、分辨率高、隐蔽性极强的无线高清CCD微型无线摄像头和微型照相机,常伪装藏于纽扣、手表、签字笔、领带、挂饰、U盘、车钥匙等随身携带的小型物件中进行拍摄。最多10分钟,偷拍到的试卷内容就可传到考场外完成相关图像信号的拼接组合。

试题的传输最常使用小型的无线数据传输设备,DV配合发送设备将拍摄和传送步骤分开,大大降低了作弊查获率。试题数据的接收还是借助灵敏度较高的无线电设备,只要在考场外数百米范围内都可接收。

答案依然通过无线数据传输设备发送给考场内的作弊考生,由隐藏在考场附近汽车或室内的大功率的电台传输。

瓶装饮料喝着喝着变信息接收器


作弊考生主要利用耳朵通过音频接收工具或者利用眼睛通过数字接收工具获得答案。

音频接收工具的使用范围在3~5公里。一种常见的音频接收工具是隐形耳机信号接收器,包括隐藏于耳道内、口腔牙床内的隐形耳机和伪装成背心或钱包、项链、鞋、发卡等随身物品两部分组成。另一种是眼镜式信号接收器,外观和普通眼镜差不多,与配套的隐形耳机一起使用。眼镜接收器逃避探测的关键是眼镜腿下隐藏的可即时控制的微型开关。省人事考试中心负责人说,监考人员会要求头发遮住双耳的考生,用橡皮筋等把头发扎起来,亮出耳朵。

数字接收工具包含LED屏幕、内存和接收天线三部分,常见的尺子、橡皮、笔、眼镜盒、手表等用品都可能是接收终端。尺子、笔、橡皮接收器的外观和普通文具几乎一样,其设置的LED屏幕每屏可显示20~40个汉字。透明眼镜盒以每秒120个汉字的速度接收信息。手表接收器高度仿真,具备可显示40个汉字或80个英文字符的隐藏式屏幕,在手表和接收器之间即时转换。省人事考试中心负责人说,这类作弊手段只要监考人员细心观察就能识别,反复动橡皮、手表的考生就比较可疑。

更不可思议的是,目前市面上出现了看起来与普通瓶装饮料没有任何区别的饮料瓶接收器。这种接收器的屏幕安置在经过特殊处理的饮料瓶底,平时无法看出来。当作弊者将瓶内的水喝到一定位置后,利用光学原理,剩余的水就可作为放大器,将屏幕中的信息显示出来。饮料瓶接收器的隐蔽性极高,穿透面仅1毫米,只有当视角与水平面呈15度、离视觉面30厘米内才能看到屏幕上的相关答案信息。省人事考试中心负责人说,为防止这种作弊,监考人员不允许考生将瓶装饮料放在桌面上,这样自然就看不到信息了。

手机关了闹铃响了考生将禁考5年


省人事考试中心负责人称,尽管多种作弊手段看似高明,通过监考人员和高科技手段,都能防范和打击。四川省近几年的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录用公务员考试,只发现了少量通过手表、橡皮擦、无线耳机、电子扫描笔等方式故意作弊的行为,还未发现夹带资料、顶替代考等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违纪违规行为。

因为手机铃音鸣响、闹铃鸣响或手机振动等“手机使用”违纪违规行为被处理的考生每年都有。“有些考生的手机虽然关闭了,但之前设置的闹铃忘了取消,到了定点时间还是响了,这也算作弊,会被禁考5年。”省人事考试中心负责人提醒考生,携带手机当做钟表或其他功能使用,拿出手机看、接收或发送信息,未放在指定位置上的手机铃音响、闹铃响或手机振动等行为均属违纪违规。

串通作弊或者有组织作弊,由他人替考或冒名顶替他人参加考试等情节特别严重、影响恶劣的违纪违规行为,将被取消本次考试资格,并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给予终身不得报考公务员的处理。(成都商报记者余文龙实习生陈文婧)

作弊伎俩


将接收器的屏幕安置在经过特殊处理的饮料瓶底,看起来与普通瓶装饮料没有任何区别。当作弊者将瓶内的水喝到一定位置后,利用光学原理,剩余的水就可作为放大器,将屏幕中的信息显示出来。

提醒

串通作弊或者有组织作弊,由他人替考或冒名顶替他人参加考试等情节特别严重、影响恶劣的违纪违规行为,将被取消本次考试资格,并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给予终身不得报考公务员的处理。(四川新闻网)
5楼
chenxvyang 发表于:2013/1/18 20:50:00

梅兴宙提供的材料我早就知道,这份材料的出炉距今已好几年了。

 

楼主知道为什么没流传开来吗?

 

因为通篇材料都在讲述一件事:一个未成年人是如何教唆一个成年人犯罪的故事。

 

你信吗?反正我不信!

6楼
奇兵零四 发表于:2013/1/18 20:56:00
以下是引用chenxvyang在2013-1-18 20:50:00的发言:

梅兴宙提供的材料我早就知道,这份材料的出炉距今已好几年了。

 

楼主知道为什么没流传开来吗?

 

因为通篇材料都在讲述一件事:一个未成年人是如何教唆一个成年人犯罪的故事。

 

你信吗?反正我不信!


我只相信公平的竞赛环境和好的制度

7楼
chenxvyang 发表于:2013/1/18 21:06:00
以下是引用奇兵零四在2013-1-18 20:56:00的发言:


我只相信公平的竞赛环境和好的制度


殊途同归
8楼
曲终人不散 发表于:2013/1/18 23:37:00

有个农妇提了一篮鸡蛋去集市卖,徒中遇到一色狼,将其强 J后跑掉,农妇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土:“他妈的,慌啥!多大个事?我还以为抢鸡蛋的呢!”

 

 

 

------------------------------------------关于软件作弊,象协领导估计也是这心态。

9楼
天涯棋阁 发表于:2013/1/18 23:56: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0楼
邱楚浩 发表于:2013/1/19 0:07:00
以下是引用奇兵零四在2013-1-18 20:39:00的发言:

违法成本过低也是导致象棋作弊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因素,强烈呼吁对比赛作弊者终身禁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8 20:50:29编辑过]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共17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Copyright © 2000 - 2008 Dvbbs.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4700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