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贴子已经被逍遥君子于2013-2-27 13:40:10编辑过]
我一直觉得是这么回事:两人摆出古谱排局(类似于竹香斋初集第16局柳营射猎或适情雅趣第330局殒命宁亲之修改局)对弈,后人以讹传讹,即成了实战残局。
我发的谢周棋局原来的标题是《共抒国难》,并且还有一段说明如下:《这是1939年秋在重庆东方文化协会内,谢侠逊与周恩来(执黑先行)对弈的第二局走成的如下图残局形势,现轮红方(谢)行棋,最后,谢虽多一车,但因车不能离开直线而成和局。》,但是,不知为什么,发表时只见动态棋谱,不见该说明,并且标题也改了,以致造成误解,有人认为可能是某位排局家所作,甚至还有人认为,拿我们棋迷是小孩子看待。为了以正视听,我再多说两句。这局棋谱和说明来源于谢侠逊编著的【象棋指要】429页,该书于1983年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可能现在市面上买不到这本书了,所以,我现在节录该书最后一节(4.作者与周恩来总理弈局),以响读者:《一九三九年秋的一天,下午二时许,我在重庆的东方文化协会内,忽传周恩来同志特来协会访我,我惊喜不知所措,急忙前去迎接。--------嗣后,周总理提议同我对弈,我欣然应命开枰。------我们一面品着香茗,一面对弈象棋,下了两盘,均成和局。------当时在对弈中,我见周总理棋法娴熟,守得平稳,攻得
锐利,着法温和而又多变。第一局,周总理用当头炮开局,走不多着,就和了。对周总理的高超棋艺,我十分惊异,便询问是如何研究的?他说,------不久前延安举行象棋比赛,董必武同志获得冠军------经我一再询问,周总理才说出是他获得亚军。---第二局棋,仍是周总理持将方先,走成残局形势,如下图。我们遂共相磋磨,亦以和局告终。后来,我将第二局棋的残局,用《共抒国难》为题,发表在《大公报》副刊《象棋残局》专栏的第一百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