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转载大师网
原标题:浅谈对天才棋手的质疑
发布时间:2013-4-23 0:02:00
我按照现代智商测试标准,智商高于140的人,在百分比上达到或超过了“百里挑一”的程度。这样的人,通常称为“天才”。
中国象棋有多少人口,我们查不出一个准确数据。在泓弈棋牌网上,看到有人估计是2-3亿。我们保守一些,就当是1个亿。象棋大师人数,男女都算,不到400,就算他是500。这样一来以来,象棋大师们都是“20万里挑一”。他们早已经是天才了。
特级大师人数,男女都算,不到50,就算他是50。那么,象棋大师都是“200万里挑一”。他们更应该算作是天才了。
冠军级特大比特大还少,称他们为“超天才”也应该不为过吧。
天才的人,由于具备超出常人的禀赋和资质,往往让人感觉“
横空出世”。
正由于禀赋和资质与常人不同,天才不易于被常人理解,因此倍受质疑。
即使在科学领域,天才也会遭受不理解和不公平对待。比如:最伟大的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只上了三个月的小学课就退学了。原因是他的老师认为他的问题很奇怪,不愿意教他。又比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被公认为是自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物理学家。但他高中毕业后,却没有德国大学肯接收他。十六岁时他辗转瑞士,报考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工程系,可是入学考试却依然告以失败。原因都是由于他的文科成绩不好。僵硬的旧教育思路和体制几乎扼杀了我们人类的“世纪伟人”。
王天一是一个与以往冠军级特大严重不同的天才。他不仅棋才超群,而且具备理工类本科教育背景。我们从前的冠军级特大一般都没有本科教育背景,有本科教育背景的往往也是文科类。我们无意贬低任何人和任何学科。客观而言,在中国象棋界,敢于挑战理工类本科教育的冠军级特大,目前唯有王天一一人。
一个天才的出现,会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同时,他也会影响到其他才能略弱人们的发展和经济效益。因此,质疑,甚至污蔑,都不免接踵而来。曾经有人说过,“质疑,是天才的附属品”。真的不知道,古往今来,不受质疑的天才总共有几个?
曾经有一个笑话说,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非常推崇卓别林的电影。一次,他在给卓别林的一封信中写道: “你的电影《摩登时代》,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看懂。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伟人。” 卓别林在回信中写道:“我更加钦佩你。你的相对论世界上没有人能弄懂,但是你已经成为一个伟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质疑天才的原因,往往是因为质疑者不够天才,不能理解才能胜过自己的天才。
当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被证实正确的时候,不知道当年拒绝他的高校做何感想?当托马斯·爱迪生的通用公司成立的时候,不知道曾经拒绝教他的小学老师是什么心情?
今天,在2012年象甲胜率第一和个人赛冠军之后,在某地棋赛连续不邀请之后,在江苏句容的14位冠军比赛中,王天一夺冠了。曾经质疑他的人们,还会一如既往地质疑吗?
(网友 lingxiao 供稿)
质疑天才的原因,往往是因为质疑者不够天才,不能理解才能胜过自己的天才。
天才是什么?
从那方面说我黑王?
这时候黑王先屁股镶钢板,哈哈!
我觉得,大师与特大都是人,在各自领域也取得较高成就,不过能称得上天才的,不是仅仅作为特大的就能够算的。
楼主发表如此的话题出来,可能本意挺王特大的成分多些,估计结果会适得其反。我和王天一特大有过数面之缘,从言谈举止中,我深深感受到他的质朴、睿智、执着与平易近人。
胡司令15岁问鼎,没人说用软之类的,那是因为当时没有软,现在有些人质疑,或许是大家长期用软拆棋,招法自然不拘一格,在谱上难以一见,人们就会遐想,尤其是赢了很强对手的时候。
很多事情,时间会证明一切的。
当今棋坛堪比战国时代,群雄逐鹿,实力很接近,成绩好坏主要看发挥,当然也有年龄因素,新老更替,世之常情。大家作为棋友,中国象棋与其他运动一样,每位棋迷心中都可以有自己最认可的偶像。希望不要因为其他人的成绩某一次或某几次超过了偶像就产生抵触情绪。像斯洛克运动一样百花齐放不是更美吗??
真诚希望,各位爱棋人,以后不要再发这种毫无意义的言论了,多多去打打谱,学学棋,提高棋艺,弈棋会友,享乐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