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广象网 http://www.gdchess.com/bbs/

象棋,广东象棋网,象棋棋谱
共16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浏览完整版]

标题:赵鑫鑫博论象棋艺术

1楼
林苑竹 发表于:2013/4/30 10:50:00

       赵鑫鑫特级大师在新浪博客上写的文章,其中不少内容富有营养,读后觉得对自己有帮助,故不揣浅陋,整理后发上来。

       部分内容作了编辑和删节,主标题及个别小标题乃为自拟,不当之处与原作者无关。

 

 

.

      今天看到了一篇评论,有一点感动。是一位想要提高棋艺,并且花费了许多光阴但是水平依旧不理想的朋友。从文章中可以很强烈的感受到,这种愿望是多么的迫切。我并不是想捷径!我学象棋有20年了,但是我的水平可能只有你学习一年所达到的那种水平!我知道接受专业训练肯定要有帮助,但是我们毕竟是业余的,但是在闲暇之余,也不想在下棋的时候下的很臭,我现在已经30了,我很爱下棋,但是我觉得我提高的很慢,感觉好像到了极限,看了大师们的境界,我才想原来差距简直没有办法说!!

   能够全心全意为了理想而努力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我也是从完全不会下象棋的懵懂少年,经过不断的训练,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但是和每个人一样,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也绝对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我想说的是,我们也会迷茫,也会不知所措,也曾有想要放弃的时候,也会迫切的想要找到一种方法可以迅速的提高。但事实上我只是每天打谱,下棋,总结。

  我相信类似上面的朋友有许多许多,有很多朋友也许在睡梦当中也会期望自己可以提高水平,当然,当年的我也是如此。但是现实是不同的,想要提高水平,显然需要具备多种条件。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找了很多优秀的老师,他们都毫无保留的倾囊相授。我牺牲了一半的学习时间(早上读书,下午则训练)。每天起码保证有6个小时以上的时间面对的是32颗棋子,但是即使具备这些条件,也不意味着你就可以成为特级大师。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再好的老师也教不出一个不热爱象棋的弟子。每天晚上,我脑子都会去回想一天的收获,通常我想的都不仅仅是棋艺本身,我会去寻找思索象棋的本质,因为在我的内心,象棋不是游戏,是艺术,是哲学,是道。

        我想,每个想学棋的朋友不要单单是把他当成游戏,或是技能。它是道,需要去参悟的。

        书法家在以书悟道,侠士以剑悟道,棋手以棋悟道。

        在这个博客上,我写的就是我对于象棋的感悟,是我对象棋的理解。

很多人想要提高,通常会问我说大师,教我几个绝招,我去杀别人!我笑笑,难道真的有这么简单吗?也许你会用功的背谱,可能你记得许许多多的谱,但仅仅这样就够了吗?当时我就在想,就算我真的教了你一些新招,一些飞刀。你水平就会提高了吗?如果真是这样,我绝对不会有所保留。

你有真正去理解过象棋吗?你学到一个开局,你想过为什么会是这样下的吗?有没有想过你每一招棋是怎么想出来的?你的思维过程又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你会这么想?哪里出了问题?能不能改进自己的思维方式?你是以什么心态去面对象棋?如果你视之如生命,你能做到你下的每一盘棋,都能以无比崇敬和谨慎的心态去做,象面对生命一样吗?如果你把他当成一项事业,你能在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坦然面对,举重若轻吗?
         象棋绝对不仅仅是32颗棋子的游戏。

 

2楼
曲终人不散 发表于:2013/4/30 11:14:00
 象棋绝对不仅仅是32颗棋子的游戏。
3楼
棋友2008 发表于:2013/4/30 11:21:00
用户已锁定!
4楼
小八路 发表于:2013/4/30 12:48:00

鑫鑫长大了,成熟了。用自己的感悟写出这篇文章,老师打心里感到欣慰

5楼
林苑竹 发表于:2013/4/30 13:28:0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4-30 13:28:24编辑过]
6楼
林苑竹 发表于:2013/4/30 13:29:00

棋如人生,选择的思考

.

   (一)作出选择的五个步骤
  我曾经想过,在棋场上如何击败对手?有很多因素,但是有一个因素应该是十分重要的,那就是“如果你可以在每一回合都作出正确的选择,那么理论上你应该就可以战胜对手,除非对手的选择也是完全正确。”那么怎么样才可以作出正确的选择呢?我想,也许我们应该试图去寻找和细化自己从开始选择到结束选择的整个过程。
  一般来讲,当一个局面摆在你的面前,如果我们细化这个过程,按照程序上来讲:
  第一步:理解这个局面。也就是分析局面,高手在分析的时候,会以尽量短的时间对局面的子力,位置等等作出一个明确的评判,继而得出一个孰优孰劣的结论。(自注:这个评判,需要在每一步变化之后不断的持续进行,特别是当局面出乎自己预想的时候,更要重新进行评判。)
  第二步:制订战略。如果你觉得你占优,那么理所当然的,你要考虑如何进攻。如果你觉得形势不妙,就该考虑防守。如果你觉得防守已经困难,那么破釜沉舟一把吧。如此等等。
  第三步:寻找几种可行的办法。一般情况下,总会有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法,把他们找出来。当然这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看起来很烂的一招棋,往往是最好的下法。
  第四步:计算和比较,判断出你认为最好的下法。
  第五步:作出选择,当然很多谨慎的选手,通常会回到第三步,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棋,或者第四步,验证一下等等。
  以上是我认为作出选择的五个步骤。如果这五步都没有问题,我想结果也不会有什么问题。而我们努力提高自身的水平,也许就是为了在这五个步骤当中尽量减少失误。也许有的朋友会问:“下棋的时候哪有那么多讲究,基本都是凭感觉去下的嘛!” 其实感觉就是你以往对弈中思考的一种积累,你思考的东西越多,越正确,你的感觉也会越准确。

7楼
林苑竹 发表于:2013/4/30 13:30:00
奇怪,怎么后面的跟帖都成了引用的格式?看起来很不舒服
8楼
林苑竹 发表于:2013/4/30 14:07:00
  (二)如何才能减少每个步骤中的失误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个人总结了对局中选择的五个步骤,从理论上来讲只要做好这五个步骤,那下出的棋应该是最好的,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减少每个步骤中的失误,每个步骤中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呢?
  让我们先从第一步骤开始研究:
  当我们遇到一个局面时,首先想到的自然就是分析这个局面。很多业余棋迷看到别人在下棋,过去一看,往往首先要做的就是先数一下子力,如果数出来一方子力明显占优,就会说“某某赢定了嘛!”这当然是不严谨的,那么严谨的分析模式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有两个因素决定了局面的优劣,一是子力,二是位置。我们知道象棋的子力是只会减少而不会增加的,所以一旦子力占据优势,局面也势必占优。但我们显然不能忽略位置的关系,很多初学者由于自身水平的原因,往往过于关注子力,忽略子力位置的原因,这是非常致命的。中国象棋和围棋的不同之处在于象棋的子力位置是在不断变化的。那么了解了这两个因素,我们该如何进行分析呢?我们可以试图建立一个研究模型。
  1、位置相同,子力不同。这种情况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在让子棋当中,让子方开局之初便拿掉一个马或是炮,我想这个时候没有人会认为让子方优势。稍微复杂一点的,就是在中局阶段,双方平稳局面,但一方多一个兵或一个子力,那么显然也是占优。这是最为简单的一种情况。
  2、位置不同,子力相同。这种情况也比较简单,如布局阶段,红方首先炮二平五,我们称之为先行之利。这种例子很多,就不过多的列举了。
  3、位置不同,子力不同。这种情况应该是我们应该重点讨论的问题。我们经常在比赛中遇到一些争论,如果是关于孰优孰劣的问题,那么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这种情况。而这种情况也是经常出现的,原因有二:
  (1)位置与子力之间没有直接衡量的标准,我想这个现在没有,以后也不会有。假设一方阵型工稳,且有空间优势。另一方多一个兵或更多,我们很难立即做出准确的判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会称之为“各有千秋局面”。
  (2)每个人心中都有衡量这两者的标准。这就很容易解释争论的原因,一方说自己阵型好,还有一些空间上的优势。另一方说我有物质优势,谁都不服谁。有些人偏好位置上的优势,有些人崇尚物质为重,这就是每个人风格的差异性。为了区分方便,我们姑且称前者为空间派,后者为物质派。在我的记忆中,我的启蒙老师“钟云贵”是典型的物质派,很多与之对弈之后的人总会给他一个形象的比喻“牛皮糖”,这显然不是贬义。“他总是多你几个小兵让你进攻,但是他的防守就像牛皮糖一样,怎么杀都杀不进去,下着下着棋就没有了,到最后他总是可以用几个小兵把你的神经磨断。”那么我们怎么去形容空间派呢?“不要给他任何机会,一旦露出一点破绽,他就可以以弄死你”。写到这里,一定有人窃喜,你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我用空间派对付你的物质派,看你怎么办!我想告诉大家,一个棋手的成长过程中,其中有一点是很重要的。就是子力与位置的相对平衡,也就是说随着水平的提高,这种偏好的特征会越来越小,因为高手会更加理智的分析子力与位置的平衡,而不会盲目追求子力或是位置。
  这算不上是子力与位置的标准,只能是接近绝对标准的标准。
  当然了,水平再高的棋手也会有偏好,当一个局面大家都比较认可的时候,有些人会更喜欢有物质优势的一方,反之亦然。这就是一个流行布局的基本要素。即使在被演绎无数次之后,依然会有很多人愿意去选择,而最后的结论也许会是双方都可接受,至于你想下哪一方,这取决于你的偏好。
  想要提高水平的朋友,在这一阶段,我的建议是,多学习高手们在这两者当中选择时的判断,也许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这个棋显然不能吃子的啊!以前我为什么都是吃的呢?”
  结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争论局面都是位置和子力都不同的局面。而子力和位置的相对比较没有绝对标准,只有相对标准存在于每个棋手心中,高手往往更接近绝对标准,所以在作出选择的时候,会更加准确。当一个局面经过验证,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偏好的因素。而这种偏好往往会体现你的性格。
  我的启蒙老师是个慢性子,这也间接决定了他崇尚物质的风格。试想一个没有耐心的人,怎么会愿意接受被动防御的局面,又怎么会在残局阶段使出浑身解数去和对手拼耐心,拼体力呢?很多人说我的棋风是攻杀见长,我并不否认,那么按照我自己的定义,我也应该是属于空间派。所以显然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我会更加倾向于选择空间上的优势。
    孙子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你了解自己和对手的风格之后,再去选择利于自己的盘面,显然是十分聪明的选择。而如果你想要成为高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弥补自身的缺陷,是进攻上的或是防守上的。
9楼
林苑竹 发表于:2013/5/1 10:21:00
  (三)战略
  在正确的分析完局面之后,接下来就该进行战略和计划的制订了。就像一个人不能没有理想,下棋的过程也绝不是盲目的。
  当然象棋是一种游戏,我们可以尽情挥洒才情,快乐洋溢。象棋也是艺术,我们可以天马行空,创意无限。但是作为竞技者,面对的象棋就是一个严谨的战场,稍微放松就会被对手抓住战机。所以在对局中,最不能原谅的事情就是:你不知道你下这招棋是为了什么!
  其实我们在对局中,时常会出现一个词:“随手棋”。很多时候失败往往就是因为一招随手,这也是职业棋手非常忌讳的。而避免随手棋最好的方法就是,养成严谨的态度,严谨分析的习惯,在整个过程中都能清楚的知道,我们到底要干什么?
  战略可以说是大的方向,一般来讲我们下棋有两个方向。一是战胜对手,二是守和。象棋本来有三种结果,但是我们显然不会把输棋当成自己的战略。
  象棋的终极目标可以解释为“杀王”,那么战胜对手自然是主流战略。但是在某种情况下,守和也是十分重要的战略。当我们明显感觉实力不足以杀王的时候,守和,明显也是最优的策略。并且,我认为,正是因为有了和棋这样一个结果,才使得象棋更具魅力。
  人生绝不是只有赢和输,还有另外一种赢,双赢。
  我们知道选择越多,往往作正确的选择就越难。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究竟是选择求胜,还是将损失缩小,求盘和棋,保个春天。通常我们都会很痛苦于作这种选择,而且这种选择往往会受到一些外部的干扰,这让我想到了去年个人赛上的一盘对局:
  这是去年个人赛我后手对王斌的对局。是局我从布局一直到残局都处于被动,弈至此我缺双象,形势不容乐观。原本临场我设计了一路变化为炮2平7:炮2平7;马八进七,车2进7;马七进六,士5进4;马九退八,车5平8;帅五平四,车8进5;帅四进一,车8退6;基本成和。临场我放弃了本来求和的理念,而选择了平车对攻,是出于两个原因:一是当时已经是倒数第二轮,这场比赛的胜者才有可能进入名次;二是感觉还有一定的机会,当时时间比较紧张,也许会有一些犯错的可能。
  从上面的例子来看,我从开局以来,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所以我也只能抱着守和的心态去下。直到刚才这个局面,我的心态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当没有选择的时候,我只能坚持守和的策略。这时心态就比较纯粹,也比较简单。当局面出现了一个看起来象机会的机会时,我的心态就开始变化。
  只有一种选择的选择是最简单的,而选择多了,反而让人迷茫。但这也是下好象棋需要经历的考验,如何做好选择,也是象棋可以带给我们的人生智慧。
  如果我冷静分析局面,继续坚持守和的战略,那么结果可能就会是和棋。但是实战我却主动的改变了战略,主要原因是在这次比赛中,我太希望赢得这场比赛,当外部的欲望过于强烈的时候,人往往会变得不理智。事实上,临场我没走几步即后悔了,因为这种选择无异于是一种自杀行为,没有任何赢棋的希望,只是太强烈的求胜欲蒙蔽了我的眼睛。
  想要永远在争胜和守和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是不容易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想赢,尤其是在比赛中想要打好名次,这就需要我们有更准确的判断力,“究竟有多少机会可以获胜?”这是我们在战略选择上要问自己的。在这个判断中,参杂着很多的因素。其中不仅仅是局面本身,还有时间,对手的风格,对手的棋力等等。比如面对水平较低的对手时,很多人就会选择很多不太合理又觉得对手无法掌握的局面。或者在时间紧张的时候,把局面搞乱,对手更加容易出错。这是一种因时因地制宜的策略,我们可以称之为竞技风格,它的原则是想尽办法取得胜利。另外有一种求道风格,指的是无论外部原因是如何,永远只追求一种原则,下最合理的一招棋。
  战略上的选择是艰难的,也是重要的。通过研究很多高手的棋谱,我们也会发现很多因为战略选择上的失败例子。比如,有时我们一路压着别人打,但是当局面慢慢被逆转的时候,在心理上我们往往不愿意接受,继续保持攻势而错失了守和的时机。
  最后我想就和棋的问题谈谈我个人的想法。很多人觉得和棋让人索然无味,我不否认那种先手求和的确让人厌倦。但是我们也不该以偏概全。正常的和棋,往往都是双方经过认真的权衡之后做的选择,或明争暗斗,或一波三折,这里面包含了一种智慧,选择的智慧。就像我上面的例子一样,若是站在观众的角度来看,可能是希望我尽全力做一些反击,这样从局面上会精彩的多。尽管是不理智的。但是这显然是一个愚蠢的选择,在这场智慧的争斗中,我失败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如果站在追求棋理的角度来看,显然不如坚守和棋更有价值。
    和棋是一种完美,没有任何缺憾的完美。
10楼
林苑竹 发表于:2013/5/1 10:23:00
  (四)计划
  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习惯,就是当新的一天到来的时,为自己的一天精心设计一个计划,简单的将自己一天要做的时候写在一张纸条上,这样就不太会忘掉要做的事。如果一天要做的事情比较多而且繁琐,我也会为此写一个计划表,这样一天会比较有条理。在很久以后,我才发现,这一个习惯是来源于我下棋时的思维模式。
  下棋的时候,我通常也会为自己设定一些计划,比较常见的比如说:象棋里面有“炮不宜轻发”的俗语,就是说如果没有其他子力的配合,炮轻易进入敌方阵地,往往会有被围歼的危险,所以当有机会的时候,就会有围歼计划的产生。我们会为此精心制定一个“围歼计划”,当然相应的,对手也会有“反围歼计划”。又比如说,我们看到对手的阵地出现一些问题,理所当然的,我们要进行打击,而在打击之前,我们需要制定一个计划,究竟我们需要投入多少兵力,而对手能够有多少兵力进行对抗,或者一旦计划成功,我们能够得到多少利益。事实上很多计划的失败之处在于,当你花了大量心思去实施计划的时候,结果在计划成功之时,才发现所得利益有限,失去的却很多。
  象棋分为进攻和防守,所以相应的计划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1、打击目标的计划。在对局中,我们时刻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寻找对手的弱点。假如找不到弱点,进攻会变得盲目。这个看起来寻常的事情,却是极为重要的。事实上,如果我们每时每刻都可以保持这样的敏锐性,那么对局中我们就总是可以战无不胜。在业余比赛,我时常会看到一些对局,其中很多棋会显得漫无目的,如果你问他为什么这么走?通常他会回答:‘我就觉得要这么走,仅此而已。没有目的性的行棋是致命的。只有在找到对手弱点的情况下我们才可以制定出计划进行打击。这里面,寻找弱点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如何正确的寻找出对手阵型中的弱点,除了自身的水平和对局面的认知这两个刚性的因素外,还有两个容易让人忽视的因素,就是心理和状态。
  心理因素简称心态,是对弈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因素,有人甚至说,高手之间下的不是棋,是心态,这话虽有些偏激,但的确有它的道理。但这是一个大问题,在这里先不探讨,只探讨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心态可以影响你寻找弱点。我想起2001年,江苏王斌特技大师将星闪耀,在他的一篇自战解说中,我看到了一些端倪。当时个人赛他后手与吕钦特级大师相遇,作为刚刚升上大师的王斌在面对吕钦这样宗师级的人物,心情的忐忑可想而知。据他自评,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守和。但是随着局势的发展,形势朝着对他有利的方向演变,到了中局,王斌感觉形势不亏,遂向吕钦提和,不想竟遭拒绝。“没想到会被拒绝,而这个拒绝反而让我更加清醒,突然脑子里浮现了一个亮点,我发现,对手的右翼竟然隐藏有极大的毛病。”这是王斌特大给我们的启示。当一个人的心态不够积极,那他下出来的棋,也不会是积极的。很多时候,在强大的求胜欲的驱动下,我们会发现一些隐藏的比较深的问题。我常听到很多业余棋手感慨“对上某某棋手,总是一点机会都没有。”我想,也许就是心态作怪,让你看不到机会吧。
  所以,当你感到无所适从的时候,静下心来,冷静的分析局面,也许会惊奇的发现千载难逢的机会。
  另外一个因素是状态。状态一词,很多人常挂嘴边,这的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现象。当你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出现异常,自然会影响发挥。很多时候,寻找战机是一个艰难且漫长的过程,我们可能会很长时间看不到一个机会,而机会有时却在最后一刹那闪现,如果状态不佳,可能就无法承载这个过程。
  2、弥补弱点。当自身的条件不足以进攻别人,我们就应该想办法增强自己的实力,此时弥补自己的弱点成为了当务之急。相对于找寻对手的弱点,找寻自己的弱点相对要简单一点。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去寻找。有些棋手猛如张飞,尽管家里已经一片狼藉,兵力却还在对面杀得不亦乐乎。不过,在专业棋手里,也有一些张飞式的猛将,虽然问题多多,但有时,这种气势的确让人胆寒。相对来说,我更加主张平衡一些。也许很多人会说我“你这么喜欢杀,怎么还主张平衡?”我想说的是,无论一个棋手多么喜欢进攻,但是有一个问题是他随时要考虑的,就是风险系数。我在评论里看到有一位朋友认为我应该去下“暴力象棋”,这实在让我有一些尴尬。进攻的确是我喜欢干的一件事情,但我的前提是风险系数是在我认为可以掌控的范围之内,而不是无理的暴力。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无视风险系数,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找到一个弱点,并进行打击是一个计划的整个内容。也许可以这么说,一盘棋是一个整体,那么每个计划拼凑了这个整体。而一个计划是整体的话,每招棋就是计划的一部分。“一招棋错则满盘皆输”,那么一个计划如果失败,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用文章开头的“围歼计划”作例子的话,如果你决定实施这个计划,就要做好失败的准备,因为你有可能在投入大量兵力之后,却被对手的反围歼计划杀得一塌糊涂,到最后才知道,这个炮,原来就是一个诱饵。
  象棋最刺激之处就在于双方勾心斗角,殚精竭虑,都会精心的设计自己的计划,结果却只有一个人是对的。
    不断的学习总结:为什么会被对手算计,作出错误的判断,或是去想明白为什么没有注意到这个机会,没有去把握。这都会帮助你看清对手。
共16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Copyright © 2000 - 2008 Dvbbs.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312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