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广象网 http://www.gdchess.com/bbs/

象棋,广东象棋网,象棋棋谱
共15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浏览完整版]

标题:中国近古代象棋重地,岭南二、三十年代彩棋大撕杀

1楼
无界游客 发表于:2013/5/17 6:39:00

来源凤凰博客:sr34ws5ky9j

 

 style="font-size:14px;">        广东始终是中国象棋史上藏龙卧虎之地,广州更有“象棋之城”的美誉。民国年间,是广州棋坛全盛时代,大众基本相当雄厚。

  二三十年代的广东棋坛,出现了第一次顶峰,出现出“广东四大天王”黄松轩、卢辉、冯敬如、李庆全,“粤东三凤”曾展鸿、钟珍、黄松轩(黄是一身二任)。他们在全国都是鼎鼎著名的人物,影响力绝不逊于解放后的杨官璘等人。

  广州棋坛的职业棋手,除了“广东四大天王”和“粤东三凤”外,二三流的棋手不下三四十人。他们多有诨名,如“五虎将”、“十八罗汉”和“十三太保”,还有“哼哈二将”、“五鼠”等。

  他们出生成分相称复杂。初时,只是象棋喜好者聚在一起角逐棋枰,浸润久了,一些人便陷溺其间,加上受到失业或家道中落等因素的影响,遂成为以棋谋生的棋人。

  例如,陈镜堂原是税务机关职员,潘权是哗连洋行人员,潘炮是红十字会杂工,吴兆平是五金工人,后来他们都成为职业棋人。

  一些家景原不错的象棋爱好者,亦有成为职业棋人的,像何岐利刀剪铺老板何鲁荫,承办山铺票的赌商苏星渠之子苏天雄(绰号棋孟尝),赌商黄志,文明鞋铺店老板刘寿彭,陈嘉庚胶鞋的批发商陈森,店铺老板保玉书(绰号棋王保)等。

  比拟驰名的职业棋人还有赵坤(金牙坤)、黄汉(和尚全)、陈陶(滋阴陶)、陈星誉(吹箫陈)、苏钧林(新棚仔)等。

  成为职业棋人后,日常生活之资,都取自弈棋博彩所得,所以,如果不是博彩的棋局,他们就以为下不出好棋。

  当时,但凡有棋迷聚弈的处所,便有象棋艺人来摆棋档。然而,以棋营生极之不易,很多人过得潦倒落魄,包含一些闻名的棋手。

  最初,广州棋人并没有固定的对弈运动场合,只能在寺庙的阶前树下,或者在街头路边来下棋。羊城有名的丛林,如元妙观、海幢寺、光孝寺、华林寺、大佛寺等就是广州棋人最初聚弈的地方。

  早年设棋档靠棋艺谋生的冯敬如、李庆全、赵坤、陈陶、陈星誉等十多人,就是在寺庙里摆棋档的。他们还不断在人多的街头“走江湖”摆棋局。

  后来,他们抉择到城隍庙旁的寰乐园酒家门前的旷地设棋档,摆残棋局来谋生。他们摆出的棋局,有古谱里的“七星聚首”、“千里独行”、“野马操田”、“蚯蚓降龙”等,这多少种棋局从名义看,局面缓和,先走一方都含有一种对易于获胜的假象(杀着或吃子获胜等),最轻易困惑低手。实在,各局的变更相称庞杂,非经由深刻的研究,不容易知其奇妙,因而这些棋局称为“四大棋局之王”,只有棋艺成就高深的棋手像冯敬如、李庆全、钟珍等才敢于陈设这类型的棋局。

  程度稍差的棋人如陈星誉、陈陶等人一般另摆一种变化不太复杂的“例和棋局”(这些棋局也是选自古谱,双方必需照谱走子才干弈成和局,否则就会败北)。

  职业棋人在摆设棋局时,还要应用错误“做媒”假装棋客,勾引围观者参加。可是,有闲情闲钱来下注的棋客,究竟未几,而且有钱有位置的人大都不乐意蹲在街头弈棋,故街头棋档并不热烈。

  街头棋局的彩金正常是一角或二角,棋人每天的收入最多不外一元左右,达不到保持一家人最低生涯的请求,而且还常常遇到警察等来勒交“规费”,日子过得辛酸。

  “让双马”争棋客

  1924年,广州西关宝华正中约开张了一家茶室,叫“翩翩茶室”。这间茶室是园林茶座,极为宽阔,环境优美。茶室老板从吸引生意动身,增创弈棋茶座,招集了不少棋人在那里,横车跃马,品茗论棋。盈耳都是一片让单车、让双马的斟盘口之声,被称为“华南象棋少林寺”,是广州棋人逐日必到和棋客竟日流连的去处。

  到翩翩茶室下棋的棋客,各阶层的人都有,以商号的老板较多,如下九路京和绸缎庄老板陆伯舟,扬巷某号针织厂老板薛英,大新路德兴旺老板高庆云,濠畔街牛皮店老板苏秀泉等等。

  也有社会上身份体面的人,如医师黎铎、潘拙庵、李庆池,律师郭腾蛟、李耀祖、邓君雄,教学何衍璇、石光瑛、黄际遇等。这些棋客多是以弈棋来作消遣的。

  翩翩茶室的涌现,对职业棋人来说,罢黜了瑟缩街头守摊之苦,收入也稍好些。当时,每局棋下注彩金一般是二角至四角之间,而每一次对局约需一个多钟头,棋人每天最多只能对弈十局八局,弈彩所得除支付茶点费外,最好收入每天也不过二三元。

  棋人和棋客对弈时,总要将棋度校到差不多的水平,以仅能获胜为止;如果胜了棋客几局之后,就有意输回一两局或与之弈成和棋,务令对弈者不致觉得没趣。

  棋王冯敬如由于没有架子,弈棋的彩金多少从不计较,所以想学棋的棋客,多乐于跟他下棋。当时棋艺较高的棋人,对新来的棋客,不管其棋力强弱,通常爱好搏险以“让双马”来争夺其光顾,遇到棋力好的,就有可能输掉。

  但个别的棋客都是棋力较差的,虽让双马,但也不太理解解拆法,因此棋客想学一两下“散手”,那就非得交“膏火”不可。

  有时碰到天雨不棋客光顾时,棋人之间经常相互博弈。冯敬如因善于让双马局,另一棋王黄松轩就曾邀冯试让他双马对弈,其前提是:冯假如胜黄一局则作十局盘算,如弈和棋作为胜三局计算,冯负一局仍照一局计算,成果冯固然负局多,但常有和局呈现,冯也不吃亏,可见冯的棋力老到。

  像“广东四大天王”这样的棋坛“台柱”人物,还能吸引到一些棋客光顾学棋。至于那些棋力稍弱的职业棋人,生活就更为崎岖艰巨了。他们往往另想一套谋生方式吸引棋客。棋人潘炮苦心练“蒙目棋”(广州俗语称为“盲棋”)来招揽顾客。在外行人看来,可能闭着眼睛与人下棋是一件别开生面的奇事,因此颇可以吸引一些棋客。

  天天吸引四五百棋客

  翩翩茶室崛起“弈棋茶座”当前,直至解放前夕,广州的游乐场跟一些酒楼茶室也增设“棋坛”,作为招揽生意的手腕。

  1929年间,惠爱中路(今中山五路)的大新公司游乐场创设大众象棋擂台,最先招请棋王李庆全作“擂台主”,每月酬劳30元,直至李庆全患病不起。

  后又另请棋王黄松轩以及赵培两人担负“擂台主”,每月两人酬劳60元。由黄松轩担任夜场,酬劳40元;赵培担任日场,酬劳20元。

  当时大新公司游乐场的民众象棋擂台,在广州仍是新创的,因而颇能吸引观众。普通棋迷既可报名攻擂,一试本领,也可作座上观,观赏大棋枰挂出棋人和棋客交锋对垒的出色表演。

  攻擂者如能战胜擂台主,能够得到奖品,奖品设有巨型银鼎一座,摆设于台畔。倘能连胜台主三局的,可扛鼎而归;能连胜台主两局的,则赠予漂亮香烟四罐,入场券八张;克服台主一局的,赠送俏丽香烟一罐,入场券四张;和局则只赠送入场券两张。

  一般来说,一般棋客是没有连胜台主三局扛鼎的本事的,银鼎只是陈列品罢了。除了台主成心让局外,观众得胜的机遇极少。棋王黄松轩人缘素好,对攻擂的棋客,从不赶尽杀绝,当赛过几盘后,每到必定时光,故意让对方胜回一局或做成和局,使对方沾沾自喜,因而更加蠢蠢欲动。

  大众象棋擂台最旺的时候,夜场观众有三四百人,日场也有一百多人,当时门票收一角。游乐场除了每月给予棋手两人的酬劳外,还大有利可图。

  1934年,在十八甫马路的文龙酒家也开设了一个弈棋茶座。他们请棋王冯敬如担任象棋擂台的正台主,苏钧林为副台主。

  冯敬如、苏钧林担任该棋坛擂台主之初,双方商定采用分账式,即从每位顾客一角茶价中,提出二成作为棋手的表演费;后来因为顾客较多,就改为每月给予酬劳费60元,冯担任夜场得35元,苏担任日场得25元。

 

该棋坛最旺时每天(昼夜场)的棋客有四五百人,文龙酒家生意大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5-17 10:59:54编辑过]
2楼
无界游客 发表于:2013/5/17 6:56:00
如果象棋亦像往年一样,相信吸引很多人前往观赏!
3楼
曲终人不散 发表于:2013/5/17 7:07:00
粤曲,红线女,杨官璘




陶铸所说,新岭南三宝
4楼
llll 发表于:2013/5/17 7:44:00
冯敬如因善于让双马局,另一棋王黄松轩就曾邀冯试让他双马对弈,其前提是:冯假如胜黄一局则作十局盘算,如弈和棋作为胜三局计算,冯负一局仍照一局计算,成果冯固然负局多,但常有和局呈现,冯也不吃亏,可见冯的棋力老到。
暗疑黄是故意输给或下和几局给冯。因黄是极会做人的。
5楼
曲终人不散 发表于:2013/5/17 7:47:00
黄家境比较殷实,八旗后裔
6楼
番禺思达电脑 发表于:2013/5/17 7:51:00
以前是因为娱乐方式少了,所以一般大众都去下棋,但是现在。。。。。。
7楼
曲终人不散 发表于:2013/5/17 8:47:00
日本韩国的娱乐还不够多?





因为人家有专门的文化保护发展机制…………
8楼
无界游客 发表于:2013/5/17 13:11:00
9楼
曲终人不散 发表于:2013/5/17 16:16:00
潘炮诨名----玻璃炮
10楼
6334037 发表于:2013/5/17 17:31:00
赞楼主,希望能多发点棋人棋事。这能把年轻人对中国象棋的兴趣提高很多。
共15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Copyright © 2000 - 2008 Dvbbs.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468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