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广象网 http://www.gdchess.com/bbs/

象棋,广东象棋网,象棋棋谱
共10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中国象棋与国象(转载)

1楼
箭猪仔 发表于:2013/5/29 12:15:00
 

转载自“新浪博客---直指心性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974322892_0_1.html


老实说,我更适合下围棋。围棋太复杂了,所以往往没法计算,只能靠直觉,模糊思维——哪里是大场急所,角部定式的选择如何和对角邻角想呼应,没法计算,只能凭感觉了。这方面我还可以,当年学围棋的时候,我进步还是蛮快的。国际象棋讲究精准的计算,我还真不行,不习惯。不过,我现在还是放下围棋改下国象了。

围棋有几个硬伤,最大的硬伤就是耗时太长。业余爱好者下一局有点质量的棋起码要一个钟头以上吧,几盘下来就影响作息时间了。总觉得围棋离现在的生活气氛有点遥远。就像昆曲,你能说它不好吗?它好着呢,可是能有几个人能静下心来欣赏它呢。估计我做不到。

国象啊,最快几分钟就下完了,过瘾!所以应该比围棋娱乐性可参与性要强些。

围棋还有个硬伤是,你找下棋的对手没国象那么方便。在网上,下围棋,无非是qq啊,联众什么的,好像圈子也不小,不过,我还是觉得不够方便。国象好多了,在chess.com上,你随时可以找到和你水平接近的人下棋,人家还不赖皮。

在现实生活中,中老年人会围棋的很多,会国象的很少,这是不争的事实。细究起来,围棋的未来并不乐观。现在很多下围棋的人都是八十年代中期中日围棋擂台赛那会开始学棋的,到现在他们热情本来就消退得差不多了,而且随着这些人的变老故去,围棋的群众基础就发生雪崩式的塌陷。在年青人中间尤其是少儿,喜欢国象的未必比喜欢围棋的少,很多人没在国象上下功夫,那是因为缺少这方面的师资,没地方可学。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随着中国不断的对外开放,随着全球化的深入,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国象在中国会有爆发性的发展的,到时候和国际社会一样,国象会成为第一棋类运动。

围棋还有个硬伤就是它走不出东亚。

如果一个孩子以后想出国,大多是想去欧美吧?你这围棋他就只好放弃,国象就不一样。中国国象队前总教练叶江川有句话很经典:国象是第二外语,凭着国象,你在哪都可以找到朋友。这个优势是围棋远远不及的,中国象棋就更不要说啦。

学国象的时候还可以顺带学习英语呢。那些对游戏有兴趣对英语没兴趣的孩子,很可以通过这手段让他好好学学英语呢。




老实说,中国象棋很有些不景气了,再说它的坏话真有点落井下石的味道,不过恰好看到一个好贴,觉得很值得和大家分享一下子,于是就转来了。
下面是转帖:

国际象棋手收入不低
说到国际象棋,我们自然会想到谢军、侯逸凡。国际象棋运动员的收入虽然不能与三大球及围棋的运动员相比,但在非奥项目上肯定是待遇比较好的,即使很多全运、奥运项目,也有很多运动员的收入不及国际象棋。  与足球、篮球、乒乓球等高度职业化项目不同的是,现在国际象棋的体制在大多省份还是专业体制,拿专业运动员的工资。如果单从工资收入上看,国际 象棋和其他项目专业运动员的收入应该是差不多的,比如广东。他们在批了国象编制后给棋手的工资,就是参考其它项目运动员收入来定的,普通队员是两三千元、 拥有特级大师称号而且成绩好的是五六千元。由于国际象棋不是奥运、全运会项目,只能计算体育大会、亚运会等其它综合性运动会的成绩予以奖励,广东把智运会 也列入到奖励序列,每块金牌也有几万元的奖励。  除了联赛收入,国内外大赛和商业赛也是国象队员的一大块收入,当然这要看棋手的表现。如果是普通棋手,很多比赛就没机会参加,如果拿不到好成绩 也没有多少奖金,有些诸如商业赛事,棋手还要自己掏路费。大牌棋手一年的收入加起来,肯定比很多项目的运动员的收入都高,即使像举重、体操、游泳这样的大 项,运动员可能除了夺奥运、全运冠军的年度,收入都远远低于这些国象选手。而且国象的寿命比较长,一般运动员从十几岁开始,一直比赛到三十多岁,退下来还 可以教棋,这样算起来总收入是非常可观的。  其实,国象棋手的收入还有很多渠道可以获得。比如,成名的如果能业余教棋、带孩子的,又会增加一块收入。像谢军、侯逸凡、卜祥志这样的明星选 手,参加社会活动和一些表演赛,都能拿到一些出场费。由于现在学棋的孩子多,即使一些普通棋手,业余教棋的收入,也相当可观。就拿深圳来说,一个普通教棋 的国象教练,月收入都在七八千元,如果是大师级的教棋,月收入能有几万元,很多项目的教练也都是不敢奢望的。  总之,目前中国国象选手获得收入的渠道是非常广泛的,这远比很多没有群众没有市场的运动项目选手,处境要好得多。而像侯逸凡年仅17岁,年收入 就能到百万了,那更是很多项目运动员做梦都不敢想的。即使普遍收入比国象高、在中国市场化程度也比国象高很多的围棋,其顶尖选手年收入能到百万的,也没几个人。

象棋手靠下棋无法养活自己
在中国的三大棋中,象棋有着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据估计中国有2亿人会下象棋。中央电视台曾作过节目收视率调查,象棋仅次于足球和赛车,列赛事转播收视率第3位。  一位象棋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特别是围棋的最大区别是,象棋大部分棋手,包括不少大师级的棋手,都不是真正的职业棋手,他 们平时光靠下棋的收入根本无法“养活”自己,还要去单位上班或靠其他工作谋生。国内只有广东、上海、江苏、黑龙江、河北、北京和吉林等为数不多的地方有专 业象棋队,象棋队的棋手每月的工资为1000元至2000元。  2011年全国象甲联赛的推出使棋手增加了不少比赛机会。同时,12个参赛队在社会上拉到的赞助费一般为40万元至80万元;棋手对局费一般为:输棋1500元,赢棋3000元左右。这就使得棋手的比赛收入较之过去有了大幅度提高。  柳大华在说起中国象棋手目前的生存状态时认为:在各种体育活动走向市场后,象棋比赛的奖金在原来基础上有很大提高,但目前广大职业棋手比赛的机会非常少,结果是顶尖高手因奖金相对丰厚而生活得较好,而其他棋手的生存状况就要差一些。


结论:差距太大了,侯逸凡年仅17岁,年收入 就能到百万了,而许银川一年的杯赛收入和工资加起来才五六十万。 侯逸凡只是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而许银川是中象第一人。
当然许银川比侯逸凡废脑力,含金量大。但侯的收入是许的一倍。
怪不到家长都要小孩子学国际象棋、围棋了!


转帖完毕,有空了,我谈谈自己的感受。






两者肯定有渊源。至于谁在前谁在后,谁影响了谁,可真没法考证清楚。反正它们不是出自印度就是出自中国,这一点倒是肯定的。

还可以肯定是,国象由印度经中东最后在欧洲扎根落户定型,打上了深深的西方文化印痕。而中国象棋不管原产地是哪,毕竟它在中国传播发展,被中国人广为接受,其规则思路必定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和价值观。所以透过中国象棋和国象来研究中西文化的差异应该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冷战时期,美苏两大集团全面对抗,军事政治经济上,文化体育意识形态上莫不如此。当年,苏联对于国象有异乎寻常的热情。当局认为,国象对于提高全民的智力水平竞争意识有极大的帮助,所以把发展国象纳入战略高度来重视来抓。美国没有这种举国机制,人家是自由市场机制。不过运动员们也多少把在国象上打赢苏联人看做爱国行为了。

音乐剧《chess》就是对那时苏美之间对抗做戏剧化描述——冷战背景,世纪之战,情感纠葛,谍影重重,爱国叛国,异国情调,这种种元素叠加起来,即使不熟悉音乐剧不熟悉国象的人也会喜欢这个剧目吧。

这个剧里对国象的起源讲了一个很戏剧化的故事:

在古老的印度,两个王子是兄弟俩,他们为争斗王位而战,他们的母亲怎么劝阻都没用。后来,只有一个王子活下来了。母亲觉得活下来的这个要为那位的死负责,所以决定永远也不原谅他。王子怎么解释都没用。

最后,王子求助于一位智者。很清楚,只有重现当时的战争场面,才能说明,那位的死不是他的责任。在不能用活人来演释的情况下,他们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制造木头将士,在棋盘上推演。通过这个推演,他母亲终于明白另一个儿子死的责任不在眼前的这个人身上。

这故事有点像中国的郑伯克段于鄢,不过更加人性化。很凄美的一个故事。在别的起源说未能等到证实的情况下,我宁愿相信这个传说。

中国象棋和国象看上去差不多,其实,除了车以外,它们其它地方都不一样。

从棋盘来看,中国象棋的棋盘更大,这多少反映了社会现实状况。印度历史上从来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地盘肯定不如中国大。国象传到欧洲并在那里定型的时期,是西罗马帝国已经覆灭,而俄罗斯还没有真正兴起的那段时间。所以,那时候欧洲没有地域广阔的国家。这反映在国象棋盘上,它格局就是没有中国的大。反观中国,秦开始“大一统”,中国大多数时候都是庞大的帝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专制势力无孔不入无所不在直至今日。中国象棋的设计思路既是中国专制文化的折射又是对它的诠释乃至于宣扬。

再看棋盘,中国象棋的兵(卒)远少于国象。这就奇怪了!中国向来就是人口大国,难道中国缺兵卒吗?或许是的哦。中国历来流行的是“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民众对于当兵打仗向来是比较排斥的,所以,整个汉民族都缺少一种血勇。从过去的“两脚羊”到现在的主权问题都不敢坚决主张,只敢“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都是一脉相承呢。中国人对于当官那可是痴迷极了。所以,表现在中国象棋棋盘上就是官多兵少,现在行政事业单位也是这样的啊。中国象棋的兵(卒)少,应该也反映了中国文化里面一向漠视社会底层存在的倾向吧!





中国象棋的“逼赢”和国象的“逼和”


当把对手逼得无路可走的时候,算什么?中国象棋算你赢,而国象只能算和棋。这太不一样了。

把对手逼得无路可走怎么不算赢棋算和棋呢?中国人很难理解。这是西方人的价值观——尊重对手,不斩尽杀绝,让别人体面地离开战场。

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打到最后,北方是占优的,可是别人没有“宜将剩勇追穷寇”,而是选择结束战斗,大家各回各家。在他们的眼里,战争没有赢家。死的首先是人,然后是美国人。之所以战场相见,只是因为他们政见不同,利益不同罢了。战争结束了,大家还是同胞。

反观我们这里,国共内战的题材拍了又拍,没完没了。就那么值得歌颂吗?

更早的,在英国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有个贵族不满英国国王的统治,起兵造反。后来战败了,没钱回家。于是乎写信给国王,请国王赞助路费,国王还真给了。后来,这位贵族再次起兵,居然把国王真的赶下台了。

在中国人看来,这该多傻啊!整个一宋襄公啊。宋襄公在中国是被嘲笑了两千多年的。可是,在西方,总在出宋襄公。那种宽容,堂堂正正,还有尽早地结束战争而不是为斩草除根而流更多的血死更多的人的人道主义情怀,在西方基本上是主流价值观。

在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是见不到这种宽容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才是主流,“成王败寇”才是主流。在西方人眼里,成固然是王,败也未必就是寇,只是政见不同信仰不同而已,败者还是应该受到尊重的。当初,明成祖要斩灭建文帝的势力,把灭九族发展到了灭十族。郑和下西洋,是炫耀武力的吧?他们的逻辑是,假设建文帝还活着,那就要给收留他的人以足够的恐吓,让他们不敢乱说乱动。这才能长治久安呢。

文革的时候要把对手打倒在地再踏上一万只脚,叫他永世不得翻身,这就是中国人的逻辑。

在中国社会是绝对容不下异端的。所以,每次夺权每次政变都要死很多人。就算胜负已分,为绝后患,那也是要一屠再屠的。既为了斩草除根,也为了泄愤,还为了威慑。一次一次的,民族精英就那么陨落了,留下的除了独裁者就是奴才。这样的民族怎么能有希望?

在西方,很多时候反叛不是为了取而代之,而是因为觉得当下的统治者或者昏庸无能,或者是人品低下,或者是任人唯亲,于是要赶他下去,另选贤能,不像中国的所谓“打江山做皇帝”。西方人国内战争的目的不同,也决定了他们的战争尽可能低限度。在英国在日本,国王的位置一直在原亲系里传承,都有一千多年历史了。这一点也和中国很不一样。



中国象棋的规矩真多,这也是中国政治的一种写照吧。

相士将帅不能过河,而且士将帅只能在那九格里行走。中国的帝王都是生活在深宫内廷的,别说老百姓,就是一般的官员都见不着他们。要的就是高高在上圣意难测,让你战战兢兢地。当大家都生活在恐惧中的时候,他的统治就维稳了。比如当今的半羽,那十几天渺无音讯,连安排好的外事活动都不参加。干嘛去了,谁知道?

在历朝历代,皇帝的御驾亲征那都是大得不得了的事情,有关江山社稷啊,很少有人亲历的。所以很多皇帝穷其一生都没有离开过首都,遑论上战场了。不过上战场的皇帝往往也的确倒霉。忽必烈勉勉强强算中国的皇帝吧,也算神勇,他出去打仗,要调戏占领区妇女,结果被人阉了。蒙元从此由盛而衰。曹操也是要调戏妇女被人赶得鸡飞狗跳墙的。是役,儿子死了侄子死了贴身侍卫也死了。刘邦有白登之围,明英宗有土木堡之变,都没落个好。

因为中国的历代统治者向来都是不干正经事的,未履险地,不接触基层,当然也就弱智草鸡啦。当迫不得已要出门的时候紧张啊!恨不得把所有的军队全部的仪仗都拉上,心里才踏实,也可怜!

看看西方。欧洲历史上几个有名的皇帝,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大帝,拿破仑,哪个不是亲率大军横扫欧亚非的。拿破仑总是亲自深入基层慰劳官兵,甚至能记住许多下级军官乃至士兵的名字。大战前,他还去战场上发表演说鼓舞士气,唤起官兵的荣誉感和视死如归的勇气。当年,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不仅自己亲自征募训练士兵,筹募军费(大多时候是自己掏腰包),还带兵打仗,并且主动接受大陆会议的领导制约。胜利后不居功,不当皇帝不当终身执政,而是只当了两届总统就下野了。这在中国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他们的威望可不是靠念叨什么“真命天子”,“三个代表”整出来的啊。

看看棋盘,王(king)开始的时候很弱,需要人来保护,到了中盘,就有一定的杀伤力,到了残局就神勇起来。往往是,在残局,由王带着掩护着兵一路向前,直达对方底线,成就了兵的升变(变得最为强悍)。这样的王才有点人味,才有点趣味吧!





三大棋里面,我最早接触的是中国象棋。当年,文化娱乐那么少,每天无聊至极,也没想着在中国象棋上多花点时间。看来我还真不怎么喜欢它。隐隐地觉得,那些古怪的规矩实在太多,下起来不畅快。

这个马别腿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对战场上,绊马索陷马坑的反映呢?那堵象眼又是怎么来的呢?

我所知道的是,聪明的人总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而愚蠢的人心态不正常的人总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在中国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要面对无穷无尽的不合理的法律法规政策办法,它们都是要消耗社会资源,延缓社会发展进程的。可就是这些,才能让各级官员们彰显权威,也为他们的“寻租”提供了方便之门。现在,中国象棋的古怪规矩总让我联想到中国的变态政治生态。我痛恨它们!

中国象棋的马对应的是国象的knight(骑士)。这个骑士应该比骑兵的文化内涵就丰富多了。战场上骑士们纵横驰骋奋勇当先,一副舍我其谁的气势;下了马弹着吉他拉着小提琴在美人窗前唱着小夜曲,令人柔肠寸断。铁血柔情,这是何等景象!骑士文化是西方文化中最有魅力的组成部分之一,决定了他们既有开拓精神又富于文化底蕴。

骑士是西方贵族集团中低等级成员。骑士应该效忠于国家效忠于国王的,不过,要是国王昏庸无道,对不起,那只好弃之而去了。他们精神上人格上都是独立的。西方的贵族阶层对专制集权是一种制约,这在中国是看不到的。

在中国,玩情调是文人的事情,沙场冒险流血是大头兵干的事情。于是乎,他们都缺少完整的人格。在宋朝,文人的地位特高。我记得这样两件事,一件事是,柳永整日的混在妓女堆里;周邦彦躲在李师师的床下听宋徽宗和李师师缠绵温存(也许是贴身肉搏)。人格的不完整决定了大家都是奴才顺民。

中国象棋的相相当于国象的bishop(主教)。

在西方,教会势力向来是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在中世纪尤甚。为什么西班牙葡萄牙能在海外获得了那么多的殖民地啊?那就是因为他们在教皇面前恭顺,所以教皇给了他们特别的恩准。在十一世纪前后,欧洲的国王们如果不和教皇的关系搞好,你连王位都坐不稳的。上个世纪80年代,波兰瓦文萨的团结工会之所以没被共产党政权摧毁,就是因为教会在背后给他们撑腰呢。

西方的教会势力也是对专制集权的一种制约,和贵族势力一起发生着作用。所以,在西方,即使最黑暗的中世纪专制集权也远没有中国这么严重。独立自由民主的火花从未熄灭过。





国象里面王后可是个威风八面的角。中国象棋里没这一号。国象的王后为什么这么牛,有人给了解释:

过去欧洲王室的联姻,使得王后在政治舞台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她们的纵横捭阖往往决定着各种势力的消长及命运,所以她们有时候比国王还重要。这种解释或许有道理,但至少不是全部的理由。

毕竟,人类自从进入父系社会以后,男人在各个领域就处于支配地位了,这毕竟是事实。就说拿破仑。他的皇后约瑟芬对于他的确很重要,他们之间,约瑟芬或许很强势。但是真的在政治舞台上,约瑟芬何曾起过什么作用?之后拿破仑还不是停妻再娶,娶了奥地利的公主。我们所知道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俄国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她们的确厉害,比大多数男性帝王都厉害,但是她们是王而不是后。

我觉得,之所以在国象中安排一个比王还要威风的后,多少有点游戏趣味在里面。比如说,在现实生活中,男人处处占上风,但是在社交场合,人们总是给女人很大的面子,所谓的“lady first”,这是一种风度一种优雅一种情调,并不意味着女性就重要了就占上风了。国象毕竟是游戏,在游戏里面让女性得意一把风光一回,不是很有趣吗?何必那么死板呢?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国象比中国象棋有味道,远没有那么中国象棋那么刻板死气沉沉。

兵是国象的灵魂,下国际象棋的人都知道。

陈胜吴广造反的那会,就有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见中国老百姓也不是那么甘于寂寞的。而且中国人造反的目标不是为了什么“公正正义”(虽然打的旗号往往是这个),而是为了“取彼而代之”的,所以在中国的政治生态里面打天下坐天下的概念是根深蒂固的,这样使得历代帝王把“维稳”看着天字第一号大事来抓,这是施政的最大中心任务,动不动就给你来个“灭九族”。

因为,老百姓有造反的意愿和潜质,所以,统治者要千方百计的来打压。而且民间五毛们也主动的出来做帮凶。比如清朝的金圣叹,看了《水浒》,就连连咒骂里面的梁山好汉,恨不得亲手杀了这些人才痛快。就这样,他还是被清廷给腰斩了。五毛也不好当啊!

设计中国象棋的是民间人士还是官方人士,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必定顺从了当局的意志,否则,这棋也不能在中国流行了。所以,在中国象棋里兵(卒)整个就一炮灰的角色,永世不得翻身。当你整天下着中国象棋的时候潜移默化的也就接受着那种奴化思想。

在国象里面,兵只要勇敢向前,最后可以升变为“后”,或“马”或“象”或“车”,这才是大家所要的人生吧?所以,国象体现了西方人的那种开放自由平等的思想,而中国象棋是等级森严的专制文化的折射,代表的是抱残守阙故步自封。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2楼
箭猪仔 发表于:2013/5/29 12:55:00
仅供参考,象棋依然是我们所喜欢的。
3楼
剑神西门吹雪 发表于:2013/5/29 13:31:00
写的什么LJ玩意,喜欢国际象棋就去多下下。吃饱饭没事做过来批评中国象棋,还扯什么中国的古文化不行。我告诉你,中国现在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但是要灭了印度阿三还是很容易的。还他妈的放屁般的说中国人缺少血性,中国人再没血性,灭灭你们阿三还是绰绰有余。你个从印度偷渡过来的阿三不懂中象就少放屁,我怀疑你连中象都没下过。你怎么不说中象有两门炮,国象没有,是不是说明中国人科技发达?XX阿三真他妈能吹。
4楼
战斗力第一 发表于:2013/5/29 14:50:00

     写这篇博客的人可谓是大才,而且是大大的才子,其无知无耻抹黑象棋大捧国象臭脚的嘴脸简直令我瞠目结舌,料想不到这世界上居然还有这样的奇葩人种。这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的文章看得我眼花缭乱,也记不住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就按照印象来试着说说吧。

    首先说说国象的问题: “如今的国际象棋已经到了必须变革的时候,必须重新进行国际象棋的普及和推广,恢复国际象棋的昔日荣光。”俄罗斯国际象棋传奇人物卡尔波夫28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在卡尔波夫看来,国际象棋如今正在经历最严重的危机,摆脱困境的唯一方法就是对国际棋联现有领导层进行彻底变革,重新规范国际象棋的秩序。

    这是2010年,国象传奇人物卡尔波夫的言语,三年前国象就面临世界性大赛锐减,越来越多的赞助商不愿意赞助国象,这个情况到了现在更是每况愈下。国象就好像日暮西山的老人一般,卡尔波夫更是指出中国是国象未来最大的市场。

    而中国象棋呢,现在业余一年数十个比赛,专业性的比赛也有十几个,总奖金额也超过千万,重要的是,都是国内棋手自己拿的,而国象的比赛呢,国内棋手能拿到的有几个?更多是应该是陪太子读书吧。

   至于说到棋手养不活自己的问题,拿侯逸凡,谢军这些国象顶峰的人如同业余棋手相比收入,不觉得可耻么?中象顶尖的棋手一样可以养得活自己,国象业余棋手食不果腹的大有人在。

   别的不说,每个地方学中象的人数都要远远高于学国象的人数,除开海南和深圳或许会例外一些。至于说到教棋棋手的收入,别人不说,就中国第一棋迷而言,只是在龙岩这样的老区,每个月教棋的收入就要远远大于所谓深圳普通国象教练七八千的收入。龙岩的消费水平比深圳要低多了,深圳的七八千到龙岩估计也只能当三四千花,有什么可比性。

   而在全国的许多地方,国象教练找不到工作的都比比皆是,而象棋教练现在全国基本是供不应求。许银川去年光碧桂园就拿了六十万,一年赚的肯定不比侯逸凡少。许是象棋世界第一人,在这个领域巅峰的成就又却岂是金钱所能衡量,又岂是侯逸凡能够比得了的?

   如果要比钱的话,湖南有个棋手叫王钟,兼职写小说,网名梦入神机,现在一年收入起码在五百万以上,足够秒杀侯逸凡!所以说,要比收入,有意义么?黑中象不是这么黑的!

  另外一个让我发嚎的便是关于兵卒数量的问题。以国象兵卒数多于中象来推论出种种放屁似的言论,简直是比吃了红薯连放十八个屁还臭。难道不知道无建制不成军的道理么?中国古兵制以五人为一伍,设伍长,为最基本的军事单位!而棋盘上的五个兵则是以最基本的建制寓意千军万马。而印度阿三的国象,八个兵乱哄哄的,估计当时那边打战都是临时募兵,有多少算多少,八个我看多半是凑数的。五兵对八兵,只能说明中象设计更严谨,将军事原理融入棋盘之中,奥妙无穷。

  接下来说说骑士精神!众所周知,西方的骑士是最怕死的,打不过就投降,而且可以用赎金或者释放!充分体系了西方文化怕死和贪财的本质。另外,西方古代骑士最有名的便是泡妞,深夜献花拉小提琴那是常有的事情,不过根据资料显示,骑士们偷情的对象通常是别人的老婆,该博客如此推崇去骑士精神,看来是深的骑士精神偷人老婆的精髓。

  最后说说关于国象是第二种外语的事情吧。这句话是叶江川先生所说,似乎被拿来做金科玉律一样的膜拜。按我的理解,叶先生不过是一名国象棋手,抛开他国际特大的身份,其实也是个普通人。

  他说的话能说明什么呢?国象有助于我们的孩子走出去,学会外语?这种说法貌似过时了!随着国力的增强,现在更多的外国人也会下象棋了,连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弟弟也在国内,而且也是象棋的爱好者!这么说来,中象或许也成为欧美国家的第二种要掌握的外语了。因为通过学习中象,可以学会汉字,可以了解中华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

  月亮妈妈徐秀珍不会下国象也会简单的11门外语,她估计是学不会国象的,不过学会中象貌似没什么问题。这样推论的话,国象学不学似乎大可不必了。

  对于围棋,国象,身为中象爱好者我并不排斥,也不会强求别人要爱中象。爱围棋也好,爱国象也好,都是个人的权力!不过,不过爱什么,似乎都不必诋毁别的棋种吧?更何况,上述文章明说中象,其实是在攻击我中华文化。

  不要忘记你生于斯长于斯,爱什么都比不过爱我中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5-29 14:54:27编辑过]
5楼
luoda115 发表于:2013/5/29 17:22:00

四楼请冷静。楼主只是转载别人一篇文章。我们爱棋人爱自己的棋。我现在是每天在QQ评测里下两到三盘棋。呵呵。

6楼
剑神西门吹雪 发表于:2013/5/29 17:44:00
阿三的棋也好意思来跟我天朝比。
7楼
zzzyyyxxx1965 发表于:2013/5/29 18:17:00
不论什么棋,每个回合双方各走一步,可国象的王车易位怎么看就觉得别扭 ,太不自然了,别的就不说了,没耐心。
8楼
灰暗警告 发表于:2013/5/29 19:07:00

我发现很多其他棋种的都喜欢来诋毁中国象棋,估计正是中象爱好者人数太多令其无法企及,而心生妒忌的原因!

9楼
刀儿磨得慢 发表于:2013/5/29 20:36: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0楼
lexus 发表于:2013/5/29 21:34:00
由于在教象棋,也附带启蒙和研究国际象棋,有一点点粗浅认识。
不可理解的是,19世纪居然还有以人为名的杀法出现。
按说象棋,在明清的时候杀法排局已经浩如烟海,什么人什么杀法也只是沧海一粟啊。哪里论得到具体的某个人发明的地步?
共10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 2000 - 2008 Dvbbs.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468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