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襄阳晚报记者徐勇)把象棋有字的一面放在下方,襄城檀溪湖社区一名4岁的儿童竟可以准确地说出棋子上是什么字,其猜测本领如同有“透视眼”。昨天,记者在“神童”的幼儿园,亲眼目睹了他展示的“奇技”。
4岁的杨骜宇,是襄城小橡果潜能开发幼儿园的一名学生。最近,他无意中练就了一门猜棋的绝活儿,就连老师们也啧啧称奇。
一副中国象棋有32个棋子,红黑各16个,记者挑出黑色的车、马、炮三子,杨骜宇准确地猜出正面的字。记者又挑出5个一样的“红兵”,他也一一猜对。记者仔细地检查象棋背面,却并没有发现人为雕刻的记号。
“你究竟是怎么猜的?”记者问。
“很简单啊,每个棋子背面的花纹都不同,记住就可以了。”杨骜宇说。
试验现场的这套象棋,是木制的,每个棋子后面的花纹的确不同。但这些花纹只是有细微的差别,对于记者来说,区分三五个还可以,要分出32个棋子的不同并且记住,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那么,杨骜宇为什么突然会记棋了呢?他的老师告诉记者,学校开设了一门名为“多元宝盒”的课程,专门让孩子们找雷同图案之间的不同点,杨骜宇是把这种方法用于记忆象棋背后的花纹。但能做到这一点的,全校只有杨骜宇一个。
杨骜宇的父亲告诉记者,平时他经常陪儿子下象棋、翻棋,杨骜宇也非常感兴趣,没事的时候就在家玩棋,最近竟然能把棋给记住了,他们也觉得挺神奇。
湖北文理学院教育学院学前教育教研室主任樊文汉说,记忆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动作记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和语词逻辑记忆。
幼儿刚开始发展的是动作记忆、形象和情绪记忆(杨骜宇记棋属于形象记忆),所以他们最擅长的就是这三种。语词逻辑记忆发展得最晚,但是它是人们获得逻辑知识最主要的途径。
记忆的另一种分类是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幼儿擅长的是无意识的机械记忆,成人则是根据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意义、价值关系进行有目的的逻辑记忆。“幼儿的机械记忆能力是远超成人的,所以很多时候让成人吃惊。”
作为家长,切不要因此把孩子当作“神童”,应以平常心对待,并全面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