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广象网 http://www.gdchess.com/bbs/

象棋,广东象棋网,象棋棋谱
共2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3]
[浏览完整版]

标题:[原创] 梅州第一镇华城棋风盛

1楼
亚平 发表于:2013/8/12 12:16:00
用户已锁定!
2楼
无奈老人 发表于:2013/8/12 16:20: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3楼
啊王 发表于:2013/8/12 16:54:00
五华什么时候成了梅州老大???
4楼
五华奇侠 发表于:2013/8/12 17:03:00
              华城狮雄古塔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狮雄山建筑遗址 位于五华县华城镇塔岗村狮雄山的南面山岗,属西汉南越国时期,在考古中发现了西汉时期墓葬,为整个粤东地区首次发现,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狮雄山建筑遗址为文物保护单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8-12 17:17:42编辑过]
5楼
五华奇侠 发表于:2013/8/12 17:10: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长乐学宫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6楼
五华奇侠 发表于:2013/8/12 17:13:00
古邑长乐(今五华县),历史悠久,这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古为百越之地。北宋熙宁四年(1071)置县至今,已近千年。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祖先为我们创造了不少名胜古迹,位于华城镇十字街五华中学内的“长乐学宫”就是其中之一。

  “长乐学宫”始建于明成化五年(1469),正德年间重修,清同治六年(1867)水灾后重建,建筑物按古代传统风格,排列在中轴线上,左右对称,规模宏大。时有棂星门、照壁、泮池、戟门、东庑、西庑、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等。是嘉应州(今梅州市)最大、最具特色、有皇宫风格的文庙学府。后仍保留有棂星门、照壁、泮池、戟门、东庑、西庑、大成殿。1925年3月,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等率领的东征军主力第一团曾驻“长乐学宫”,并在此开展五华革命运动,组建五华县民主革命政府。

7楼
五华奇侠 发表于:2013/8/12 17:19:00
文物价值

  1、狮雄山遗址发现了将近50枚的钤印封泥,如此多的钤印封泥在一个遗址中出土,这在岭南地区尚属首次。

  2、遗址中发现了20余种炭化植物种子,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到现场提取样本进行研究,将对其年代、土壤、环境进行测试。

  3、在遗址东南名为鹧鸪山的地点,发现了西汉时期的墓葬,这在整个粤东地区是首次发现,其年代初步判断与狮雄山上所出器物的年代大体一致。

8楼
五华奇侠 发表于:2013/8/12 17:44:00
 武状元李威光,字作楫,号韬亭,五华县华城镇黄埔村人,清雍正十三年(1735)出生。身材魁梧,武艺出众的李威光在崇文尚武的客家精神影响下,年少时便学习武艺。乾隆十五年间(1750),适逢开科县试,十六岁的李威光赴考,入选武生。1772年赴京参加恩科会试,武艺压倒群雄,获第一名(会元)。尔后再参加殿试,以超人的力气和灵巧独特的武艺被皇帝钦点为武科状元,并授予御前侍卫。李威光故居(下四角楼)是其祖父李绍纪(号云堂)于乾隆十一年(1746)兴建,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围龙屋,现为五华县文物保护单位。

    武状元李威光故居的布局是面宽五间,三栋进深,左右各设两栋横屋,背面用围龙屋包围,门前设晒坪、照墙、转斗门,照墙外挖有半月形池塘一口,整座建筑为灰砂夯建筑墙体,木桁桷悬山瓦顶,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50平方米。故居内有李威光用过的大刀和李威光练气功用的“练武石”,里面还存放着当时皇帝赐予的牌匾和一些文字资料,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是一个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古建筑。有关人士呼吁社会各界抢修该建筑,保护这一客家地区珍贵的人文资源;建议由政府牵头成立故居抢修工作机构,组织有关专家前往实地考察,制订修缮方案,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配合旅游部门充分整合武状元故居周围的人文及自然资源如长乐学宫、雄狮古塔、球王李惠堂、汤湖热矿泥、七目嶂和益塘水库风景区等资源,进而形成既有历史文化内涵,又有自然生态胜景的旅游圈。这样,既可以保护历史文物,又可以充分发挥文物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充分利用梅州名人文化,把客家的文化资源一代代地保存下去。

9楼
五华奇侠 发表于:2013/8/12 17:50:00
      珠三角鼎鼎有名的“回味鸡快餐厅”老板就在武状元故居的旁边居住!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0楼
亚平 发表于:2013/8/12 19:03:00
用户已锁定!
共2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3]

Copyright © 2000 - 2008 Dvbbs.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8594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