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广象网 http://www.gdchess.com/bbs/

象棋,广东象棋网,象棋棋谱
共29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3]
[浏览完整版]

标题:[求助]有了解《炮马争雄三百年》的吗?

1楼
寻古求论 发表于:2013/8/28 8:27:00


我小时候买了一本,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黄少龙原编,杜良一续稿。

是书以类似讲史的描写,讲了象棋开局的演变,很值得一读。我手头这一本印刷差,时有错字,怀疑盗版,但又怀疑是自费出书,经费问题而未及精校。

求证一下,谢谢!

2楼
炮马争雄三百年 发表于:2013/8/28 8:41: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2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3楼
炮马争雄三百年 发表于:2013/8/28 8:43:00

8,90年代的象棋研究杂志一直有连载。

 你那本书我也有,虽然印刷较差,但也能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8-28 8:49:04编辑过]
4楼
一壶浊酒棋相逢 发表于:2013/8/28 10:24:00
用户已锁定!
5楼
西域 发表于:2013/8/28 11:53:00
还是新版好呀,惠及更多棋迷。之前,该书在旧书网上的价格奇高。
6楼
西域 发表于:2013/8/28 11:55:00
《胡荣华飞相百局》啥时能再版?
7楼
桔梅清泉 发表于:2013/8/28 12:05:00
估计要5块8毛,记得我看的第一本象棋书,就是这本,还是小时候的事情了
8楼
桔梅清泉 发表于:2013/8/28 12:06:00
这本书比较浅的,回避了复杂激烈的布局
9楼
桔梅清泉 发表于:2013/8/28 12:06:00

那几年看了几遍,书上许多句子现在还记得

10楼
西江明月 发表于:2013/8/28 12:07:00

内容提要


      本书跨越三个世纪,集中古今棋坛高手对局精华。纵论炮局与马局纷争的演变,重点剖析当代布局阵法要领,把三百年来马炮争雄的波澜壮阔,激动人心的历史性场面展现在读者面前。全书夹叙夹议,揭示了象棋布局发展的主流,论证严谨,通俗易懂,具有高度的知识性、实用性,是广大爱好者和棋手的必备读物。
      作者黄少龙,现为南开大学象棋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中国象棋大师,天津市棋类协会副主席,天津市高校棋类协会主席,象棋研究杂志特约主编。他所发表的大量著作、论文与科研成果,受到国内外象棋界、科技界的重视,曾获全国象棋个人赛第3名、全国象棋优秀图书一等奖、全国科技优秀图书纪念奖、香港奥林匹克金奖、世界计算机象棋奥林匹克铜奖。

 

前言


      在我国象棋布局发展史上,当头炮对屏风马局占据主流地位,围绕炮方与马方谁优谁劣的争论持续了三百多年,从而大大丰富了双方的攻守阵法和战略,构成一个庞大的布局体系。从一定的意义上讲,如果不了解布局的历史演变,就很难掌握它当今表现出千姿百态的种种布局阵法,甚至难以深刻认识它与其他布局的转化关系。因此,研究这个布局的来龙去脉,揭示其要领,应该成为广大棋手的必修课题。但其中变化万千头绪纷繁,如何入手?本书试图从实用角度抓住历史发展的主线,结合名手对局范例与名家著谱理论,对炮马双方战略斗争焦点及其演变作一个概括的介绍,供同好参考。
      象棋运动初期,首先发展了当头炮布局,这是容易理解的。因为象棋比赛规定以擒住对方主将为胜,人们自然想到先手开局最直接的进攻方式,就是架起当头炮瞄准对方主将,而后手方也摆出当头炮反击。从棋制定型的宋代到明代,是当头炮局的全盛时期,宋谱《事林广记》、明谱《自出洞来无敌手》、《金鹏十八变》、《桔中秘》都大量地突出了当头炮对抗当头炮的阵式,反映其急于进攻、速战速决、轻视防守的战路思想。
      清代的布局发展出现转折,清谱《梅花谱》、《小梅花》、《梅花泉》开拓了屏风马抗衡当头炮的新领域,在布局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清代是屏风马优越论盛行的时期,其寓攻于守、后发制人的战略思想深入人心。在清代对局《吴兆龙象棋谱》、《石杨遗局》中,当头炮对屏风马局占主要成分,且马方胜率较高。
      二十世纪上半叶,古谱广泛传播,影响很大。人们在实践中对古谱进行检验、分析、修正,并分别从当头炮与屏风马两方面大大补充丰富其攻守战略变化,从而进入马炮争雄的新时期。不过这一时期的屏风马阵式尚未摆脱《梅花谱》的框框,以先挺3卒为主,阵法单调,反击性差。而当头炮阵式则发展了五六炮、五七炮、五八炮、冲中兵、直横车等手段,灵活多样,攻守兼备。相比之下,屏风马防御战略不够积极,有待改进。
      五十年代后期,屏风马先挺7卒局兴起,这种对攻性强的阵法体现“先为不可胜,力求制敌于可胜”的指导思想,它施展左马盘河、平炮兑车、左象横车等反击手段,揭开了马炮纷争的又一个广阔天地。这就要求当头炮局作相应的改进,于是高左炮、五九炮、七路马、直横车、急冲中兵等强劲攻法应运而生。事实表明,屏风马局先挺7卒与先挺3卒相比,局势矛盾更加错综复杂,双方斗争更加激烈危险,而这正是布局发展到高层次的标志。
      七十年代后期。当头炮方面出现四兵相见的勇猛攻法,到八十年代继续发展,效果良好。这对屏风马先挺7卒局是一个压力,人们开始感觉到,无论先挺3卒或7卒,都有过早暴露战术意图的弱点。于是,过去伴随发展的屏风马缓挺卒阵法重新受到重视,老树发新芽。它的特点是针对当头炮的进攻来路,随机应变地采取相应策略,包括双方互挺三兵或七兵的各种弈法,因此防御的范围更扩大了。
      现代象棋理论认为,当头炮是最强劲、最主动的进攻阵形,而屏风马则是最稳固、具有弹性的防御阵形,两者旗鼓相当,势均力敌。这样讲并非意味着马炮争雄的结束,其实,双方战略战术的斗争仍将继续发展下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8-28 12:13:17编辑过]
共29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3]

Copyright © 2000 - 2008 Dvbbs.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312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