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广象网 http://www.gdchess.com/bbs/

象棋,广东象棋网,象棋棋谱
共15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浏览完整版]

标题:希望更多的象棋人士为公平公正说话

1楼
枳生 发表于:2016/1/10 22:37:00
在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铭刻著德国新教牧师马丁.尼莫拉(Martin Niemoller)留下的短诗:
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 
接著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後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此後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
最後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我为陶汉明和孙浩宇两位大师的举动鼓掌。两位专业人士对象棋问题的看法,总比我们业余爱好者的猜测要准确的多,准确的多。
陶汉明大师先发痛批,然后致歉,这个转折,是因为受到了上面的压力,不得不为之。我们看一下怎么说的就知道了:应该保持良好的形象,维护象棋发展的良好环境(意思是要维护象棋界的和谐)。
就比方说,一个官员出来说贪污腐败的内幕,第二天保准会受到来自上级领导的压力:你怎么能这么说呢?所以致歉信就出来了:我不该破坏和谐社会。
不过,我希望更多人的官场内幕揭发出来,因为这对人民群众有利。同样的,象棋界有揭发内幕,也是好事,对象棋有利。不是吗?
2楼
枳生 发表于:2016/1/10 23:13:00
请大家仔细看看陶汉明大师写的内容

中国象棋特级大师陶汉明
  关于《陶汉明痛批中国象棋软件作弊》一文的道歉
  大家好,我是陶汉明。
  今天早上从广东象棋网看到刘泉撰写的《陶汉明痛批中国象棋软件作弊:“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一文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 特级大师是棋迷心中的公众人物,我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当放松自己的管理,应该保持良好的形象,维护象棋发展的良好环境。在谈话中我本意成立“反作弊委员会”是想推动象棋发展,净化象棋环境,但是由于我的表达和情绪失当,在此事中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对此我郑重道歉。
  二、 作为一名特级大师,对于象棋的发展和关注应该及时上级组织部门进行反映,不宜私下里发表言论。这样行为会引起不明真象的棋迷的误解,对象棋事业的发展百害而无一利。对此,我郑重道歉。
  三、 这一事件的引起是由于我酒后言语不当,由此引起了诸多的误解。对此,我表示郑重道歉。
  四、 文章中关于“黑龙江队全体作弊”的说法实属口误,由此对黑龙江队及同事造成了很多不利影响,我深表歉意。
  五、 对于软件作弊事件,我针对是这类事件,并非对人,更不是对棋手个人的攻击。由此可能会对象棋界同仁而产生的不利影响的言论我负有主要责任,对此再次表示歉意。
  陶汉明
  2015年1月7日
3楼
枳生 发表于:2016/1/10 23:17:00
原本波士顿是个与犹太人屠杀关系不大的地方,且这个纪念碑本身也不特别。但却仰赖这寥寥数行的碑文为世人所知,可见碑文的功力深厚。碑文本身并无华丽的辞藻,平朴直叙而已。但是其哲理是令人折服的。此碑文常被人们引用,批评那些不关心政治的人。

你不为别人的正义站出来的话,终将会伤及你自己。
这就是别人的自由同样也是你的自由,如果你不保护他人的自由,那么终将你的自由也会受到伤害。

作牧师前,尼莫拉曾在一战中指挥过潜艇,也曾支持过希特勒(掌权之前)。纳粹媒体还因为他在一战时的表现而树其为先进典型。不久,尼莫拉与纳粹决裂,1937年被捕入狱,囚禁在集中营里,战争即将结束时险被处死。战后,备受折磨的尼莫拉走出牢房,讲出了这段话。
4楼
枳生 发表于:2016/1/10 23:30:00
一碗阳春面栗良平
    对于面馆来说,最忙的时候,要算是大年夜了。北海亭面馆的这一天,也是从早就忙得不亦乐乎。 
    平时直到深夜十二点还很热闹的大街,大年夜晚上一过十点,就很宁静了。北海亭面馆的顾客,此时也像是突然都失踪了似的。 
    就在最后一位顾客出了门,店门要关门打烊的时候,店门被咯吱咯吱地拉开了。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走了进来。六岁和十岁左右的两个男孩子,一身崭新的运动服。女人却穿着不合时令的斜格子的短大衣。 
    “欢迎光临,”老板娘迎上前去招呼着。 
    “……唔……阳春面……一碗……可以吗?”那女人怯生生地问。 
    那两个小男孩躲在妈妈的身后,也怯生生地望着老板娘。 
    “行啊,请,请这边坐,”老板娘说着,领他们母子三人会到靠近暖气的二号桌,一边向柜台里面喊着,“阳春面一碗!” 
    听到喊声的老板,抬头瞥了他们三人一眼,应声道,“好——咧!阳春面一碗——” 
    案板上早就准备好的,堆成一座座小山似的面条,一堆是一人份,老板抓起一堆面,继而又加了半堆,一起放到锅里。老板娘立刻领悟到,这是丈夫特意多给这母子三人的。 
    热腾腾香喷喷的阳春面放到桌上,母子三人立即围着这碗面,头碰头地吃了起来  
    “真好吃啊!”哥哥说。 
    “妈妈也吃呀。”弟弟夹了一筷面,送到妈妈的口中。 
    不一会儿,面吃完了,付了150元钱。 
    “承蒙款待。”母子三人一齐点头谢过,出了店门。 
    “谢谢,祝你们过个好年!”老板和老板娘应声回答着。 
    过了新年的北海亭面馆,每天照样忙忙碌碌。一年很快过去了。转眼又是大年夜了。 
    和以前的大年夜一样,忙得不亦乐乎的这一天就要结束了。过了晚上十点,正想关门打烊的时候,店门又被拉开了。一个女人带着两个男孩走了进来。 
    老板娘看到那女人身上那件不合时令的斜格子短大衣,就想起了去年大年夜的那三位最后的顾客。 
    “…唔……一碗阳春面……可以吗?” 
    “请,请里边坐,”老板娘将他们带到去年同样的二号桌,“阳春面一碗——” 
    “好——咧!阳春面一碗——”老板应声回答着,并将已经熄灭的炉火重又点燃起来。 
    “喂,孩子他爹,给他们下三碗,好吗?” 
    老板娘在老板耳边轻声说道。 
    “不行,如果这样做,他们也许会尴尬的。” 
    老板说着,抓了一人半份的面下了锅。 
    桌上放着一碗阳春面。母子三人边吃边谈着,柜台里的老板娘能听他们的声音。 
    “真好吃……” 
    “明年还能来吃就好了……” 
    吃完后,付了150元钱。老板娘对着他们的背影,“谢谢,祝你们过个好年!” 
    这一天,被这句说过几十遍乃至几百遍的话送走了。 
     
    随着北海亭面馆的生意兴隆,又迎来了第三年的大年夜的晚上。 
    从九点半开始老板和老板娘虽然谁都没说什么,但都显得有些心神不定。十点刚过,雇工们下班走后,老板和老板娘立刻就把墙上挂着的各种面的价格牌,一一翻了过来。赶紧写好“阳春面150元。”其实,从今年夏天起,随着物价的上涨,阳春面的价格已经是200元一碗了。 
    二号桌上,在30分钟以前,老板娘就已经摆好了“预约席”的牌子。 
    到十点半,店里已经没有客人了。但老板和老板娘还在等待着那母子三人的到来。 
    他们来了。哥哥穿着中学生的制服,弟弟穿着去年哥哥穿的那件略大的旧衣服,弟兄两人都长大了,有点认不出来了。母亲还是穿着那件不合时令的有些褪色的短大衣。 
    “欢迎光临。”老板娘笑着迎上前去。 
    “……唔……阳春面两碗……可以吗?”女人怯生生地问。 
    “行,请,请里边坐。” 
    老板娘把他们领到二号桌,若无其事地将桌上的那块“预约席”的牌子藏了起来 。对柜台喊着, 
    “阳春面两碗!” 
    “好——咧!阳春面两碗——” 
    老板应声答着,把三碗面的份量放进了锅里。 
    母子三人吃着两碗阳春面,说着,笑着。 
    “大儿,淳儿,今天,我做母亲的想要向你们道谢。” 
    “道谢?向我们……为什么?” 
    “实在是,因为你们的父亲死于交通事故,生前欠下了八个人的钱。我把抚恤金全部还了债。还不够的部分,就每月五万元分期偿还。” 
    “这些我们都知道呀。” 
    老板和老板娘在柜里,一动不动,凝神听着。 
    “剩下的债,到明年三月就可以还清了。可实际上,今天就可以全部还清。” 
    “啊,真的?妈妈。” 
    “是真的。大儿每天送报纸赚钱支持我,淳儿每天买菜烧饭帮助我,所以我能够安心工作。因为我努力工作,得到了公司的特别津贴,所以现在能够全部还清债款。” 
    “好啊!妈妈,哥哥,从现在起,每天烧饭的事还是包给我了。” 
    “我也继续送报。弟弟,我们一起努力吧!” 
    “谢谢!真是谢……谢……” 
    “我和弟弟也有一件事瞒着妈妈,今天可以说了。这是在11月的星期天,我到弟弟学校去参加家长会。这时,弟弟已经藏了一封老师给妈妈的信……弟弟写的作文如果被选为北海道的代表,就能参加全国的作文比赛。正因为这样,家长会那天,老师要弟弟自己朗读这篇作文。老师的信如果给妈妈看了,妈妈一定会向公司请假,去听弟弟朗读作文。于是,弟就没有把这封信交给妈妈。这事,我还是从弟弟的朋友那里听来的。所以,家长会那天,是我去了。” 
    “哦,原来是这样那后来呢?” 
    “老师出的作文题目是,《你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全体学生都写了。弟弟的作文题目是《一碗阳春面》。一听题目,我就知道是写的北海亭面馆的事。弟弟这家伙,怎么把这种难为情的事写出来,我这么想着。” 
   “作文写的是,父亲死于交通事故,留下了一大笔债。母亲每天从早到晚拼命工作,我去送早报和晚报……弟弟全都写了出来。接着又写,1231的晚上,母子三人吃一碗阳春面,非常好吃……三个人只买了一碗阳春面,可面馆的叔叔阿姨还是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谢谢我们,祝我们过个好年。听到这声音,弟弟的心中不由地喊着,‘不能失败!要努力!要好好活着!’因此,弟弟长大成人后,想开一家***第一的面店,也要对顾客说,‘努力吧,祝你幸福,谢谢。’弟弟大声地朗读着作文……” 
    此刻,柜台里竖着耳朵,全神贯注地听着母子三人说话的老板和老板娘不见了。在柜台的深处,只见他们两人面对面地蹲着,一条手巾,各执一端,在擦着那不断夺眶而出的泪水。 
    “作文读完后,老师说,‘今天淳君的哥哥代替他母亲来参加我们的家长会,现在我们请他来说几句话……’” 
    “这时哥哥说什么……”弟弟疑惑地望着哥哥。 
    “因为突然被叫上去说话,一开始,我什么也说不出……‘诸君一直和我弟弟很要好,在此,我谢谢大家。弟弟每天做晚饭,放弃了俱乐部的活动,中途回家。我做哥哥的,感到很难为情。方才,弟弟的《一碗阳春面》刚开始读时,我感到很丢脸。但是,当我看到弟弟激动地大声朗读时,我心里更感到羞愧。这时我想,决不能忘记母亲买一碗阳春面的勇气。兄弟们,齐心合力,为保护我们的母亲而努力吧!从今以后,请大家更好地和我弟弟结成朋友。’我就说了这些……” 
    母子三人,静静地,互相握着手,良久。继而又欢快地笑了起来。和去年相比,像是完全变了模样。 
    作为年夜饭的阳春面吃完了,付了300元。 
    “承蒙款待。”母子三人深深地低头道谢后,走出了店门。 
    “谢谢,祝你们过个好年!” 
    老板和老板娘大声地向他们祝福着,目送着他们远去…… 
    又是一年的大年夜降临了。北海亭面馆里,晚上九点一过,二号桌上又摆上了“预约席”的牌子 ,等待着母子三人的到来。可是,没看到那三人的身影。 
    一年,又是一年,二号桌始终默默地等待着。可母子三人还是没有出现。 
    北海亭面馆因为生意越来越兴隆,店内重又进行了装修。桌子、椅子都有换了新的。可二号桌却仍然如故。老板夫妇不但没感到不协调,反而把二号桌安放在店堂中央。 
    “为什么把这张旧桌子放在店堂中央?”有的顾客感到奇怪。 
    于是,老板夫妇就把“一碗阳春面”的事告诉他们。并说,看到这张桌子,就是对自己的激励。而且说不定哪天那母子三人还会来,这个时候,想用这张桌子来迎接他们。 
    就这样,关于二号桌的故事,使二号桌成了“幸福的桌子”。顾客们到处传诵着。有人特意从远方赶来。有女学生,也有年轻的情侣,都要到二号桌上吃一碗阳春面。二号桌也因此而名声大振。 
    
    时光流逝,年复一年。这一年的大年夜又来到了。 
    这时,北海亭面馆已经是同一条街的商店会的主要成员。大年夜这天,亲如家人的朋友、近邻、同行,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都来到了北海亭。在北海亭吃了过年面,听着除夕夜的钟声,然后亲朋好友聚集起来,一起到附近的神社去烧香磕头,以求神明保佑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厄除运开。这种情形,已经有五六年的历史了。 
    今年的大年夜当然也不例外。九点半一过,以鱼店老板夫妇双手捧着装满生鱼片的大盆子进来为信号,平时亲如家人的朋友们大约三十多人,也都带着酒菜,陆陆续续地会集到北海亭,店里的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 
    知道二号桌由来的朋友们,嘴里虽然没说什么,可心里都有在想着,今年二号桌也许又要空等了吧。那块“预约席”的牌子,早已悄悄地站在二号桌上。 
    狭窄的座席之间,客人们一点一点地移动着身子坐下,有人还招呼着迟到的朋友。吃着面,喝着酒,互相夹着菜。有人到柜台里去帮忙,有人随意拉开冰箱拿来东西。什么廉价出售的生意啦,海水浴的艳闻轶事啦,什么添了孙子的事啦。十点半时,北海亭里的热闹气氛到达了顶点。 
    就在这时,店门被咯吱咯吱地拉开了。人们都向门口望去,屋子里突然静了下来。 
    两位西装笔挺,手臂上搭着大衣的青年走了进来。这时,大伙都松了口气,随着轻轻的叹息声,店里又恢复了刚才的热闹。 
    “真不凑巧,店里已经坐满了。”老板娘面带着歉意说。 
    就在她拒绝两位青年的时候,一位身穿和服的妇人,深深低着头走了进来,站在两位青年的中间。 
    店里的人们,一下子都屏住了呼吸,耳朵也竖起来了。 
    “唔……三碗阳春面,可以吗?”穿和服的妇人平静地说。 
    听了这话,老板娘的脸色一下子变了。十几年前留在脑海中的母子三人的印象,和眼前这三人的形象重叠起来了。 
    老板娘指着三位来客,目光和正在柜台里找韭菜的丈夫的目光撞到一处。 
    “啊!啊……孩子他爹!” 
    面对不知所措的老板娘,青年中的一位开口了。 
    “我们就是14年前的大年夜,母子三人共吃一碗阳春面的的顾客。那时,就是这一碗阳春面的鼓励,使我们三人同心合力,度过了艰难的岁月。这以后,我们搬到母亲的亲家滋贺县去了。” 
    “我今年通过了医生的国家考试,现在京都的大学医院里当实习医生。明年四月,我将到札幌的综合医院工作。还没有开面馆的弟弟,现在京都银行里工作。我和弟弟商谈,计划了这生平第一次的奢侈的行动。就这样,今天我们母子三人,特意来拜访,想要麻烦你们烧三碗阳春面。” 
    边听边点头的老板夫妇,泪珠一串串地掉下来。 
    坐在靠近门口桌上的蔬菜店老板,嘴里含着一口面听着,直到这时,才把面咽下去,站起身来。 
    “喂喂!老板娘,你呆站着干什么!这十年的每一个大年夜,你都为等待他们的到来而准备着,这十年后的预约席,不是吗?快!请他们上座,快!” 
    被蔬菜店老板用肩一撞,老板娘这才清醒过来。 
    “欢……欢迎,请,请坐……孩子他爹,二号桌阳春面三碗——” 
    “好咧——阳春面三碗——”可泪流满面的丈夫却应不出声来。 
    店里,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和鼓掌声。 
    店外,刚才还在纷纷扬扬的飘着的雪,此刻也停了。皑皑白雪映着明净的窗子,那写着“北海亭”的布帘子,在正月的清风中,摇曳着,飘着……
5楼
七瓶啤酒再弈棋 发表于:2016/1/11 0:09:00
用户已锁定!
6楼
龙哥精神 发表于:2016/1/11 1:31:00
用户已锁定!
7楼
jieke58 发表于:2016/1/11 1:46:00

呵呵,“龙哥精神”挺明白的人哦,没和他们一起喝酒吧??

8楼
日近长安远 发表于:2016/1/11 5:45:00
以下是引用枳生在2016-1-10 23:30:00的发言:
一碗阳春面栗良平
    对于面馆来说,最忙的时候,要算是大年夜了。北海亭面馆的这一天,也是从早就忙得不亦乐乎。 
    平时直到深夜十二点还很热闹的大街,大年夜晚上一过十点,就很宁静了。北海亭面馆的顾客,此时也像是突然都失踪了似的。 
    就在最后一位顾客出了门,店门要关门打烊的时候,店门被咯吱咯吱地拉开了。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走了进来。六岁和十岁左右的两个男孩子,一身崭新的运动服。女人却穿着不合时令的斜格子的短大衣。 
    “欢迎光临,”老板娘迎上前去招呼着。 
    “……唔……阳春面……一碗……可以吗?”那女人怯生生地问。 
    那两个小男孩躲在妈妈的身后,也怯生生地望着老板娘。 
    “行啊,请,请这边坐,”老板娘说着,领他们母子三人会到靠近暖气的二号桌,一边向柜台里面喊着,“阳春面一碗!” 
    听到喊声的老板,抬头瞥了他们三人一眼,应声道,“好——咧!阳春面一碗——” 
    案板上早就准备好的,堆成一座座小山似的面条,一堆是一人份,老板抓起一堆面,继而又加了半堆,一起放到锅里。老板娘立刻领悟到,这是丈夫特意多给这母子三人的。 
    热腾腾香喷喷的阳春面放到桌上,母子三人立即围着这碗面,头碰头地吃了起来  
    “真好吃啊!”哥哥说。 
    “妈妈也吃呀。”弟弟夹了一筷面,送到妈妈的口中。 
    不一会儿,面吃完了,付了150元钱。 
    “承蒙款待。”母子三人一齐点头谢过,出了店门。 
    “谢谢,祝你们过个好年!”老板和老板娘应声回答着。 
    过了新年的北海亭面馆,每天照样忙忙碌碌。一年很快过去了。转眼又是大年夜了。 
    和以前的大年夜一样,忙得不亦乐乎的这一天就要结束了。过了晚上十点,正想关门打烊的时候,店门又被拉开了。一个女人带着两个男孩走了进来。 
    老板娘看到那女人身上那件不合时令的斜格子短大衣,就想起了去年大年夜的那三位最后的顾客。 
    “…唔……一碗阳春面……可以吗?” 
    “请,请里边坐,”老板娘将他们带到去年同样的二号桌,“阳春面一碗——” 
    “好——咧!阳春面一碗——”老板应声回答着,并将已经熄灭的炉火重又点燃起来。 
    “喂,孩子他爹,给他们下三碗,好吗?” 
    老板娘在老板耳边轻声说道。 
    “不行,如果这样做,他们也许会尴尬的。” 
    老板说着,抓了一人半份的面下了锅。 
    桌上放着一碗阳春面。母子三人边吃边谈着,柜台里的老板娘能听他们的声音。 
    “真好吃……” 
    “明年还能来吃就好了……” 
    吃完后,付了150元钱。老板娘对着他们的背影,“谢谢,祝你们过个好年!” 
    这一天,被这句说过几十遍乃至几百遍的话送走了。 
     
    随着北海亭面馆的生意兴隆,又迎来了第三年的大年夜的晚上。 
    从九点半开始老板和老板娘虽然谁都没说什么,但都显得有些心神不定。十点刚过,雇工们下班走后,老板和老板娘立刻就把墙上挂着的各种面的价格牌,一一翻了过来。赶紧写好“阳春面150元。”其实,从今年夏天起,随着物价的上涨,阳春面的价格已经是200元一碗了。 
    二号桌上,在30分钟以前,老板娘就已经摆好了“预约席”的牌子。 
    到十点半,店里已经没有客人了。但老板和老板娘还在等待着那母子三人的到来。 
    他们来了。哥哥穿着中学生的制服,弟弟穿着去年哥哥穿的那件略大的旧衣服,弟兄两人都长大了,有点认不出来了。母亲还是穿着那件不合时令的有些褪色的短大衣。 
    “欢迎光临。”老板娘笑着迎上前去。 
    “……唔……阳春面两碗……可以吗?”女人怯生生地问。 
    “行,请,请里边坐。” 
    老板娘把他们领到二号桌,若无其事地将桌上的那块“预约席”的牌子藏了起来 。对柜台喊着, 
    “阳春面两碗!” 
    “好——咧!阳春面两碗——” 
    老板应声答着,把三碗面的份量放进了锅里。 
    母子三人吃着两碗阳春面,说着,笑着。 
    “大儿,淳儿,今天,我做母亲的想要向你们道谢。” 
    “道谢?向我们……为什么?” 
    “实在是,因为你们的父亲死于交通事故,生前欠下了八个人的钱。我把抚恤金全部还了债。还不够的部分,就每月五万元分期偿还。” 
    “这些我们都知道呀。” 
    老板和老板娘在柜里,一动不动,凝神听着。 
    “剩下的债,到明年三月就可以还清了。可实际上,今天就可以全部还清。” 
    “啊,真的?妈妈。” 
    “是真的。大儿每天送报纸赚钱支持我,淳儿每天买菜烧饭帮助我,所以我能够安心工作。因为我努力工作,得到了公司的特别津贴,所以现在能够全部还清债款。” 
    “好啊!妈妈,哥哥,从现在起,每天烧饭的事还是包给我了。” 
    “我也继续送报。弟弟,我们一起努力吧!” 
    “谢谢!真是谢……谢……” 
    “我和弟弟也有一件事瞒着妈妈,今天可以说了。这是在11月的星期天,我到弟弟学校去参加家长会。这时,弟弟已经藏了一封老师给妈妈的信……弟弟写的作文如果被选为北海道的代表,就能参加全国的作文比赛。正因为这样,家长会那天,老师要弟弟自己朗读这篇作文。老师的信如果给妈妈看了,妈妈一定会向公司请假,去听弟弟朗读作文。于是,弟就没有把这封信交给妈妈。这事,我还是从弟弟的朋友那里听来的。所以,家长会那天,是我去了。” 
    “哦,原来是这样那后来呢?” 
    “老师出的作文题目是,《你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全体学生都写了。弟弟的作文题目是《一碗阳春面》。一听题目,我就知道是写的北海亭面馆的事。弟弟这家伙,怎么把这种难为情的事写出来,我这么想着。” 
   “作文写的是,父亲死于交通事故,留下了一大笔债。母亲每天从早到晚拼命工作,我去送早报和晚报……弟弟全都写了出来。接着又写,1231的晚上,母子三人吃一碗阳春面,非常好吃……三个人只买了一碗阳春面,可面馆的叔叔阿姨还是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谢谢我们,祝我们过个好年。听到这声音,弟弟的心中不由地喊着,‘不能失败!要努力!要好好活着!’因此,弟弟长大成人后,想开一家***第一的面店,也要对顾客说,‘努力吧,祝你幸福,谢谢。’弟弟大声地朗读着作文……” 
    此刻,柜台里竖着耳朵,全神贯注地听着母子三人说话的老板和老板娘不见了。在柜台的深处,只见他们两人面对面地蹲着,一条手巾,各执一端,在擦着那不断夺眶而出的泪水。 
    “作文读完后,老师说,‘今天淳君的哥哥代替他母亲来参加我们的家长会,现在我们请他来说几句话……’” 
    “这时哥哥说什么……”弟弟疑惑地望着哥哥。 
    “因为突然被叫上去说话,一开始,我什么也说不出……‘诸君一直和我弟弟很要好,在此,我谢谢大家。弟弟每天做晚饭,放弃了俱乐部的活动,中途回家。我做哥哥的,感到很难为情。方才,弟弟的《一碗阳春面》刚开始读时,我感到很丢脸。但是,当我看到弟弟激动地大声朗读时,我心里更感到羞愧。这时我想,决不能忘记母亲买一碗阳春面的勇气。兄弟们,齐心合力,为保护我们的母亲而努力吧!从今以后,请大家更好地和我弟弟结成朋友。’我就说了这些……” 
    母子三人,静静地,互相握着手,良久。继而又欢快地笑了起来。和去年相比,像是完全变了模样。 
    作为年夜饭的阳春面吃完了,付了300元。 
    “承蒙款待。”母子三人深深地低头道谢后,走出了店门。 
    “谢谢,祝你们过个好年!” 
    老板和老板娘大声地向他们祝福着,目送着他们远去…… 
    又是一年的大年夜降临了。北海亭面馆里,晚上九点一过,二号桌上又摆上了“预约席”的牌子 ,等待着母子三人的到来。可是,没看到那三人的身影。 
    一年,又是一年,二号桌始终默默地等待着。可母子三人还是没有出现。 
    北海亭面馆因为生意越来越兴隆,店内重又进行了装修。桌子、椅子都有换了新的。可二号桌却仍然如故。老板夫妇不但没感到不协调,反而把二号桌安放在店堂中央。 
    “为什么把这张旧桌子放在店堂中央?”有的顾客感到奇怪。 
    于是,老板夫妇就把“一碗阳春面”的事告诉他们。并说,看到这张桌子,就是对自己的激励。而且说不定哪天那母子三人还会来,这个时候,想用这张桌子来迎接他们。 
    就这样,关于二号桌的故事,使二号桌成了“幸福的桌子”。顾客们到处传诵着。有人特意从远方赶来。有女学生,也有年轻的情侣,都要到二号桌上吃一碗阳春面。二号桌也因此而名声大振。 
    
    时光流逝,年复一年。这一年的大年夜又来到了。 
    这时,北海亭面馆已经是同一条街的商店会的主要成员。大年夜这天,亲如家人的朋友、近邻、同行,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都来到了北海亭。在北海亭吃了过年面,听着除夕夜的钟声,然后亲朋好友聚集起来,一起到附近的神社去烧香磕头,以求神明保佑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厄除运开。这种情形,已经有五六年的历史了。 
    今年的大年夜当然也不例外。九点半一过,以鱼店老板夫妇双手捧着装满生鱼片的大盆子进来为信号,平时亲如家人的朋友们大约三十多人,也都带着酒菜,陆陆续续地会集到北海亭,店里的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 
    知道二号桌由来的朋友们,嘴里虽然没说什么,可心里都有在想着,今年二号桌也许又要空等了吧。那块“预约席”的牌子,早已悄悄地站在二号桌上。 
    狭窄的座席之间,客人们一点一点地移动着身子坐下,有人还招呼着迟到的朋友。吃着面,喝着酒,互相夹着菜。有人到柜台里去帮忙,有人随意拉开冰箱拿来东西。什么廉价出售的生意啦,海水浴的艳闻轶事啦,什么添了孙子的事啦。十点半时,北海亭里的热闹气氛到达了顶点。 
    就在这时,店门被咯吱咯吱地拉开了。人们都向门口望去,屋子里突然静了下来。 
    两位西装笔挺,手臂上搭着大衣的青年走了进来。这时,大伙都松了口气,随着轻轻的叹息声,店里又恢复了刚才的热闹。 
    “真不凑巧,店里已经坐满了。”老板娘面带着歉意说。 
    就在她拒绝两位青年的时候,一位身穿和服的妇人,深深低着头走了进来,站在两位青年的中间。 
    店里的人们,一下子都屏住了呼吸,耳朵也竖起来了。 
    “唔……三碗阳春面,可以吗?”穿和服的妇人平静地说。 
    听了这话,老板娘的脸色一下子变了。十几年前留在脑海中的母子三人的印象,和眼前这三人的形象重叠起来了。 
    老板娘指着三位来客,目光和正在柜台里找韭菜的丈夫的目光撞到一处。 
    “啊!啊……孩子他爹!” 
    面对不知所措的老板娘,青年中的一位开口了。 
    “我们就是14年前的大年夜,母子三人共吃一碗阳春面的的顾客。那时,就是这一碗阳春面的鼓励,使我们三人同心合力,度过了艰难的岁月。这以后,我们搬到母亲的亲家滋贺县去了。” 
    “我今年通过了医生的国家考试,现在京都的大学医院里当实习医生。明年四月,我将到札幌的综合医院工作。还没有开面馆的弟弟,现在京都银行里工作。我和弟弟商谈,计划了这生平第一次的奢侈的行动。就这样,今天我们母子三人,特意来拜访,想要麻烦你们烧三碗阳春面。” 
    边听边点头的老板夫妇,泪珠一串串地掉下来。 
    坐在靠近门口桌上的蔬菜店老板,嘴里含着一口面听着,直到这时,才把面咽下去,站起身来。 
    “喂喂!老板娘,你呆站着干什么!这十年的每一个大年夜,你都为等待他们的到来而准备着,这十年后的预约席,不是吗?快!请他们上座,快!” 
    被蔬菜店老板用肩一撞,老板娘这才清醒过来。 
    “欢……欢迎,请,请坐……孩子他爹,二号桌阳春面三碗——” 
    “好咧——阳春面三碗——”可泪流满面的丈夫却应不出声来。 
    店里,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和鼓掌声。 
    店外,刚才还在纷纷扬扬的飘着的雪,此刻也停了。皑皑白雪映着明净的窗子,那写着“北海亭”的布帘子,在正月的清风中,摇曳着,飘着……

好文章!当年也感动了很久很久!


9楼
枳生 发表于:2016/1/11 9:34:00

凡卡

九岁的凡卡·茹科夫,三个月前给送到鞋匠阿里亚希涅那儿做学徒。圣诞节前夜,他没躺下睡觉。他等老板、老板娘和几个伙计到教堂做礼拜去了,就从老板的立柜里拿出一小瓶墨水,一支笔尖生了锈的钢笔,摩平一张揉皱了的白纸,写起信来。
  在写第一个字母以前,他担心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又斜着眼看了一下那个昏暗的神像,神像两边是两排架子,架子上摆满了楦头①。他叹了一口气,跪在作台前边,把那张纸铺在作台上。
  “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他写道,“我在给您写信。祝您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求上帝保佑您。我没爹没娘,只有您一个亲人了。”
  凡卡朝黑糊糊的窗户看看,玻璃窗上映出蜡烛的模糊的影子;他想象着他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好像爷爷就在眼前。爷爷是日发略维夫老爷家里的守夜人。他是个非常有趣的瘦小的老头儿,65岁,老是笑咪咪地眨着眼睛。白天,他总是在大厨房里睡觉。到晚上,他就穿上宽大的羊皮袄,敲着梆子,在别墅的周围走来走去。老母狗卡希旦卡和公狗泥鳅低着头跟在他后头。泥鳅是一条非常听话非常讨人喜欢的狗。它身子是黑的,像黄鼠狼那样长长的,所以叫它泥鳅。
  现在,爷爷一定站在大门口,眯缝着眼睛看那乡村教堂的红亮的窗户。他一定在跺着穿着高筒毡靴的脚,他的梆子挂在腰带上,他冻得缩成一团,耸着肩膀……
  天气真好,晴朗,一丝风也没有,干冷干冷的。那是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的烟啦,披着浓霜一身银白的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凡卡叹了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凡卡撇撇嘴,拿脏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
  “我会替您搓烟叶,”他继续写道,“我会为您祷告上帝。要是我做错了事,您就结结实实地打我一顿好了。要是您怕我找不着活儿,我可以去求那位管家的,看在上帝面上,让我擦皮鞋;要不,我去求菲吉卡答应我帮他放羊。亲爱的爷爷,我再也受不住了,只有死路一条了!……我原想跑回我们村子去,可是我没有鞋,又怕冷。等我长大了,我会照顾您,谁也不敢来欺负您。
  “讲到莫斯科,这是个大城市,房子全是老爷们的,有很多马,没有羊,狗一点儿也不凶。圣诞节,这里的小孩子并不举着星星灯走来走去,教堂里的唱诗台不准人随便上去唱诗。有一回,我在一家铺子的橱窗里看见跟钓竿钓丝一块出卖的钓钩,能钓各种各样的鱼,很贵。有一种甚至钓得起一普特②重的大鲇鱼呢。我还看见有些铺子卖各种枪,有一种跟我们老板的枪一样,我想一杆枪要卖一百个卢布吧。肉店里有山鹬啊,鹧鸪啊,野兔啊……可是那些东西哪儿打来的,店里的伙计不肯说。
  “亲爱的爷爷,老爷在圣诞树上挂上糖果的时候,请您摘一颗金胡桃,藏在我的绿匣子里头。”
  凡卡伤心地叹口气,又呆呆地望着窗口。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着他去。多么快乐的日子啊!冻了的山林喳喳地响,爷爷冷得吭吭地咳,他也跟着吭吭地咳……要砍圣诞树了,爷爷先抽一斗烟,再吸一阵子鼻烟,还跟冻僵的小凡卡逗笑一会儿……许多小枞树披着浓霜,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等着看哪一棵该死。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跳出一只野兔来,箭一样的窜过雪堆。爷爷不由得叫起来,“逮住它,逮住它,逮住它!嘿,短尾巴鬼!”
  爷爷把砍下来的树拖回老爷家里,大家就动手打扮那棵树。
  “快来吧,亲爱的爷爷,”凡卡接着写道,“我求您看在基督的面上,带我离开这儿。可怜可怜我这个不幸的孤儿吧。这儿的人都打我。我饿得要命,又孤零零的,难受得没法说。我老是哭。有一天,老板那楦头打我的脑袋,我昏倒了,好容易才醒过来。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我问候阿辽娜,问候独眼的艾果尔,问候马车夫。别让旁人拿我的小风琴。您的孙子伊凡·茹科夫。亲爱的爷爷,来吧!”
  凡卡把那张写满字的纸折成四折,装进一个信封里,那个信封是前一天晚上花了一个戈比买的。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
  “乡下 爷爷收”
  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一想,添上几个字。
  “康司坦丁·玛卡里奇”
  他很满意没人打搅他写信,就戴上帽子,连破皮袄都没披,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前一天晚上他问过肉店的伙计,伙计告诉他,信应该丢在邮筒里,从那儿用邮车分送到各地去。邮车上还套着三匹马,响着铃铛,坐着醉醺醺的邮差。凡卡跑到第一个邮筒那儿,把他那宝贵的信塞了进去。
  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10楼
枳生 发表于:2016/1/11 11:22:00

穷人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一面自言自语,一面在胸前画着十字。
  睡觉还早。桑娜站起身来,把一块很厚的围巾包在头上,提着马灯走出门去。她想看看灯塔上的灯是不是亮着,丈夫的小船能不能望见。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风掀起她的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小屋的门。桑娜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邻居。“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她侧着耳朵听,没有人答应。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
  桑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仍旧没有人答应。
  “喂,西蒙!”桑娜喊了一声,心想,莫不是出什么事了?她猛地推开门。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桑娜举起马灯,想看看病人在什么地方。首先投入眼帘的是对着门放着的一张床,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邻居。她一动不动。桑娜把马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是西蒙。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孩子的呼吸均匀而平静,他们睡得正香甜。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门突然开了,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子。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撕破了的鱼网,一边走进来,一边说∶“嘿,我回来啦,桑娜!”
  “哦,是你!”桑娜站起来,不敢抬起眼睛看他。
  “瞧,这样的夜晚!真可怕!”
  “是啊,是啊,天气坏透了!哦,鱼打得怎么样?”
  “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渔夫说着,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炉子旁边。
  “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哦?什么时候?”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共15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Copyright © 2000 - 2008 Dvbbs.Net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4297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