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福建龙岩棋谜有奖竞猜
2011年福建龙岩某公司举办一次网上棋迷有奖竞猜,共有十则灯谜让大家猜射。十则灯谜如下:
01象棋冠军的老师 成语一
02唯有改革赢天下 棋语一
03三堂会审方判定 棋语一
04饿不死胆小的 棋语一
05石智勇孤身夺金 成语二
06殡仪馆排队 棋语一
07刀下留人不成功 棋语一
08初次相亲定终身 棋语一
09年年供奉保平安 棋语一
10一切为了孩子 国际象棋用语一
这10则谜条,是我在电话里听到,且又是边接电话边谈这次棋谜竞猜,当时自己一时难以一心二用,故连一则都未能猜到,等到放下话筒后不久,即猜到其中一则,那就是:
刀下留人不成功 棋语一
觉得谜底应是:解杀还杀,随后又猜到2则
唯有改革赢天下 棋语一
谜底:不变作负
年年供奉保平安 棋语一
谜底:长献作和
待自己静下心来了,又把下面一则猜到了,
殡仪馆排队 棋语一
谜底:卒一进一
这样经自己思索后,认为猜对的就达到4则,其中自己最有把握的还是第一则:
刀下留人不成功 棋语一 解杀还杀
由于有了第一则的成功,自己似乎找到对方的“谜路”, 也摸出其中的规律,下面的就“有路可寻了”。不过这4则谜,其中有三则是裁判用语。看来自己对裁判的“业务”还是有一定的熟悉。以后黄胜光先生接连来电都是谈到这十则灯谜,据他和陈智军讨论的结果,加上他还上网查到“石智勇”是曾在奥运会取得成绩的福建举重运动员,由此我有提出自己对
石智勇孤身夺金 成语二
这则谜条的看法,开始时猜作:
斤斤计较 独一无二。
后经讨论把“独一无二”改为“独占鳌头”。而“斤斤计较”还是坚持的。因其中的“独”正好扣合“孤”。(事后还是觉得不大理想)大概经过几天的讨论,黄胜光先生是有了点“感觉”了,就变得“内行”起来了,他也就有了对这些灯谜作出自己的一番“评论”的底气,对这则灯谜他提出另一个谜底来:斤斤计较 实至名归,我听了以后觉得有点纳闷,不过待我问他对“实至名归”这个成语如何解释时,他对我说出如下的一段解释:“实”和“石”同音,这正好配合“石智勇”这个人物,如果不是这样,都是举重运动员,为什么他不用陈镜开呢?因为“石智勇”是福建的举重运动员。此外他还搬出“谜格”来作为他的“论据”。还说:只用“会意格”是不够的。对此我只能对他说在“实”和“石”同音的问题上,的确涉及“谜格”中有关“谐音”的问题,(至于“会意”那不属于“谜格”,而属于“谜体”。)不过出谜的人在谜面上并未有注明“谜格”的要求,就不能把它看成是“谐音”的了。如我们为它加上一个 “谜格”,是说不过去的,那肯定不会符合对方要求,更不符合灯谜的“游戏规则”,也就谈不上把谜猜对了。我还对他说了一句:即使你猜中了,那也是“撞”对的,但由于“实至名归”怎样说也扣合不上这则谜面,所以即使对方说你猜对了,也不要高兴,因为这只能证明了是出谜的人在编制这谜条时的错误。笔者觉得如果我们坚持这样认为,那是我们对灯谜的无知!
不过平心而论,这10则灯谜也有不少值得自己好好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其中第七、二、九、这三则应该是比较好的谜,好在都能符合灯谜制作的规则,故在我开始听到这10则谜面的时候,就有过这是“灯谜”的感觉,比过去网上的“灯谜”真是远胜几筹。所以对猜这些灯谜也就有了兴趣。在和黄胜光通话后,我就开始对这10则灯谜进行思索,不久我猜出了第一则、第二则,后又猜出第三则,当时自己认为这是最有把握的是第一则,即谜题的第七题:
刀下留人不成功 棋语一
我猜的谜底是:解杀还杀,这是因为这则灯谜是有路可寻,有谜味,且有创意,实属巧妙,有值得借鉴的地方。说明这谜是按照灯谜原来约好的规则去编制的,所以别人就容易猜到。我想,这应该是一个猜谜教材的很好例子,也是自己这次“猜谜”的一个收获。
现在,这次竞猜已经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重新审视对提高自己不无好处,笔者在此就试试来一个“不自量力”的评论吧。如有偏颇之处还望包涵。
笔者把这10则谜条分为三类:即比较好的、稍差一点和笔者还未能理解的。
第一类:
刀下留人不成功 棋语一
这则以“正扣会意”的手段编制出来的谜条较为合理,也符合制谜规律,故给猜谜的人“有路可寻”,故容易被有一定灯谜常识的人猜到。谜底是“解杀还杀”,“解杀”会意为“解救被杀”;“还杀”:还是被杀,这里的“还”由原来的动词的“回报、归还”,别解为副词的“仍旧、依然”作“还是”解释了。
唯有改革赢天下 棋语一
从谜面来看,这则谜条有很明显的“会意反扣”的特征,一旦认定是这条“谜路”,笔者以为可先从“改革”入手,“改革”可以理解为“变更、变化、变动”总之就是一个“变”字。既然用了“反扣会意”的手法,我们就容易联想到:“改革”的反面,那就是“墨守成规”,就是不去改变,简略为“不变”;我们知道“不变”在棋语中是经常使用的一个用词,这样我们就要“抓住不放”,再从“赢天下”去寻找谜底的“剩余部份”,我们先对“赢”(这也是一个“谜眼”)进行分析,它的反面是“不赢”,含有“不赢”意思的字、词有好几个可供选择的,如:输、败、负以及和、平都可以。不过“和”、“平”虽也属于“不赢”的范围,但又似和“赢”的反面有一定的距离,故可以不作考虑而把它排除。这样剩下的就可以从:输、败、负这三个字中选出。这时我们会联想到“不变作负”这句棋语了。因为在棋语中惯常不会使用“不变作输”、“不变作败”这样的说法,所以“不变作负”就成为当然之选了,谜底也就呼之欲出了。
在此笔者还得要说一下的是:谜面中的“天下”似乎是多余的,这是制谜时不应有的疏忽,但容易误导猜谜者。上面在分析怎么猜这谜时,好像笔者是对其“视而不见”的而把它“忽略”了。这又从另一个侧面这则谜的一点“瑕疵”,和猜谜在平时对资料积累的重要。因为在抓住“不变作负”这句棋语后,其他就大可忽略了,故笔者斗胆把这谜猜作“不变作负”。这里已经是超出猜灯谜的范畴,而成为推敲心理了!未知当否,望读者海涵。
年年供奉保平安 棋语一
“年年”扣“长期”还是可以成立的;“供奉”可以会意作“献”,也是成立的;“和”有很多的含意,其中有:相安、谐调、和睦、和平(没有战争的状态),温和、平息纷争等,这谜是选用相安、谐调、和睦、和平等意思以扣合“平安”的。故谜底是:长献作和。有人猜作:长献求和,笔者以为在象棋用语中似乎没有这样的提法,故觉得还是以“长献作和”较为合适。此议当否,有必要请教高明,尤其是象棋裁判界的专家,因为他们对这方面的用词最为熟悉,也就最有发言权。
第二类
三堂会审方判定 棋语一
谜底是:仲裁无效,“仲”:仲是老二,在这里作“二”解,笔者猜它的意思是“二堂会审”还是未能作出裁定,必需要等到第三次审讯才可以“判定”,故谜面中用了“三堂会审”。不过,用“仲”来作二解,是有点别扭,有点牵强,也让人难以猜到,故笔者以为这则充其量只能算初级“灯谜”。
还要说一下下面一则:
殡仪馆排队 棋语一
谜底:卒一进一
开始觉得这则谜还不错,因为:“卒”完毕、终了,死亡,这里选用“死亡”之意。“一”:作一个解;“进一”:进一个。编制谜条者愿意大概是:到“殡仪馆排队”的都是已经死亡的人,由于是“排队”,故应该是“一个接一个”的,而到那里,自然就是“进”去的了。开始时笔者还以为自己又猜到一则好谜了,后来经过一番推敲,觉得不对了,故想到了上述的理由把自己“成绩”否定了,
因为这其实只是一厢情愿罢了,那段日子,恰好是清明时节,从电视新闻中接连有关于群众扫墓的现场报道,我们可以看到在那里有很多“排队”的现象。由此笔者觉得日前自己猜射的上面这则谜似乎有误,因为在那里“排队”大多都是“活人”,至于有没有已经“卒”了的?答案是肯定的,但这就推翻了自己日前报出的“谜底”了,因为“卒”了的绝不可能前往那里,更不可能在那里“进一”!如果说这谜底是对的话,那也只是编制这则谜条的人一厢情愿罢了。正因为这样我们知道,在现实中完全不是这样一回事,能到那里“排队”的,全都是能够行动的活生生的大活人!有谁能够见到已经死了的“人”到那里“一进一”的排队的哩!当然,事实上那里又确有“排队”的现象,但那是一小部份,应是“特例”,这就不能以偏概全。故这则谜条应算是不能成立的。
同时也告诫自己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训,应好好吸取!
至于第三类,也许是笔者还未能理解其中意,对此只好“认句敝乡”不作评论。但同时又觉得他们能提出这样的谜条,就有他们的道理,这就要听听他们的解释了,可惜一直未能见到这次活动的后续报道,故只好作为存疑了!
上面只是笔者的一点肤浅的见解,这次把这篇旧文翻出来,又作了少少修改,基本观点还是未变,未知当否,在此望得到高明的指教。 (20120715)
该文是钟文虎、陈智军、闲庭信步三人共同探讨,然后由钟先生执笔成文,后来,闲庭信步重新审视对有的地方略作修改。多谢多谢关注!
学习了
钟云虎(谢允中)先生是灯谜协会中坚分子、象棋裁判员中的灯谜专家。其实,他在灯谜创作、著述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远比象棋裁判知识、竞赛规则多得多。我和陈智军经常向他请教,获益良多。
去年,福建龙岩有个朋友在广东象棋网发表了一个关于象棋的灯谜帖子。我觉得很有趣,于是几个人一起猜射,当然是以
今次,省直机关象棋赛我请他当裁判员,顺便请他把去年的猜射、讨论结果发上网让大家分享。刚才,我想把去年
三堂会审方判定 棋语一;谜底是:仲裁无效. 我觉得可以解释,不错。
学习了。